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天水石门山,八仙偷遍神州名山造出的陇上胜境

天水石门山,八仙偷遍神州名山造出的陇上胜境


但凡好山,必然与仙有一定的联系,天水的石门山也不例外。

在石门拍照时,一石一木,一山一峰,总感觉有“疑似故人”的感觉,比如,华山的峰,黄山的松,泰山的石……都能在石门山上找到它们的影子。当我们说出这一想法时,给我们当向导的工作人员呵呵一笑说:对了,石门就是八仙从这些地方“偷”到天水的。


天水石门山,八仙偷遍神州名山造出的陇上胜境


一说起故事,那就是老话说的“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传说在宋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八月十五日,王母娘娘在瑶池开蟠桃大会,宴请各路来的众位大仙。王母摆宴席,那自然是山珍海味之极品,仙酿玉液之精华,凡人只可神往,想象都想象不到的“舌尖上的仙国”之味。而仙女们琵琶反弹,云上起舞,自然令见过大世面的众神仙也是兴致滔天,开怀畅饮。宴罢,已是星星点灯,嫦娥与八仙从瑶池一路同行驾云返东海仙居,行至天水秦州上空,嫦娥因酒劲上来,已然不能微步凌云,八仙只好陪她跃下云端,在苍莽陇山中找一块巨石酣眠醒酒。


天水石门山,八仙偷遍神州名山造出的陇上胜境


为提高嫦娥的睡眠质量,八仙各显神通:汉钟离飞赴陕西扛来华山峰,铁拐李去安徽拎来黄山松,曹国舅至山东抱来泰山石,吕洞宾赶往四川掬来峨嵋土……不多时间,一座群峰耸峙,重峦叠翠,景色幽美的大山犹如一个巨制盆景生于陇山林海之中。此时,月出东海,陇山先得清辉,被八仙怜香惜玉没干粗活正在郁闷的何仙姑见状,起身将手中的量天尺随手一抛,变成了直插云端的参天大树,为酣睡的嫦娥遮住了月光。


天水石门山,八仙偷遍神州名山造出的陇上胜境


此刻,看到嫦娥在途中于八仙营造的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中酣睡,而自己还在值班干活砍桂树,本来因无资格赴瑶池喝酒闷闷不乐的吴刚顿时怒由心生,只见他自月宫居高临下,抡起大斧对准大山一斧劈去,一声巨响之后,山裂成两半,形成一道石门。而惊醒的嫦娥则于慌乱中脸色绯红,带着醉意飞升入月。八仙们见状,急忙于石门折树搭桥,并饰以鲜花,立于桥上与嫦娥挥手作别,这便有了聚仙桥。自此之后,每逢中秋,嫦娥都会乘月从石门间冉冉升向天空,回望自己曾经醉卧成一梦的陇山秀水。


天水石门山,八仙偷遍神州名山造出的陇上胜境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石门山南北峰亦非吴刚一怒所劈而成。

屹立在石门景区聚仙桥之南的南峰为石门五峰之首,海拔高程2097米,居高临下,雄视群峰,山势挺拔,怪石嶙峋,属花岗岩峰林地貌。山体为印支期地壳重熔“S”型岩体,距今约213百万年左右,呈岩基产出,以肉红色中粗——粗粒黑云钾长花岗岩为主。岩石早期原生破裂所形成的横、斜节理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及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雄伟壮观的花岗岩峰林地貌。


天水石门山,八仙偷遍神州名山造出的陇上胜境


通俗讲,石门山是由于地壳下陷、岩层断裂所致。而最早的聚仙桥亦是南宋淳熙年所建,桥厦亭上有清代文人张世英“陇月先得”之匾,所写便是“石门夜月”这一陇上胜景。


天水石门山,八仙偷遍神州名山造出的陇上胜境


“遥知今夜石门月,欲买不须四成钱”。来天水,不到石门一游是为遗憾,居于天水,未亲眼目睹月亮在石门山南北峰之间的聚仙桥上方冉冉而升是为大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