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我們該打造怎樣的語文課堂?

MiSS文


在課改探索中,不少人曾一度被華麗虛化的假語文現象所迷惑。不知道語文究竟是什麼?到底要給學生教什麼?更不知道如何去教。

好多語文老師困惑:究竟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讓課堂出彩?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使課堂熱血沸騰,情感澎湃?每一篇課文都似乎要弄得感悟良多,每一堂課都似乎要搞得“激情燃燒”。光、電、影、磁全搬進課堂,把課堂裝扮成舞臺還不過癮,動不動就談體會,說感悟,每一段都要挖掘一點意義出來。遊離文本之外,進行無限的拓展和延伸。從最初的滿堂灌,到現在的滿堂悟、滿堂演、滿堂論、滿堂問,似乎只有這樣,才是新課改、新課堂的模樣。

我一直很難理解,語文教學不去摳字詞,不去抓語言訓練,不去逐句逐段品讀課文,不去深入的思考、歸納,課堂上到底能做些什麼?

事實上,丟棄這些最起碼教與學方式的語文課堂卻非常興盛,且佔有很高的地位,很難撼動。

語文課沒了語文最基本的特點,成了思想品德課、自然科學課、地理歷史課、藝體課。課堂上吹拉彈唱,演跳扮裝,應有盡有。

不少語文課,出現不抓“雙基”訓練,流行老師閉嘴,學生不著邊際的隨心亂說。把講解這個最基本的教學方式關進籠子,卻把所謂的自主、合作、探究凸顯在很高的位置,滿堂都是譁然,滿堂都是廉價的表揚和普遍的肯定。

縱觀所有虛化的“泛語文”現象,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語言文字太淺,形式華麗虛化,思想內容太深。


  •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於漪老師說:“語言的背後是文化的深層編碼,是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語言文字裡有哲學智慧,有倫理道德,有風俗習慣,有審美意識,稍加觸摸,就會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它的無窮魅力。語言文字是‘體’,人文內涵是‘魂’,二者要融為一體,‘魂’要附‘體’,‘體’中要有‘魂’。硬要剝離開來,語言文字就變成僵死的符號,‘魂’就無處安身。”我一直很難理解,許多教師不從語言文字入手,不從文本入手,不從課文的具體字詞和語境入手,是如何讓學生去深挖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的?

語文教學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偏差,我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缺乏最起碼的文化自信。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缺乏最起碼的認同,更缺乏吸納和內化。簡單的把傳統教育中的某些做法判定為精華,或者糟粕。一味地信奉外來之風,信奉鼓吹那些貌有理的理論,信奉外在的形式和包裝,盲目追風,急於求成,捨本逐末。

我一直以為,語文教學不論如何改革,課堂不論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最終都不能淡化抓實語言文字這個根本。

於漪老師說:“中國古人將語言和人性、天道、事理聯繫在一起。漢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而是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和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徵,是一個文化系統。通過母語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人文精神的薰陶下,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觀念、人格塑造均能獲得提升,這是為做‘中國人’打精神底子,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廣,乃至終生,這是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而對語言文字的習得感悟,絕非蜻蜓點水,輕描淡寫,形式包裝就能達到目的。必須要潛心、精心、用心和下一番苦功的。千萬不要輕信“快樂學習”和“輕鬆學習”這兩個概念,“快樂”和“輕鬆”是相對學習者的獲得感而言的。能學會,學通,就快樂輕鬆,反之則亦然。

就語文學科特點而言,永遠都不要盲目否定教師講解這個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學生與老師的知識水平,價值觀念,人生經歷,邏輯深度、廣度都有很大的差別。老師對文本的語言、思想、情感的把握要遠遠高於學生。有些東西必須通過老師的精彩講解,才能實現更深的感悟和更好的理解。關鍵是講什麼,怎麼講,什麼情況下講,什麼時候講。

我這裡提到的講,並非霸佔講臺的滿堂灌,而是“精講”。有兩層含義:一是抓住核心,講重點、難點,要講得準確、透徹,要簡潔流暢,不拖泥帶水;二是講精要處、精彩處,進行精彩的講。

語文教學除了老師必要的講以外,更重要的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當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更本性的變化,多年前我們無法預料,現在的學生可以通過百度搜索解答疑難問題。同樣,我們也無法預測,今後的學生的學習方式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我想,不管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也不管我們的執教方式如何改革,讀讀寫寫仍然還是語文最基本的學習方式。過去是,現在是,且用永遠都將適用。當然,這裡提到的讀讀寫寫,不只單單指讀課文,寫作文。還包括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字、詞、句、段、聽、說、書(寫字)”等這些最基本的訓練。

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考慮最多的應該是,如何引導和指導學生讀寫。讀什麼,怎麼讀,讀到什麼程度;寫什麼,怎麼寫,寫多少,什麼時候寫,寫到什麼程度,這些都要精心設計和精心落實。要在“知識、能力、方法、習慣等方面下功夫,只有在這些方面想辦法,花時間,有方法的語文老師才是接地氣的。

好的語文課並不一定是絢麗多彩的,它也許只是平淡樸實的。要給學生充分親近語言文字的時間,留給學生足夠讀的時間。讓語文課堂回到簡約、樸素、紮實、厚實、真實的軌道上來。讓師生靜下心來,老老實實的忠實於文本,親近於文字,與文字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品,在品中悟,在悟中思,在思中寫,就用這些語文本該有的方式去教語文就行了。


躬耕教育基層,根植學校一線,用心用情教育,歡迎網友就這一問題也發表意見。也歡迎網友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