03.07 蔡培忠:《文昭关》唱腔伴奏艺术谈

蔡培忠:《文昭关》唱腔伴奏艺术谈

《文昭关》是一出京剧传统戏,讲的是春秋时期伍子胥因全家被楚平王杀害,往吴国借兵报仇,因昭关难过而一夜白头的故事。剧中伍子胥由老生扮演,是“大老板”程长庚的代表剧目,程的传人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均演此剧,其中汪更是以此剧享名。汪桂芬以力能扛鼎之气势,歌响遏行云之元音,沉着醇厚,实大声宏,表现伍子胥的悲愤和焦灼,后学者王凤卿、郭仲衡等人皆遵“汪派”。后“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先生习得自剧之后,根据自身条件,改高亢为低徊,在唱腔中使感情深化了、复杂了,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复杂情绪,使人感动、震撼,成为“杨派”的代表剧目。

作为杨宝森先生多年艺术伙伴的杨宝忠先生,在这出戏的京胡伴奏中,充分地发挥了京胡的演奏艺术手法和技巧。通过精心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动态物化为精湛的艺术作品。该剧伍子胥的[二黄慢板]、[二黄原板]成套唱腔,集中表达了他被迫逃到昭关时愁苦烦闷的心情。


京胡是京剧文场的首席,是领衔乐器。京胡与京二胡、月琴、三弦及中阮、大阮等六大件乐器是一个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的整体,是京剧唱腔音乐塑造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体现者和设计者。京胡琴师在继承前辈艺术的同时,自己都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创造。包括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月琴、三弦、中阮、大阮的演奏起伏跌宕的伴奏旋律;长短、快、慢、急、徐的节奏变化;不同力度变化和节奏变化等方面,都不会一成不变地模仿抄袭前人的成果,他们总是根据时代的前进、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进行一番新的创造。

第一部分的[二黄慢板]主要突出伍子胥的愁思、感慨和强烈的痛苦心情。因此,在伴奏上以抒发人物的内在情感为主。在弓法的处理上,哪一音用拉弓,哪一音用推弓、连弓、顿弓、半弓、抖弓等,都细致地加以区别。京胡作为一种弦乐器,运弓是很重要的环节。它是京剧京胡发音的基础。京胡音色的变化,音色的动听与否和运弓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黄慢板]的首起过门,前三小节的旋律要以满弓为主,加强弓子的力度,使声音饱满、结实、挺拔,从第三小节后的第四小节开始,旋律以十六分音符为主,运用短弓,并兼以连弓穿插其内。整个过门的运弓做到平、直、稳,使弓子与琴弦的摩擦始终保持垂直角度,保持住弓子内在的韧劲,以便更好地体现京胡特有的神韵。

[二黄慢板]从第一句“一轮明月照窗前”至最后一句“今夜晚怎能够盼到明天”的这十六句唱腔中,主要描写伍子胥在一片寂静的夜晚环境里,内心起伏跌宕的情境。演奏者须对唱词和唱腔的细节都要心中有数,有一个完整的布局,明确的构思,具有较强的感受力、想像力、使自己和主人公一起哀伤、一起痛苦,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唱腔的内容。才能把人物内的情感异常具体地展现出来。

弹拨乐月琴、三弦、中阮和大阮,在演奏中必须要与京胡高度的集中,不容忽视而又常常为人们忽略的各自弹拨乐件内部的各种手段的特殊要求。这些弹拨乐均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因此,全盘统一设计具有明确追求和精细的艺术处理。这些处理是由琴师全盘构思,整体把握又是十分明确和明显的,绝不是各种乐件的演奏拼合,而是以技巧上对人物情感的表现统一贯串。使整个文场各个乐器在伴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奏水平,做到风格统一,才能更强烈、更鲜明、更有艺术感染力地去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

月琴在演奏上对每一拨、每一音都要把伍子胥内心的情感精确地体现出来,右手有张有驰,使支点和指力、腕力、臂力三部分的力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左手按弦的力度、弹性、装饰等方面,都能精确地表现出来,使月琴的演奏能与人物内心复杂细微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准确地表现人物唱腔的主题思想。

三弦音色的感觉与发力的动作中,为了获得良好的触弦感,将作为直接作用于手指的感觉信息,迅速而准确地化为指感,使意识感觉中的音乐“潜能”转化为弹拨表现中的技能。右手指甲的运用,左手按弦的“音”、“情”的感觉与技巧组合中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使演奏更富有动感和活力。这种演奏的情感细腻变化,与剧中人伍子胥的人物性格、戏剧情绪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始至终做到神形统一,置身于戏剧的意境之中,使三弦的演奏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与京胡、月琴、中阮、大阮等乐器一起,将伍子胥愁思、感慨和强烈的痛苦之情推向了抒发人物思想、感情的高潮。

中阮与大阮现在已成为京剧文场“六大件”中的主要弹拨乐,解决了京剧文场中音部和低音部缺乏的现象,乐队高、中、低各声部乐器的加入,既增强了京剧乐队的色彩和厚度,又增强了乐队的艺术表现力。

京剧《文昭关》经典唱段 张克饰伍员


中阮发音柔美、丰厚,是一件良好的中音乐器,它的加入使京剧文场中音部得到了加强,尤其是老生、老旦和净行唱腔(没有京二胡)更是如虎添翼。在伍子胥的[二黄慢板]唱段中,中阮常被用来演奏中声部的和弦、节奏音型,在唱腔的长音中,经常用三音和弦,加强唱腔色彩和厚度。大阮在唱腔中,多采用减字的弹奏方法。尤其中强拍节奏性,同中阮一样适合演奏和弦。例如,在[二黄慢板]的唱腔拖腔和长音处,多运用“三音和弦”,有层次、有对比,合乎伍子胥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两件乐器的加入不仅使京剧文场演奏艺术水准提高,其相互间默契、协调的程度也获得了不断提高,故使京剧文场伴奏艺术,呈现出高度综合的风貌。

在艺术音乐上,力度不仅仅含有物理因素,也含有心理因素。有时候声音的音量不大,但力度感很强;有时候声音的音量颇大,可是力度并不强。作为京剧“五大件”的演奏者,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戏曲音乐美学上的这种关系,因为它乃是京剧音乐表演艺术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演奏者要正确处理好“词情、曲情、声情”的演奏情感创造的承递关系与体现,充分运用“五大件”的情感、色调与技巧的有机结合,使之达到均衡、协调、贯穿、照应,从而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第二部分 [二黄快原板] “心中有事难合眼”,主要突出伍子胥夜不能寐、凄凉悱恻的情感。[二黄快原板]唱腔高亢激昂,悲壮沉雄。在京剧的同类板式中堪称快速之最,唱腔伴奏多由十六分音符的旋律音型组成,颗粒性要强,每个音要干净、利落。要求演奏者的左手触弦力度、面积、深度都相应保持一定的强度,右手要强而松弛,要灵活,重而不僵,快而不乱。声音具有清脆、颗粒状强的听觉效果。左手在上下运动过程中,要保持既松弛而又要有力度。触弦时每个音都要准确、结实、清晰,如珠落玉盘。

唱腔第一部分“心中有事难合眼”每分钟84拍,在传统戏的[二黄原板]唱腔中,也属很快的典型之一。将伍子胥“翻来覆去睡不安”的跌宕起伏的哀伤、痛苦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黄原板]第二段“鸡鸣犬吠五更天”是这个唱段的高潮,唱腔速度要达到每分钟98拍。尤其是“鸡鸣犬吠五更天”的“天”字拖腔后的落“3”过门,由十六分音符组成, “五大件”的每件乐器在横向上以强化力度,纵向上加重浑厚的烘托,使唱腔的效果强烈、悲壮,将伍子胥鲜明、生动的内心激奋之情加以展开,制造出全段唱腔的最高潮。“五大件”演奏繁密多变的旋律浓烈渲染,尽情发挥。快速的旋律音型体现出节奏重音和力度加强,使整个“五大件”伴奏感觉如同肌体内部的脉搏跳动一样,体现出唱腔旋律动感和激情。

《文昭关》的唱腔伴奏从杨宝忠先生创造起,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一些著名的京胡及月琴、三弦演奏家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加以丰富、发展、完善,广泛地吸收各著名演奏家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借鉴其它民族乐器的技能之长来充实自己,使这个经典之作的演奏技术不断提高、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