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带你们领略我大呼市美食

楼主三秒钟内心独白:小可爱们,泥萌好~emmm...第一次写关于美食的文章,内心有些小紧脏~怕自己写不好写不清楚,害怕被称之为“流水账”----纠结了两天,想不到什么好的题材,最近灵感枯竭、材料不够,没法做好吃给大家分享~那就带可爱的泥萌看看我在的地方有什么好次的~吸引泥萌来找我玩儿吖!!!————好呐,啰嗦到这儿



请上我们的大佬~烧麦——你以为的烧麦是这样的吗?


带你们领略我大呼市美食

网图


带你们领略我大呼市美食

网图


带你们领略我大呼市美食

网图


带你们领略我大呼市美食

网图

不不不,泥萌错了!!!我们的烧麦是这样

闪开闪开——呼市扛把子——羊肉大葱烧麦来了【话不多说,上图】

带你们领略我大呼市美食

羊肉烧麦——牛舌头(烧麦好搭档)——砖茶【实拍图哦】

这个是呼市人的最爱~也可称之为最硬早餐!那么有小可爱要问了...大早晨这么油腻,好吗?请把“吗”去掉!必须好!!!它的好搭档“牛舌头焙子+砖茶”不是摆着看的哦~

———那让我们来看看烧麦的简历———

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烧売 ,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明末清初起源于北京,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而后至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 ;南北方的烧麦在制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烧麦名称的由来与传说

相关典故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烧麦"。

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远扬,身价倍增。

另有一种说法是针对羊肉大葱烧麦的。据说烧麦真正的起源在清朝的绥远,也就是现在内蒙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明末清初时,在呼和浩特旧城大召,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现在呼市旧城人称它为稍美。内蒙一些地方(如呼和浩特及其周边旗县)吃烧卖要喝砖茶,每天早上,大家三五结伴在烧卖馆相聚,倒上一壶砖茶,或聊国事新闻,或聊家长里短。

(手动起飞)咳咳咳,我又骄傲了~起源就是我大呼市~接下来给泥萌出个菜谱吧!!!

关于烧麦皮:

1、有现成,可以直接到店里买,也不是很贵。

2、自己做(比较考验技术):前期步骤和饺子皮一样,擀皮的时候,需要两个手一起放到擀面杖上,一手固定位子,另一手在擀面杖上施加力度的同时往上推动面皮。右手固定,左手擀面皮就是顺时针旋转;反之就是逆时针赚。擀面杖要选两头尖的,更好用。多练几遍,找到手感了,一下就会了~Ps:小可爱们也可以用 啤酒瓶底座进行碾压(绿色的那个),擀成这样子的,你就成功了【如图】Ps:用酒瓶子擀出来的可能会厚一点。

带你们领略我大呼市美食

自己家存货


关于烧麦馅儿:

1、羊肉大葱:呼市老烧麦大部分都是羊肉大葱的——羊肉剁馅儿+适量水(口感会更好,自己家里做法,可参考)+适量盐+少量油(橄榄油最佳,调和油也可以,根据你们自己口味+)——以上步骤完成后+切成沫的葱、姜~搅拌即可。

2、羊肉洋葱:因为我个人自己包不太喜欢大葱,所以洋葱替代~其实味道也是棒棒哒。步骤和1一样,只不过需要+一小勺味极鲜即可

那剩下的馅儿泥萌可以随意发挥~基本都是以上操作流程(如有质疑,欢迎补充,因为以上做法都是自己研究,并不是专业 哒~手动笔芯)

关于上笼屉蒸:

需要注意,水开了再上锅蒸——蒸10分钟就可以完美出锅啦!!!




以上就是本次美食会议~若有不足的地方,欢迎泥萌来补充哦~同样也欢迎小可爱们来我大呼市感受不一样的味觉体验!!!散会,忙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