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六只鸟倒着飞,孔子为什么记录了这一诡异现象

天空中飞来六只鹢鸟,诡异的是他们倒着飞行,路过宋国的国都。

这诡异的一幕被记录下来,记录在《春秋》里,僖公十六年,记录者孔子。作为一部史书,孔子为什么会记录这怪异的现象?

六只鸟倒着飞,孔子为什么记录了这一诡异现象

退飞的鹢鸟


我们知道《春秋》是孔子退游列国之后把鲁国的历史根据需要删减重新编撰了一次,孔子并没有著作《春秋》而是编撰了《春秋》,孔子自称是“述而不著”,真正看懂春秋的没有多少人,需要口口相传才能知道春秋真正讲的是什么意思,这也是后来历朝历代儒生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看懂春秋,就可以治理天下了。汉代的公孙弘在四十岁的时候家里还穷得只图四壁,跟人学习《春秋》后,声名渐起,在六十岁的时候做了汉武帝的宰相,管治天下。

《春秋》的历史很难读懂,短短一句话可能包含了许多的故事和意义,微言大义。比如在《春秋》开篇鲁隐公元年记载了短短的一句话“郑伯克段于鄢”,这么一句话就讲述了一段险恶的宫廷权力斗争,谴责了作为统治者的郑国国君和被统治者的大臣段,也抨击了家庭的两个兄弟。郑国的国君叫郑庄公,郑国在周朝的封建爵位是伯爵,因此简称郑伯,他有个弟弟叫段,分封在京城,段是国君的弟弟,分封的城邑又很大,逐渐骄傲起来,又很霸道,有人向郑伯建议削减段的城邑来惩处。郑伯不同意,也不去教育自己的弟弟。


六只鸟倒着飞,孔子为什么记录了这一诡异现象

郑庄公


过了没多久,段又跟很多富二代相互学恶,逐渐变坏,被人怂恿反叛。大臣把消息告诉了郑伯,要早做防范,郑伯也不同意,说了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到段势力强大起来,招兵买马真的反叛了,郑伯早有准备一举在鄢这个地方打败了段。克这个字是用在敌我双方的战斗,打败了敌人叫着克,而孔子用“克”这个字,不描写兄弟关系,讽刺郑庄公不教育弟弟,早下了杀心就等着反叛并且把过错推给弟弟的阴谋。

整部《春秋》共计一万多字,描述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微言大义。写成后,孔子把春秋讲给弟子,弟子再口口相传。“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这是孔子对春秋的自我评价。

六只鸟倒着飞,孔子为什么记录了这一诡异现象

孔子


春秋记录了6只鸟倒着飞行路过宋国国都,“六只鹢鸟退飞过宋都”,《左传》解释是风非常的大,鸟奋力的飞也只能保持不落下来,一路被风倒着吹。天气反常。这大概是讽刺宋襄公的吧,就是那位一定等到楚军过了河摆开阵势才肯出战的“仁义”国君。宋襄公问周朝内史叔兴六鸟倒飞是凶还是吉,叔兴作了一番解释,并预言了齐桓公将死的事情。叔兴退出,对旁人说宋襄公不该这么问,吉凶由人,不由事。宋襄公国小而欲望大,想学齐桓公会盟诸侯称霸天下,最后在会盟时被楚国囚禁起来了。

智小谋大,力轻负重,德薄位尊,能力有限而欲望膨胀大概就是平常人苦恼和失败的原因吧。如果看不懂春秋,就看看左传,这两本书至今仍是我们现代人需要读的史书。读史鉴今,以正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