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對偶句與對聯的區別在哪裡?

女兒國海鷗


對聯的對仗是最根本的形式要求,而古詩的押韻是最根本的形式要求。古詩從四句到八句到幾十句不等。古詩也講求對仗,但是古詩中的對偶句都僅限於兩句之中,而這兩句在全詩中只是起到局部的為立意服務的作用。

而對聯在這一點上,跟古詩恰恰相反。對聯不管多少句,都只有兩行,這兩行要求必須對仗。所以說,對聯對對仗的要求是全局性的,而不像古詩是局部性的。對聯要求不管什麼立意,都要服從於整體的對仗。而古詩則是對偶服從於整體的立意,可調整的餘地比對聯大很多。


對聯中國


對聯必是對偶句,對偶句不一定是對聯,所以對聯是對偶的從屬關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猶記得上學時代語文課上,老師孜孜不倦的講解教導,我們幾個卻神遊太虛,瞌睡不斷。

適逢這天,炎炎烈日當空,萬里無雲,酷熱的大地上不時反射出幾道扭曲的氣線,匆匆的行人不願有一絲絲的逗留,快速衝進背陰的楊柳樹下,然而樹梢上的知了,像是受到領土侵犯似的,又猛烈的傳出一波波的喧囂。

突然鄰桌臭猴捅咕了我一下,老師正在講解對偶句與對聯的一些知識點,說完馬上要進行抽查。我慌忙間趕緊想趕緊想,還沒給我喘息的機會,老師抽查到了,嚇我一激靈的同時,竟然叫的是臭猴,哈哈我暗笑不止,沒想到臭猴這小子出口驚人啊,花開花落四季變換,緣起緣滅生命輪迴。

再說幾句對聯吧,也叫對對子,與對偶比起來就是要多加一個平仄協調。

古人特別喜歡對對子,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喝點小酒,一時興起,多會出上聯邀朋友對下聯。我也喜歡,可惜現代人能玩的遊戲太多了,對對子已經被埋沒了。

竹林松濤傳道趣,鳥語花香透禪機

引用個人比較喜歡的一些對聯供朋友們欣賞。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

你有喜歡的對聯嗎?歡迎評論分享


石門高高


好多人常常會把對聯、對偶搞混淆,甚至認為是一樣的。那今天這裡我們就通過舉例分析,來看看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對偶

對偶是一種修辭方法,它一般要求句子之間字數相等、結構相似;

例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個例子就屬於典型的對偶句,它們的字數相同、結構相似

對聯

對聯是在對仗形式上又做了一次“提升”,它是對仗的“完善”表現,除了有對仗的要求,還需要做到“內容相關”這一重點要素。

例如:

上聯:乍起秋風吹落葉

下聯:遠飛孤雁唳寒天

這兩句既對偶又對仗而且還相互關聯,所以是十分嚴謹、正統的對聯。

對偶不一定是對聯,對聯一定是對偶







易見奇


大家好,我是一名文化領域的創作者,我平時喜歡詩詞雜文類的文章,在頭條上面玩,偶爾也和大家一起對對子,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對偶句和對聯的區別,希望你能夠喜歡。



·對偶句特徵。我們平時看到有兩個句子結構上相同,字數也是一樣的,意義上對稱的一對詞組來表示相反或是相關意思的一種創作手法,對偶句有時候也稱作對子,他在詩詞歌賦裡邊經常會看到。一般我們看到的這種類型的句子對仗十分工整,看起來也整齊醒目,用語言表達的時候琅琅上口,聽起來耐人尋味,悅耳動聽。因為這種句子比較有類型特色,有的人讀了一遍就能夠記下來,便於我們以後記憶和傳誦。所以對偶句是文學創作者喜聞樂見也是愛用的一種文學創作手法。使用對偶句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兩句要對稱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更要注意兩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避免頭大尾小,互相包容或者概念重複等現象。比較著名的句子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等等。



·對聯的特徵。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只要在有門的地方你都可以看到對聯的身影,對聯的要求比較嚴格,他要求對仗工整且平仄要相對。他也要求字數一樣,結構上也要相同,是中文語言中獨特的一種語言形式。對聯創作時有一定的格式限制,創作內容上既要相對又要有所關聯。

對聯發展到今天,創作類型上五花八門種類繁多,除了律詩句式以外,還有古體詩句式。仿詞曲句式,駢文句式和散文句式,不同類型寬嚴也不同。其中律詩句式最嚴格,其他句式除了注意對句末尾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佈局比較寬鬆。現在對聯爭論最多的就是平仄問題。很多人認為沒有平則對應的對聯不是真正的對聯。但是對聯創作有這麼多種類型,要求是不一樣的。只要你創作的不是仿律詩句式你就不用擔心平仄問題。假如出聯者要求一定要平仄對應,建議大家到百度找詩詞格律校驗平臺進行校驗。

上面和大家分享的對偶句和對聯的區別。不足之處敬請愛好對聯的朋友們進行討論,我也希望大家能夠相互鼓勵共同進步。最後祝大家玩的開心。


斤斗山下


對偶和對聯的主要區別——使用的範圍不同。

對偶使用範圍是當一種修辭手法在詩文中使用。例如律詩和賦中出現的駢體文。對偶句與整篇的主題相關聯。

對聯使用的範圍跟年節或典儀相關。例如春節有春聯,結婚有婚聯;酒樓茶肆廟宇神堂等地方有對聯或楹聯。上下只兩聯,針對不同的情勢有不同的對聯。

對偶是屬修辭手法;對聯是一種文體形式。對偶句若符合當時的氛圍,也可當對聯用;對聯若與所寫文章主題合,也可引進文章。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主席就引進文章中。

實際上對偶和對聯的修辭手法相同——一是上下兩句意境要相聯或相關,具有詩性特點;二是結構要求對仗工整;三是要講音韻平仄不相頂,讀起來要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之感。一般若是七字句

上聯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為:仄仄平平仄仄平

若寬對可約定俗成:一三五勿論;二四六不頂。但上尾仄結下尾平收不能寬掉。


田子369


1.對偶句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兩個句子或詞組對稱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式.

運用對偶時,一要注意內容形式的統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齊對稱而任意拼湊。二要注意前後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避免頭重腳輕,互相包容或概念重複等現象。

2.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相同點:一般來說,兩者都要求字數相對,詞性相同。但是,律詩中,要求在特定的位置(頸聯和頷聯部)對仗。而且平仄要求也比較嚴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類似這樣的組合結構,偶句的詞性沒有對聯嚴格

對聯呢,平仄如律詩格的也有,但不遵循這樣平仄節奏。對偶句範圍更廣包括對聯



七星4887


1、對偶:是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對偶。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構成的修辭法。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後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後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和諧、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

2、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沒事拉拉呱


對偶句與對聯的區別在於:對偶是修辭格;對聯是一種體裁。性質不一樣。

對聯往往都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而對偶句卻不一定是對聯。

1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俗稱對仗。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鏗鏘悅耳。

2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上,貼在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魯呦萍


相同點:1、字數均要相等。2、意思相關聯或相對。3、都可見於書籍中。

不同點:1、對偶不講平仄,不忌用字重複。對聯平仄要求嚴格,必平對仄,仄對平,還要求詞性,詞的結構相同,即與七律、五律中間兩聯要求一樣。2、用途不同。對偶多用於駢文與賦中。對聯多是書中引用,最大用途是書貼於門框上或柱子上。


逢春186177958


對偶句與對聯是同源同宗。對聯是對偶,多為詞組短語兩兩對仗,很少有句子對仗成聯的。對偶句是一種修辭格,是句式相同,意義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句子對偶,平仄不要求合律。對偶包含對聯,是屬種關係,而對聯不含對偶句,因對聯要求平仄相對,否則不成對聯。對偶作為修辭手法,可以用在詩賦散文中,而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特有的文學樣式,是單獨存在的,高度凝練的藝術形式。對聯可以嵌字,光嵌字的格式就數十種,而對偶句則無須具備如此律格。對聯是對偶句修辭格中所包含的,但對偶句不一定都是對聯。因此,對聯和對偶句是有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