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家长会上我向家长讲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家长很反感?

不是天方夜谈


人人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多数人却做不成“别人家的父母”……

题主说的这三点我认为“总结”的是没问题的,说的很对。

但是为什么说的对却会被有些人反对呢?

我尝试分析一下,你看看是不是像我说的这样:

措辞方式的问题

当你面对的对象是学生的时候,你的教学、管理能够被“接受”的原因未必是因为你说的是对的,而是因为你是老师。多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老师的“畏惧”心理是比较强的,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认可你的观点、要求才遵照去做的,而是因为你的身份是老师。

事实上大多数老师的“自尊心”会特别的强,这跟这个职业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但是当你面对的对象是家长的时候,你的“教师气场”也很有可能会对一部分家长没有任何的作用——你的“道理”、“观点”、“要求”等等必定会被有的家长去分析和思考。

这个时候你的态度还是像面对学生那样或者你以为你已经注意措辞了但是实际上还是会有“职业习惯”夹杂进去,那么引起一部分家长的不认同甚至是反感也是很正常的——你是孩子的老师,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认为你是家长的老师。

事实也的确如此!

你在第三条中也说了“配合”二字,可是你知道配合的前提是什么吗?我认为是彼此的认同、信任!只有你和家长们的目标达成一致,那么你们才会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才会出现“配合”的可能性。否则,对于很多家长而言,你的要求“配合”就会变成你在推卸责任、你在布置“家长作业”……

事实上同样的三点内容如果换一个人来讲或者换一种讲法,可能所有家长都会接受和认可,你信吗?

关于这点我是深有体会,为什么很多人一张嘴你就知道这个人是当老师的?因为他们的职业习惯(把所有人当学生了)太明显了……

所以如果你能换一种沟通的方式,比如相同的内容你请优秀学生家长、比较有点名气的教育专家来说,效果会好很多的。

交流方式的问题

也许你是用的PPT,而且这三条也是直接这样写在上面的。我是非常不建议老师在跟家长交流的时候搞的跟“作报告”似的。

你讲的这些“道理”如果以这种方式呈现给家长,那么当家长们看到这页PPT的时候第一时间会产生各种想法,接下来听你讲的时候极有可能实际上脑子里是在不断的做出“反驳”思考。这种情况下你想把你的思想全部被接受是非常困难的。

我给你的建议是:一个大标题即可,比如只有一行“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然后你要先“讲故事”,讲一些案例(支撑这三个观点的案例),通过各种案例让家长们自己去思考、提炼,等到最后的时候再去说“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这些案例我认为教育好孩子只是依靠老师还是不够的,毕竟我一个人实在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每个细节,尤其是在家里的时候,这就需要咱们家长朋友们多多配合才行了。如果您在教辅、督促孩子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问题,那么我非常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

说真的,你虽然觉得你提的要求是理直气壮、合情合理的,但是在反对者的逻辑里他们的反对理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作为教师你一定对“教育(讲课、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话不陌生,那么“沟通是一门艺术”你可能就没太注意过吧?

家长认识上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

我给你讲一件我真实见过的案例:

有一个小学生他们家拆迁后得了好多钱,孩子的老师因为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批评他并且叫了家长,结果你猜人家家长怎么说的?“老师,你不用对他要求这么高,说实话现在家里有的是钱,这也就是国家不允许,要不不用上这个学也行……”

遇到这种家长,你觉得讲什么道理能够讲得明白?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那些不赞成你观点的家长都是这类家长,而是想告诉你一个可观的现实那就是不是所有家长都会跟你有一样的对“教育”的认识!

面对这种情况你首先要做的肯定是“理解”,然后再看看是否还有必要再单独沟通一下,指望这种公开的交流,是不太可能有太大效果的。

总结:我认为您说的这三条的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即便现在会有家长不认同那也是无法改变这些事实的。但是题主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在表述上还存在可以改善的可能呢?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我是小学老师,我在开班会的时候也讲过类似的话。

期中考试后我们学校正好邀请了教育专家来给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好不容易把家长聚齐了,我们趁机开了一个家长会,针对期中考试的成绩我们做了总结。


开班会的时候,我问家长朋友们,你认为你家孩子智力有问题的举手,也就是说智力有残疾的举手。(我班里那个真有智力残疾的孩子家长没有参加)全场没有一个家长举手!

我又问家长,认为自己 孩子是神童的家长请举手!家长议论纷纷,但是也没有一人举手。

也就是说大家智力相差不多,既没有天姿聪颖的孩子,也没有弱智的孩子,从去年一年级入学到现在紧紧一年多的时光,孩子的成绩就分出了三六九等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我给家长做了以下的分析。

第一关键是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很关键,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作为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对于新学的知识点如果有疑惑,必须勇于向老师和家长说出自己的困惑,务必把每天新学的知识点要闹清楚,搞明白,这样第二天再学新的知识才不会被落下。

拿语文来说,每天学一篇课文,基本上一类字大约是8个,二类字大约是15个左右,每天都会学到很多的新生字,如果学生今天的学不会,记不住,明天又会有新的生字出现,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学起来就会很费劲。

我是数学老师,拿数学来说,一年级里个别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没有学好,100以内的学着费劲,现在1000以内的计算速度贼慢,错误还很多。

学生不管在校还是在家都要积极的、不打折扣的完成老师留的作业。

可是有的孩子根本就完成作业,家长还说孩子说没有作业,你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不完成作业,还说谎骗人,难道你作家长的没有感觉到你做的很不成功吗?

家长可以针对老师所说的要求去比对自己的孩子,你就知道自己孩子为什么成绩低下了。

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成绩肯定不行,就算开始行,你后来也会掉队。

第二关键就是家长。孩子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因为年龄小,学习和生活的好品质还没有完全建立,这时需要家长的帮助。

首先说学习方面。

家长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去上学了,教育的事就全权交给老师,家长大撒手不管了,那是极其错误的想法。

你要知道孩子每天在校时间是短暂的,只有6小时,并且刨去课间活动时间,,每天孩子 的在校学习时间是280分钟,这里面还包括音、体、美和课外兴趣小组时间。有限的学习时间致使一部分孩子根本就学不会。

所以家长不要以为孩子的教育全是学校的事。你要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


孩子虽然智力相差无几,但是智力包含的很多方面,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它是个综合能力。

比如有的孩子画画很好,有的孩子很有乐感,有的孩子跳舞有天赋,有的孩子运动有特长。可是我们是文化课老师,看不到你这些有点,我们需要你把文化课学会。可是他们学起来很费劲。

如果只靠学校里的那点时间,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80%的孩子可以学会,孩子大约20%是只靠学校,只靠老师教不会的。家长必须回家对学校的教育进行必要的补充。

孩子的家庭作业家长必须认真配合完成。

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的弱项了,哪里没有学会就必须给孩子进行辅导。

我班里有的孩子能力不行,我在学校每节课就盯着孩子练习,可是学校时间有限,在就是我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不可能只教个别学生后来私信家长,要他们回家每天进行计算题的训练。开始都坚持的不错,也看到有了效果,后来有的家长就嫌麻烦放弃了。这次期中考试成绩非常低就是他们计算能力差,二年级的题里大部分都是通过计算解决问题,他们最后试卷都没有完成,成绩低是可以预见的。这时家长有点懊恼,可是我早就通知家长了,

你对于自己孩子不帮助,那谁也没有办法。别家的孩子跟着老师就学会了,你家孩子学不会,你又不辅导,看见成绩不好了,你着急了,我不同情这样的家长。

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反映孩子家教问题的。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能反射出家长的教育问题。

班里一个小女孩,天天丢三落四的,书包里的书也乱放一气。有一次有事去她家做家访,我看到她家凌乱的客厅就明白了一切了。

有的家长不在乎生活品质的问题,只看中学习品质,其实这是不对的,一个在生活上马虎大意的孩子会在学习上细心,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跟家长的教育有关。你看看那些孩子彬彬有礼的,他的家长一来看着就有素质。那些孩子不礼貌野蛮的,家长一来你就会发现,他的一举一动和家长如出一辙。

我给大家分析后,家长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大家讨论的也很是热烈。当然我的语气没有过多指责家长的意思,也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给大家分析。所以大家并没有反感,并且都表示回家一定多加关注自己的孩子。因为我说了孩子最终是家长的孩子,不是老师的孩子,你为了孩子付出什么都值得,因为你付出了才会有收获,不劳而获的事情哪里也不会实现。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如果大家有补充,可以留言,期待友友们踊跃发言!


浅浅的教育


我并不觉得这应该是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而且我会对一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感到有些不解。

先来看看问题本身。

家长会上,作为教师讲了三个常识性的问题,竟然“有的家长很反感”。那么,家长们反感的是什么呢?是不同意这三个问题还是反感提出问题的方式?还是对教师的傲慢感到不爽?

首先来说这三个问题。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是常识,教师没有说错;但第三个问题就值得商榷,孩子怎样的家庭作业?并不是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一定是对孩子有益的,无论是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太多题目对孩子不仅没有裨益,反而有所戕害。那么,如果家长配合教师布置的有问题甚至有害的作业,那不就是家校合谋扼杀孩子吗?

举个例子,在前不久广泛传播的家长陪作业的一则视频中,题目是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个的图像,问图中有几个人。孩子回答“两个”,理由是猪八戒和孙悟空是动物,不是人,然后辅导作业的家长就很抓狂。这道作业题目根本就有问题,教师布置不严谨的作业给学生,再要求家长辅导,这不仅无礼,而且是渎职。

让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性质上就是教师滥用不恰当的权力。由于中国教育体制以及人为的学校分为不同等级,越是所谓的名校,教师就拥有不恰当的体制赋权,教师只需要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我教不了,转学吧”,家长就会服服帖帖,唯唯诺诺。所以,要求家长认真配合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反映了教师把不正常,不恰当的滥权行为加诸家长习以为常,不以为然。

其次,教师在家长会上,用“不要以为”口吻对家长说,过于傲慢,实在无礼。教师只是一份专业职业,与任何一名家长从事的职业都应该互相尊重的,教师不要因为拥有体制赋予的不恰当的权力就自觉高人一等,觉得可以对家长指手画脚。一个班50多个学生,近百名家长中,一定会有一些家长无论在智识还是对教育的理解上强过大多数学校教师,一名中小学教师何德何能有何资格对家长说“不要以为”?

没错,教育好一名孩子,不仅仅是靠学校教育,而且家庭教育更为重要。但是,具体到课业学习,当仁不让就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学校教师之所以是一种专业职业,需要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需要接受师范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就是专业做这个的,理应胜任课业教学。相反,家乡没有经过任何师范培训,没有任何专业门槛,而且学识水平也良莠不齐。经过系统师范专业训练和国家认证的学校教师把部分课业任务推诿给毫无经验也毫无资质的家乡,无论从任何角度都是教师的失职!

当然,我们也理解教师之所以会把部分课业任务推诿给家长,这就好比医生把部分手术任务推诿给病人家属,根源还在于教师课业任务太重。按照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一个小学教学班,不应该超过25人,而现实却是普遍超过50人。超额一倍的结果就是教师根本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每天就算是批改作业也疲于奔命,遑论给孩子以辅导,就这样把陪作业推诿给家长也算是情非得已。

所以,我会对一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感到不解。作为一名给师范生上课的高校教师,我对每一届学生都告诫他们,在体制环境下做教师,有些事情不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情非得已无可厚非,但是做教师必须是非分明,有些事是错的,不因为自己不得已去做就变成对的。

与共勉。


唐映红


我也是当班主任的,我也召开过家长会,同时也是家长群的群主,但如果我去开家长会,孩子的班主任在家长会上提这三个问题,我也会觉得反感!

首先,这三个问题,都是真理,都是正确的。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将来孩子能成才,当然要做好上述三点!但家长会上提出来,我会认为,这是班主任觉得我没做到和做好这三点,觉得班主任认为我把孩子的学习责任全都推给学校,觉得班主任认为我没有好好教育孩子,觉得班主任认为我没有配合学校完成孩子的作业,可我明明是做了这些事情的,这不就是对我的污蔑吗?班主任没有做任何调查就下这个定论,凭什么?谁喜欢被污蔑?

其次,我也会强调这三点,但不会那么突兀,而是要润物细无声,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比如对于第三点,有学生欠交作业,数量巨大的话,我会在群里公布,并且在家长会上说明我的初衷:1、发现有孩子欺骗父母,说作业完成了,实际没完成,我不能让家长一直蒙在鼓里(这就可以把家长的责任降到最低,家长也愿意接受);2、因为人数众多,所以我一个一个发家长,会耗费很多时间,而我还要备课、改作业、处理学生等,所以希望把这时间花得更有效,做更有利于孩子们的事情,希望各位家长能理解(一般这样说了,家长是会理解的,不理解的那些,就是蛮不讲理的,那就不用管他了)。再比如第一点,我们的家长会课件上会写出一条公式:5+2=7。并且我也会很无奈地说,在校的5天,孩子的学习当然是由学校负责,但周末两天呢?学校真的无能为力,希望家长能够理解。(一般家长也是理解的,所以第一点这个观点,我不同说出来,家长是懂的!)

最后,我很看不起今天国人的一点,就是接受不了批评!新人还好,但新人与新人之间,新人对前辈,是不能批评的,尤其是言辞激烈点的批评!觉得这是国人极度不自信的变现,不就批评两句吗?我认为,只要这个批评是基于事实,而且出发点是好的,那就没问题啦!


明17890714


无意冒犯,我不是教育工作者,单纯从一个家长的立场回答一下哈。这三个问题,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心里上讲,就是绑架孩子要挟家长的态度,所以大多数家长会反感。我今年四十多岁,我上学时,家长的职责是督促孩子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复习。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变了,简单的一个辅导两字,把老师的责任,推到家长这边了。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家长辅导,要老师何用。

我觉得,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确实有不会的,让孩子带着问题找老师请教。家长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这样才是应该的姿态。

现在的教学体系,跟文化程度无关,很多家长真心辅导不了。我孩子现在上幼儿园,我教他写字笔顺和发音,被孩子嫌弃。我教的是错的,现在有些字的笔顺和我小时候学的不一样。做亲戚家孩子小学二年级奥数题,我不用方程式根本解不出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怎么辅导啊。平时也咨询过一些家长,好多人都有相同的经历,没办法,家长只能跟着孩子一起学,要不根本辅导不了。

当然,老师也很辛苦,学校扩招,个别极品家长等等,老师也不好干。


高3538


我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看到这三条建议后,我能理解老师的意图,但是心里也有点不舒服。原因有两条:

  • 这三条建议多多少少地都有些批评家长不配合老师和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思。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愿意尽自己的努力配合老师。被老师这样批评自然觉得冤枉。我觉得这是一个措辞的问题,比如,您可以夸一个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很好家长,家长听了不会抵触,而且出于攀比的心理,会非常积极地反省自己。
  • 三件事都只提了家长方面的问题而没有涉及到老师和孩子的问题,因而会让人觉得有些片面。或许因为我是一名职场人,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对方觉得您在推卸责任,是职场中的大忌。比如第三条希望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意见,您可以说明一下自己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虽然会针对难点做指导,但由于学生多在校时间有限,没法一个一个地个别指导,希望家长能够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个别问题,在家中辅导孩子。相信大部分家长都能愉快地接受您的要求,尽全力监督辅导孩子做作业。

最后说句不该说的话,上面两点建议是很基本的事情,如果做不好很容易让人怀疑您的职业素养。希望您能认真反思。


日冲信息 黄


现在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老师在教学生做人,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和作业,本来家校合作是好事,但是现在专业的事情不是让专业的人来做。

很多家长也愿意辅导孩子的功课,但是当辅导功课变成了一件强制家长的事情,感觉就变味了。

从我学生时代的经历来说,家长过多的辅导功课并未见得是一件好事,小时候因为没有家长辅导功课,所以培养自己学习的自觉性。

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孩子学的东西开始多而杂,如果孩子不懂,可以辅导一下,如果说学校强制性家长辅导功课,就有点说不过去。

家长过多的辅导孩子学习,反而会降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更多的孩子会觉得是在跟家长在学习。

而老师在家长会上提的这三个问题让家长反感更多的是,言语措辞更多的是命令语气,有点像家长训自家小孩子的感觉,没有站在跟家长平等的位置,也没做到对家长的尊重。

家长去开家长会的目的一般是想了解孩子一学期在学校学了什么,新学期的规划和课外活动,也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显然这位老师没分清楚主次。

我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是在讲完学校上一学期的回顾和新学期规划后,顺便讲了一个发生在学校课堂却跟家庭教育有关系的小故事。

而且主要是说家长的情绪稳定的重要性,而并没有说家长一定要怎么做,但是老师的故事讲的很在理,家长的接受度也很高,掌声一片。

所以把要表达的观点用适当的方式和语气表达,让大部分家长认同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人生的三大幸事是读书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遇到一位好领导,结婚遇见一位好伴侣。

而这三者的影响有时候足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5224344128174387"} --}

遇见晓C


我朋友的孩子在加拿大上小学,开学第一天老师和家长们说:请家长务必不要教孩子学习,教孩子学习是我们老师的事,你们不是教师,不懂如何教孩子,所以不要以为你们教的是正确答案。朋友很好奇老师如何教学,后来发现老师不会刻板的教孩子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题目,教孩子的都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且不是老师说答案,而是要求孩子自己找答案,一个班多少学生要有多少种不同的答案,这种启发式教学我只在大学阶段享受过。如果孩子找不到答案,老师鼓励孩子们去图书馆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有大量阅读的机会,而且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中途老师也找过家长,向家长反应孩子的问题并要求家长配合纠正孩子的问题,我朋友遇到找家长的问题他都觉得不可思议,老师说:你家孩子学习不错,但太安静了,她为什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疯跑呢?孩子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她应该多多和小朋友追跑打闹。

以上只是给这位老师做参考吧。


绿色之乌托邦


前两个同意,第三个另说,孩子作业是老师出的,是根据教学课程,进度,出的,而数量每科老师出的不同。

首先,老师出的作业是否在网上打印,放学家长还得负责打印,(家里有打印机),没有出去打印。

第二,陪着作业.网上的陪坐视频大家看了,大部分家长孩子都经历过,不堪回首。说说我儿子小学五年级寒属假时作业,刚放假回来上网邮箱,一看,我的妈呀,三科作业,每科得80-100页。正反面的也得三大本,存优盘,把孩子扔家里,去附近大学里打印(便宜),回来做,好嘛每天从八点写到半夜,除了吃饭睡觉,10个小时,后来累的睡个12小时,家长互通,都这样,老师发个短信,他带着孩子再美丽云南旅游,让这边孩子加油,家长怒了,你在云南旅游我孩子在家写作业,没时间玩。最后没一个孩子学完作业。都在家补觉。

第三,开家长会,老师说孩子写字笔画,在黑板上说明,妈呀那字是语文老师写的吗,我们小时老师板书真是和书上一样的,我记得老师尤其语文老师板书真是练出来的,奏是比其他老师字好,这老师字还不如学生写的[捂脸],会后我们家长也在黑板写几个字,老师看了不说话了,(老师您回去练练字再说)不是我们讽刺老师哈,至少这板书你得拿出书。

所以,作业问题,老师是专业的,多负点责任,家长配合完成度,家长也是学完那么长时间,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呲牙]。说句实话,说这话老师是否看过看电影《祖国的花朵》,不光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还得看到,家长有的不识字,有的不配合,你咋办?那时没有补习班,都靠老师带着班干部解决(当然那时住的集中)。


木子冬梅69


你讲的这三条都是家长应该做的!你说的很对,一点错没有!什么时候能做到再要孩子吧。在我小时候,老师留的回家写的作业,从来都是家长盯着的。低年级孩子必须盯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中年级高年级才可以少盯。一些家庭作业比如背书,默写,都是要家长记时间,检查并签字的。以前的花花世界太小,没那么多要学的,现在花花世界太大,要学的太多,所以其他一些家庭作业就多了些,这也是社会造就的,无法避免。所以,家长要是做不到这些,只能自己创造做不到的条件了,要么别要孩子,要么请保姆。要么就做到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