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本栏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

本期导读

继续讲书——《瘟疫与人》,【上一期】讲的主要是传染病随贸易的传播,而当亚欧大陆上的战争硝烟燃起之时,瘟疫又多了一重传播可能。面对黑死病疫情,中国人曾经在上世纪交出高分答卷。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栏目主理人/ 邵圣懿

— 配合本期节目阅读文章 —

01 黑死病,欧洲灭霸

今天继续讲麦克尼尔的这本《瘟疫与人》。上一期讲的主要是伴随着贸易的兴起,丝绸之路把亚欧大陆整个打通了,但同时也打通了一条传染病传播的通道。伴随着“四大疾病圈”被打破,亚欧大陆上的几次大的瘟疫,尤其是在古罗马和中国大的瘟疫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历史变化。今天我们着重讲的就是除了贸易之外,另一个能够使瘟疫快速传播的人口活动的行为——战争。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要说战争带来的瘟疫传播,最好的例子就是中世纪欧洲的那次黑死病。黑死病本质上就是鼠疫,因为皮下出血导致死者皮肤会发黑,所以叫黑死病。现在说起黑死病,其实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世纪一三四几年开始,在欧洲的那一次大的鼠疫的传播,它最终造成了全球超过7500万人的死亡,在欧洲是1/3以上,将近一半的人都死掉了。由于它实在是太过惨烈,所以现在大家说起黑死病,基本上指的就是一三四几年开始的这次中世纪的大的瘟疫。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鼠疫杆菌

上一期在结尾的时候我们也提到了,鼠疫在欧洲爆发的序章,那是公元五百四十几年在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瘟疫”,这个是欧洲有历史记录可以查到的最早的大的鼠疫横行。但是大家注意,序章写完之后,公元五百四十几年这次鼠疫之后,到中世纪的黑死病之前,这中间有将近800年的时间,这800年的时间好像鼠疫在欧洲就消失了一样。这鼠疫去了哪儿?为什么在一三四几年突然又回来了?序章和正文之间怎么空了那么大的一段?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瘟疫与人》目录

这个问题麦克尼尔在这本书的第四章做了非常完整的解答,而且第四章写作的手法,如果借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很熟悉的一个词汇来讲,就叫“流行病学调查”。就是他给你一步一步的分析,瘟疫是从哪来的?怎么建立起了传播链条?最终为什么大规模的爆发?


02 蒙古骑兵,鼠疫的翅膀

那说鼠疫首先当然就是传染源了,鼠疫的传染源、原始宿主当然就是以老鼠为首的啮齿类动物,包括老鼠、松鼠以及旱獭——就是土拨鼠等等。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土拨鼠(旱獭)

麦克尼尔介绍人类传染病学研究发现,在世界上最早的两个鼠疫的疫源地,一个是在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喜马拉雅山麓,另外一个就是在中非的大湖地区,这是两个最早的疫源地。这两个地方大家在脑子里边一想,马上会发现距离欧洲万里之遥,而且中间有非常复杂的这种地理间隔、地理障碍,也就是说一般来讲是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传播链条的。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中世纪欧洲的这次黑死病是怎么不远万里,突破了地理上重重障碍,去往欧洲造成大规模的爆发?这个背后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别能打仗的民族,那就是蒙古人。蒙古人最早和鼠疫什么时候开始遭遇的?

麦克尼尔认为应该是:

当蒙古骑兵深入云南和缅甸,始于1252-1253年的时候,他们进入了啮齿动物至今都在为鼠疫杆菌充当宿主的地区,这不经意的让该病突破了以前的地理界限。


于是蒙古人很快就把鼠疫带回到了他们的老家,就是亚欧大草原上,而且使得亚欧草原成为了除了喜马拉雅山麓和中非之外第三个大的鼠疫疫源地。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而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各位如果还有印象的话,在去年的11月份,当时内蒙古发生了几例鼠疫感染,就是当地的牧民和啮齿类动物和土拨鼠发生接触造成的。所以至今蒙古草原仍然是鼠疫的一个重要的疫源地。如果去草原上玩,各位千万不要去和啮齿类动物,尤其是非常憨态可掬的土拨鼠做近距离的接触,这个是很危险的,这是个题外话。


03 追查黑死病“一号病人”

回到正题,伴随着亚欧大草原沦陷于鼠疫杆菌,那么这种病很快的传播到欧洲几乎就一马平川了。因为我们知道鼠疫除了它的原始宿主啮齿类动物之外,有一个中间宿主——跳蚤,很多时候鼠疫是通过跳蚤咬人来传播的。那么不管是老鼠还是跳蚤,在蒙古大军当中其实都是随处可见的,跳蚤在人的身上寄生,老鼠在军营的物资当中到处可见。同时“由于蒙古骑兵快速机动,也意味着河流以及类似的地理障碍不再难以跨越。”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蒙古征服路线

但是刚才说这些只是一个大概的流行病学的分析,就是鼠疫怎么从他的疫源地从喜马拉雅山麓来到了亚欧草原,被蒙古人一路向西带到了欧洲这样一个区域当中。但这个分析还可以细化,结合欧洲人当时的历史记载,用现在的流行病学分析的理论来推导的话,甚至可以定位到那场黑死病的“一号病人”,也就是最早导致传染病扩散开来的病人。

在1346-47年,当时的蒙古骑兵正在围攻欧洲的一个城市,叫卡法。这个城市今天在克里米亚半岛,在黑海畔这样一个位置。攻城战都是打得非常艰苦的,尤其骑兵,他的特长是快速机动,但是攻城战骑兵是没有任何优势的。蒙古大军当时久攻不下就想出了一个损招,他们把自己军中感染鼠疫死去的人的尸体,用抛石机扔到了卡法城内,先是导致卡法城内鼠疫很快传播开了。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然后有一个在卡法城做贸易的热那亚商人,今天意大利的热那亚这个位置,热那亚的商人他从卡法坐船回到热那亚,很快热那亚就成为了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感染鼠疫的城市,于是鼠疫一发不可收拾,黑死病席卷欧洲。

所以在麦克尼尔这本书里头,用当时的一些历史记录,结合当下的流行病学分析的方法,把欧洲这次黑死病的整个传播路径给它描绘出来了。如果中间的信息没有误差的话,这太厉害了,六百年前的一次瘟疫,我们把他的“一号病人”给找到了。


04 黑死病之后,崭新欧洲

好,那么这次黑死病导致中世纪的欧洲死去了将近一半的人,但是在漫长的将近1000年的欧洲的中世纪,也因为这样一次黑死病应该是迎来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黎明就在前方。很快的,大航海时代来了,文艺复兴来了,所以欧洲又进入到一个蓬勃向上的时期。

简单说两句,欧洲这次黑死病带来的几个影响。

第一个是公共卫生理念的提升,防疫制度初步形成了。当时意大利的一些港口像热那亚、威尼斯,要求商船靠岸之后隔离40天,这个和今天我们在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几百年来面对未知的瘟疫,最有效的方法永远是先隔离,先防,然后才是治疗。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黑死病时期欧洲的宣传画

第二点就是拉丁语系的影响力下降。因为原来欧洲教会的圣经都是拉丁语写的,那么由于大量的这种拉丁语的牧师死亡,导致欧洲各个国家的语言开始萌芽,实际上最终推动了各自语言的形成,以及各自不同的文学的产生。

第三个就是教会的影响力一落千丈,人们不再那么好骗了,实际上反过来也促进了之后的宗教改革。

第四点是城邦自治发展起来了。一些小的城邦,尤其意大利境内的小的城邦,由于面对这样大的灾难的时候,他比较灵活,整个治理能力也比较强,使得百姓在城邦内受到的保护比较好,于是城邦自治蔚然成风。城邦自治实际上也是文艺复兴的重要原因,将来有机会我们可以结合文艺复兴来详细的讲。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黑死病蔓延路线

另外还有一些民族因为这场瘟疫遭到了歧视,认为他们是天然的带菌者。比如说犹太人,被日耳曼人驱赶向东迁移,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大家会发现几百年过去了,在传染病爆发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几百年前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就是那句话说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吸取任何教训。”

这就是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


05 伍连德的满分作业,我们没有珍惜

今天既然讲鼠疫,我们接下来再简短讲一个鼠疫的例子,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在1910年的时候,可能有些朋友听说过,在东北在哈尔滨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那次鼠疫是怎么发生的?实际上也是来自于亚欧大草原的鼠疫疫源地,拜蒙古人所赐,刚才已经讲了。

当时有不少的关东劳工被俄国雇用,在西伯利亚劳动,他们的任务是抓旱獭,这个旱獭就是土拨鼠。于是一小部分劳工不幸的感染上了鼠疫,当时俄国人非常不地道,强行把他们送回国内。于是在1910年10月份的时候,最早在哈尔滨的傅家甸就发生了鼠疫。当时鼠疫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到12月份的时候,这疫情已经几乎不可收拾,死了几万人。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当时清政府幸亏做出了一个如今看起来无比正确的决定,他们派出了一个合适的人去处理这次疫情。这个人叫伍连德,这是一个马来西亚华侨,他拿到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虽然这事已经过去110年了,但如今看起来伍连德当时对于这次鼠疫的处理,放在今天都堪称典范。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剑桥博士伍连德


伍连德到了哈尔滨之后先干了两件事,第一个是解剖死者,他确定这是一场鼠疫;第二个就是做流行病学的分析。当时他发现有大量的家庭内部聚集性的互相传染,于是就判断这个鼠疫和过往大家的认知不一样,存在人传人。于是伍连德坚定的对外宣布,这个鼠疫存在人传人的现象,一定要做大规模的隔离防范。

这个和过往大家对于鼠疫的认知不一样,因为之前大家认为鼠疫只是通过老鼠和跳蚤来传播,这样的一个判断还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当时有一个法国的传染病专家叫梅斯尼,他也到哈尔滨调查这次鼠疫。他认为怎么可能存在人传人?但是没几天他自己也染病了,而且最终死于这场鼠疫。这导致一方面大家恐慌情绪就上来了,另外其实也侧面印证了伍连德的判断是正确的。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1910 年鼠疫流行时

面对这样的一个人传人的烈性传染病,其实就是两方面,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链条,100多年前的基本逻辑和现在是一样。

那么伍连德就干了两方面的事,第一个对于传染源,他要求挨家挨户的入户排查,一旦发现家里有鼠疫病人,马上就要带走集中隔离;第二个就是尸体的处理了,伍连德要求把病死者全部做焚化,这个和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是完全相违背的,最终是不断的上奏朝廷,得到特许,终于把死者集中的焚化,切断了很大的传染源头。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1910 年鼠疫流行时的炼人窑

对于传播链条的控制,伍连德主要干了这么几方面的事:第一个,提出了叫“疑似”的概念。110年前啊各位!当时就提出了“疑似”的概念,而且强调“疑病从有”,一旦是疑似的病人就要集中的隔离起来,最大程度避免这些疑似病人成为传染源。

第二个就是控制人口流动,他把重点疫区用红、黄、蓝、绿不同的颜色给它区分开,要求居民只能在各自的颜色范围内活动。比如我们家是红区,你对不起,你不能出红区,你不能去蓝区。就个是今天的“网格化管理”啊!包括今天的禁足。其实你看理念是完全一样的。

第三点就制作了这叫“伍氏口罩”,用当时能够得到的简易材料制作口罩发给大家,让大家戴着口罩才可以出门。另外他就是要求政府停掉了火车的运输,切断了哈尔滨和外界的联系。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伍氏口罩

正是因为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三个月的时间,整个哈尔滨的这场鼠疫疫情就平息了。尽管总体死了几万人,但是很多都是在伍连德到达哈尔滨之前就已经死去了,而且由于他的控制,鼠疫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由于他这次鼠疫防治出色的表现,伍连德在1935年还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为什么今天在结尾要讲这样的一个故事?一是为我们下一期也是最后一期关于现代医学和传染病的内容做一个铺垫。另外你会发现伍连德在110年前干的事,放到今天都反复被证明是防治瘟疫最有效、最重要的事。就是特别遗憾,因为曾经有一份来自110年前的满分的标准答案放在我们的面前的,但是我们没有珍惜。如果早点照抄作业的话,局面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100年前东北鼠疫6万人死亡,他却救了几百万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下期我们进入到《瘟疫与人》系列的最后一期,讲讲现代医学和瘟疫的关系。人类是不是能够彻底消灭传染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