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鄉村+區塊鏈+大數據”驅動下,智慧鄉村的春天來了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

脫貧攻堅之後,將是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實施的一個新起點。

在這個地球表面98%的面積上,很多都是農村。尤其,在中國,一是偏遠,二是廉價,三是普遍。鄉村要振興,就得尋找一個支點,來撬起幾百萬的村落現狀。

在本人看來,鄉村要振興,就得發展旅遊,尋找特點,包裝提升成為賣點,創意建設為爆點,形成品牌;然後,靠品牌來帶產業(農林牧副漁)等,一二三產業融合來發展。

中國有4萬個鄉鎮,58萬個行政村,260萬個自然村落,給我個理由,憑什麼我一定要到你的鄉村去?做旅遊就是找理由!找到這個足夠強大的理由,你才能搞好旅遊!所有失敗的鄉村旅遊項目都是沒找好理由,最後就沒搞好旅遊!旅遊搞不好,全盤都得倒!農業、觀光、地產、養老全都跟著倒。沒有旅遊就沒有人流,沒有人流就沒有錢流!

怎麼找好理由?就是要做到意料之外。意料之外就是你有別人沒有,你想到了別人沒想到。

比如,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科技手段,融合文旅的策劃、規劃設計手法,來做一套跨界融合的可行性解決方案。

“鄉村+區塊鏈+大數據”驅動下,智慧鄉村的春天來了

“鄉村+區塊鏈+大數據”的驅動下,融合文旅手法,來打造“智慧鄉村”。

何謂智慧鄉村?

智慧鄉村,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價值互聯網平臺,為農村資產賦能,真正激活幾十萬億農村各類資源、資產的價值。

如何建設智慧鄉村?

智慧鄉村建設是一個有始無終且曠日持久的的複雜系統工程,包括基礎建設層+智慧應用層。

基礎建設層指的是:首先是電網的建設,然後是通訊網絡和物聯網,最後有條件的建設數據平臺。

智慧應用層指的是:重點打造“產業、生態、鄉風、治理、民生”五大智慧應用層。

智慧鄉村建設重點在價值互聯網平臺上,打造三個支撐板塊(政務、商務、農務),塑造一個自治管理中心,匯聚多個智慧應用。

匯聚多個智慧應用:多個應用包括智慧+產業、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扶貧等。

那麼,對於“智慧鄉村”來講,哪些方面得重點關注?

1.政策上,重點從“提法”到”試點“轉變

鄉村要全面智慧化,還是得靠國家的大政方略和機制有效推動,才可能有落地村落的可能性。

近兩年,國家高層推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不能不說,是一劑強有力的催化劑。

記得,“智慧鄉村”提法,還是: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14部委共同制定印發了《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7年)》,在《方案》中提出,促進“旅遊+農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100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與旅遊電商、現代物流等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持續推進“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一村一品”產業建設專項行動。鼓勵和引導鄉村旅遊與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發展智慧鄉村旅遊。有沒有發現,智慧鄉村還是比較傾向旅遊主導的村落。

去年,工信部開始5G部署,伴隨著5G的部署,農村也將迎來巨大的變化,一個新的春天將會迎面而來。

今年,2月5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佈。文件指出,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

在此,由衷的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在“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上,從頂層設計角度出發,把”智慧鄉村“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支點來試點。

2.資源上,瞄準優質、可塑性強的村落

在智慧鄉村這件事上,鄉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應充分考慮各地原住民的需求,用互聯網、通訊網、物聯網和文旅手法,來規劃設計村落節點性的佈局:

  • 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對於城鄉接合部一般鄉村,要納入城鎮統籌規劃;對於有傳統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村落,要為維繫和傳承其文化價值創造條件;對於有自然山水和田園景觀特色的村莊,要整體保護。
  • 二要突出村民主體。村民是村莊的建設主體,在智慧鄉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資本和村民三方應協調互動,注重培育併發揮民間團體的功能。
  • 要將傳統傳承與時代相融。既挖掘地方特色,又與時代相融,如此才能增強文化自信。
  • 要保護與發展並重。對於鄉村風貌保護而言,其前提仍是人居環境的改善,否則,破壞風貌的驅動力就永遠存在。要統籌安排鄉村建設項目資金;創新政府支援的組織模式,提高支援效能;改革政績考核激勵機制,並注重激發村莊內生改造動力,共同促進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 要加強理論研究,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更多跨界融合的規劃設計人才。
  • 要立法保護鄉村風貌。法國、日本、韓國已相繼制定相關法律,明確景觀風貌的公共財產屬性,保護各自的“歷史風致”。對於擁有燦爛文明的中國而言,立法保護鄉村風貌非常必要。

智慧鄉村,要的不是大拆大建,做新如舊;需要保護性的打造,把現代化的科技和文旅手法融入進去,讓暖實力驅動鄉村的智慧感。最終,形成“科技+文化+雙創+旅遊+田園社區”的五維範式。5G的網絡建設以後,基礎設施層建設的腳步會更進一步,智慧鄉村的曙光也不會太遠。

生活在田園社區,工作在村裡的科技園,閒餘時間還能陪伴老人,照顧孩子,難道你不向往麼?

3.運營上,讓文化自信,講好村落故事

歷史上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有廣大的農村,有千奇百怪的傳說,有千特萬異的風情。每個鄉村都有千百年歷史,都有自己不可複製的特點和優勢,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挖掘在地文化,重新編譯、整理,讓特點變成賣點,通過跨界融合的創意手法,變成爆點。通過智慧的曙光,講述重新煥發的故事,形成品牌文化,更容易傳播。即吻合當地歷史文化和自然條件,又不能空口無憑地無中生有。沒有依據就沒有相信,不夠絕妙就沒有說服!一定要求找到強大的依據,以當地歷史文化無縫對接。

從開發建設的角度來說,智慧鄉村比起智慧城市,體量比較小,更容易落地,而且社會效應更大。從而,更能激活當地村集體經濟和鄉村治理結構的提升。

拋磚引玉,只為給“數字鄉村”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落地更多智慧鄉村,吸引多方面的人才湧向鄉村,促使鄉村振興戰略能夠更好的落實、落地。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文旅、農旅、康養)策劃、規劃設計,請關注“唯美鄉村”微信公眾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