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

翼秀阁


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

先说是否可行

毕竟时代不同,现代与古代不同,古时候读书是唯一的晋身之路,所以必须要背诵各种圣贤文章和优美诗文。总之,在一心只读圣贤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不背真不行。

但是。现代人的选择很多,接触信息也无限多样,任何一个领域都有海量的信息。所以,背古诗文不应该也绝对不是唯一的选择。先不说孩子背古诗文是不是有益,单就时间投入来说,就是巨大的。也许你的孩子在拼命背诵大量古诗文,而别人家的孩子在刻苦背英语,在刻苦练琴,在刻苦颠球。无论孩子在哪个领域,都有可能做出成绩。

让孩子大量背古诗文,还要看孩子和家长的情况。有的孩子就在这方面有兴趣,成人稍微引导点拨一下,他就乐意去学去背。这样当然很好。还有的是家长认为被古诗文特别有用,于是要求甚至半强制地让孩子去背,这个就要逊色一些。强制,应该也可能取得不错的成效,孩子大了也许会感激“多亏当初我爸(妈)强迫我来着”。但是强制过了头,终将是“强扭的瓜不甜”,孩子会生出逆反和厌恶之情。其实不光是背古诗词,学习任何东西强制过头都有害。我觉得,即便是强迫孩子学,父母也应该要先学一些,先理解一些,这样至少能做到在“强制”的同时,有适当的引导,还可能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增添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

再说益处

简单地说,肯定是有益的。一来对语文学习有直接的帮助。背诵能够增加词汇量和知识量,语文考试总归要涉及到这些,背了总能帮助提点分儿吧。这是很现实、很功利的益处。

再往深层次说,背古诗文,可以让一个孩子尊重祖先,不至于“数典忘祖”。古诗古文有很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也许孩子一时理解不了,但先背下来让这些文字在内心留下印记,留待将来一点一滴细细品味,受用终身。一个受过古典诗文熏陶的人,既可以感受到华夏文化之美,更可以深刻体会民族文化的根系和源泉。

同时也说说不足和危害

任何学习都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去伪存真。让孩子背古诗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制定策略,可以先背诵一些经典的、易于接受的诗篇美文,然后逐步丰富。如果你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上来就背:艰难困苦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不大合适了。或者让他背“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全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心经》全篇,个人以为也很不合适。如果背诵过多这类东西,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态往往不合群也不健康。应该是在什么年龄段,接触并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很多家长自己不了解也不学习,却强行让孩子背,这种不加甄别机械地背诵古诗文,个人以为很不可取,一定要注意“开卷未必有益”,背诵也未必全都受益。


探谜古小说


从四岁半开始教秦小小背诗。

最长的一篇是背了荀子的《劝学篇》,从开始一直背到了“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很少给她解释诗文的意思,即使解释,也只是描述个大概。我身边90%的人都在反对我的行为。

我的父亲,甚至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子背书会把小孩子背傻的!”大家就这样子一直说一直说,我也怀疑过自己,但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秦小小自己并不特别排斥背书。

大概在她五岁半左右,有一天她弹琴的时候不是很认真,我正在给她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她突然问我,“这是不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两句话就出自《劝学篇》,我当时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念了这么久的书,终于有一点点可以证明,背书不会把孩子背傻,这些诗词歌赋里美好的句子都像小种子一样,一点一点的住进了她的心里,一点一点地生根发芽。

在最开始教秦小小念书时,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就是自己觉得好的,觉得好听的都拿来教给她而已,所以秦小小读了唐诗,读了宋词,读了《楚辞》,读了《诗经》,也读了一些类似《劝学篇》这样的文言文。

只是因为觉得美好。

别想让他早早也能看到这美好。

这个春天,三月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柳树刚刚发芽,细细的叶子在春风里摇荡。秦小小指着树对我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春天,四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替她缝补一条很好看却破掉的牛仔裤。我边缝边叹气,“慈母手中线。”她接口道,“哦,你是慈母,你拿着线。”然后她念了这首诗给我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很感动,我想,因为这些小小的感动。我会一直坚持教她背书的吧。

希望将来有一天,她不会在高兴或愤怒时,只会说一句“天呐”,也不会在面对美景和奇迹时,只会喊一声“我x”。

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是你播种的每一颗种子都必须要开出美丽的花。

不是你教的每一句诗,每一个道理他都要背得分毫不差,理解的清晰明了才叫成功。

教育必须要先给予,才能有收获。

所以,请给孩子一粒种子吧!


秦箐


用事实说话,说一下我自己的孩子吧!

我的小宝点点,三岁多开始读《三字经》,当时的初衷也是想锻炼他的发音能力和表达能力,没有想过非要让他背会什么。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跟着我念十多页,他是边玩玩具边跟着念。这样坚持了两周,突然有一天晚上我说:“点点,读书时间到了,我们来读《三字经》吧!”没想到我正翻着书,他就已经开始背诵了,依然是边玩边背,背了很长一段,讲真,当时一下子惊到我了!

后来每天晚上,我们依然坚持读书,他先背到不会背的地方,开始跟着我读。直到现在,三个月时间,已经通背《三字经》、《弟子规》。在幼儿园老师也发现背《三字经》的时候,孩子都会背,于是轮到他们班升国旗时,老师让他在国旗下讲话。我给孩子写了讲话稿,带着他读了几遍,他就会背了,最后国旗下讲话时非常流畅。

到今天,我和孩子已经养成了每晚睡前读书的习惯,从始至终都没有要求过他死记硬背,但是读着读着,他就会背了。并且根据老师的反馈和我们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发现: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大人有时候不经意的聊天说的话,他都记得住;专注力也很好;也很自信;喜欢回答问题。

我想这就是坚持阅读的好处吧!孩子的记忆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只要养成习惯,提高的不仅是孩子的记忆力,而是综合能力。



玲珑科目


要看天赋,有些人无论多大可能都感受不到古诗文的美感,我至今都记得小学三年级老师给我们写下苏轼念奴骄赤壁怀古时候的情景,我那时我清楚的感受到了那首词带给 我的情感冲击,从此古诗文成为我学生时代的最爱,无论是文言文还是诗词对我而言都是极度富美感的,考试古诗文方面的我基本都不虚,而我的很多同学对古诗文却极度头疼,非常害怕,因为他们没那种天赋感受不到那种美,不喜欢,所以学不会很害怕


寒秋7204728


有意义!以我家孩子为例,孩子小学时候学校的特色就是经典诵读,学校女校长自编的必背诗词句经曲赋,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书从初级到高级。自从孩子上了初中,语文和英语课文比同学背的快、诗词和文言文比同学很有优势,现在高中了很多诗词还能朗朗上口。

所以我认为从小背有三个好处:1.锻炼了记忆能力,尤其是机械记忆能力。2.积累了古诗词知识。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时孩子不懂意义,时间久了孩子大点了,自然通了。


彼岸花开开彼岸66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读大学,寒假回家,我侄儿在本村上小学,闲着没事,就辅导侄儿学习,我抽他背课文,他可以把语文课本,从头到尾,一字不差背出来,让我十分惊叹,真是神童哦!我问他什么意思?他摇摇头,啥都不晓得,更让我震惊的是,你让他翻开书本,很多的字都不认识,更不要说背诵了,但只要你给他起个头,他就可以接着背下去,直到背结束。这是典型的读望天书,睁眼瞎。所以我觉得孩子太小,强行灌输他不懂的知识,他不能接受,更没法理解,意义不大,甚至起反作用。其实我们更应想办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粮农二代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现在新教材增加了小学生背诵量,我也从现在在教娃背诗。(我娃现在一岁半)

其实我现在教小孩的并不是一定要她会被,和绘本一样,给她做了诗词卡片,给她读,读着读着就会背了。现在有5-6首诗都记得,只是有些词她还不会说。我读上句,她都能接上下句中的一些词来。

这其实和同宝宝说话没什么区别,就是增加她的词汇量。以前做教育咨询的时候见过许多小学生,同样年龄,有的会说许多成语,有的话都说不清楚,这就是教育的区别。

另外说理解的问题,其实不用担心,我们的课本教材是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现在学的东西在日后还会学习,等到她可以理解的时候,自然会讲解其中的含义。人的认知也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你读一本说也不见得第一次就全能理解不是。


安静妈妈


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孩子对诗词的感觉,可以讲故事一样告诉孩子这首诗说了什么,诗词都朗朗上口,并不需要一定强制背诵。有这个氛围和感觉,让孩子喜欢上诗词,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了。

我比较反感有的家长急功近利的要孩子能背很多首,以显示自己家孩子多厉害,这样并不好,逼的太紧还会适得其反,反正背的最终都会忘记,只有不停的重复才不会忘记,要重复,也得有喜欢吧。我家老大小时候,都没有刻意教过他诗词,我们自己喜欢,他慢慢也喜欢,小学要求背的,很多他都会,背的很快,也明白里面的意思,不懂的和我们一起探讨,没有负担,这才有意义。


Tracy


孩子三岁半,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背古诗,有时候他会问我有些是什么意思,我解释完他还似懂非懂。我觉得他这么点肯定不懂,学校既然教了能记住多少是多少反正上小学还会学。上次带他去公园,中间走过竹林,我问他“你知道什么动物喜欢吃竹子么”,他回答“熊猫喜欢吃竹子”,我说“是的,熊猫就生活在竹林里主要吃竹子”,他又问“是‘入竹万竿斜’中的竹林么?”我吃惊他能联想到他背诵的古诗李峤的《风》中的一句诗词,看来是我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说说我自己家的孩子吧。

在读幼儿园之前,我一直给她读绘本,古诗词很少涉猎,因为我觉得那些东西远离她的生活,她不懂,也消化不了,更不会喜欢。

后来,她读幼儿园后,我发现我错了。《三字经》、 《弟子规》还有《小学生必备的70首古诗》,这些我认为她不会感兴趣的东西,她都背得滚瓜烂熟。虽然不懂这些诗词什么意思,但她对此非常感兴趣。

有一次,电视上正在放《弟子规》,刚放两句,后面的内容她都能倒背如流地接上。还有一次,我带她去逛书店,只要是看到这些她会背的书,他就特别自信,神气地跟我说,这些她都会背了。还跟我要求,该给她买一些新的古诗给她背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只要孩子对这个不反感,童年时期这些不求甚解的记忆,也没什么不好。因为熟悉了,会背了,反而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想想自己小时候背诵的那些古诗,当时也不懂什么意思,但是记在脑海里了,等到长大的时候,自然就懂其中的涵义了。

其次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读诗、背诗,并不在表面的诗词里。因为古诗词都是很精练的句子,词语。短短几个字就能勾勒出一幅画面感。另外,古诗词还有韵律感。经常读背这些诗句,也是在无形之中培养孩子的语感。也是给孩子的一笔财富。诗词大会武亦舒和董卿都是在孩童时期涉猎这些经典古文了。

孩子的潜力远远超过我们所想象的。只要孩子自己不反感,多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2845157736335789"}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