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溫庭筠活著的時候如能想到,後世有人說他的《送人東遊》是寫給他的女學生魚玄機的,會不會他在死前也像晴雯一樣說出那句“早知如此…”。關於這話,也有人稱晴雯沒有說過,或者沒有這麼說過。因為要寫誰是溫庭筠筆下那個東遊的人,我又翻了一下《紅樓夢》第七十七回,發現晴雯不僅說了,而且連著說了三遍,第一遍見了寶玉就嗚咽:“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第二遍是剪下指甲,又脫下貼身的小襖,一起交給寶玉道:“只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可如何了”,第三遍想到已是生離死別,哭了起來:“既擔了虛名,越性如此…”大家儘管各取所需,隨便拿去用好了。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溫庭筠

我們要為溫庭筠感到冤枉的是,他連魚玄機的指甲殼和小內衣都沒有留作一個紀念,到頭來卻落了一身羶氣,死後一千多年也洗不乾淨。近日聽說,有人還寫了他們的電視劇,將這男女二人的老少戀寫得讓人身子發冷,便越發覺得歷史這個鬼東西呀,真是讓人懷疑得很。這首詩有三個名字,一是《送人東遊》,一是《送人東歸》,一是《送人歸東》。前一個的意思好像是說,被送的那位朋友家在長江以西,在家待了一些日子,現在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去上班了。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後兩個的意思看來有點相反,然而統統都不知道是男是女,作者對此守口如瓶。不過我們分析那人不是魚玄機也未嘗沒有道理,因為不能以今天的年輕女子能夠一個人跑到美國作為參照,而應該以唐朝的情況來作設身處地的考慮。魚玄機剛認識他的那會兒大概才十歲多一點,長到他寫這首詩時也不會翻上一倍,獨自出一趟遠門是不能讓家裡的人放心的。她倒可以隨父而往,可惜父親早已死了,母女同行,母親為了生計又正在妓院裡給人洗著衣服,所以,我們才有理由認為東遊的人不是她,東歸或歸東的人更不是她。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那個時候她還不是魚玄機,長安城外的咸宜觀她連焚香許願都沒去過,她叫魚幼微,字蕙蘭。另外,詩的第二句“浩然離故關”的“浩然”兩字,哪像是形容一個小女孩兒呢?唐朝的女子固然以國母楊貴妃的豐滿身段為美麗,但肉多並不等於骨大體壯,人多半還是纖弱的,會寫詩更容易受溫庭筠的影響進入花間,本人又不是花木蘭,無法浩然得起來。因此我們幾乎可以武斷地說,被送的是一位有著雄心壯志的男人,或是趕考,或是求仕。“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一聯,頗有李白在黃鶴樓送別他愛的孟夫子去廣陵的深長意味,“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更像是孤人遠去,就此壯別。而從結尾時的“何當重相見”一句,沒能看出兩人約好下次見面的時間,大概是要“不破樓蘭誓不還”了。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魚玄機

有人考證此詩是溫庭筠寫給魚幼微的根據,是在這一年裡魚幼微也給溫庭筠寫了一首詩,題目叫作《送別》,“水柔逐器知難定,雲出無心肯再歸。惆悵春風楚江暮,鴛鴦一隻失群飛”。溫庭筠詩裡寫到“漢陽渡”,魚幼微詩裡寫到“楚江暮”,溫庭筠詩裡又寫到“何當重相見”,魚幼微詩裡又寫到“無心肯再歸”,一渡一江,一問一答,簡直正好對上了,後者將二人比作鴛鴦,不是一對情人又是什麼?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然而我們發現不是,問題出在二詩的題目上,溫庭筠的是《送人東遊》,是他送人而不是人送他,魚幼微的是《送別》,也是她送人而不是人送她,若是人送她的話詩題應叫《離別》才是。那麼既然他倆都是送人,那人就是他倆之外的第三個人了。持溫魚情人說者還考證出,這一年是公元861年,魚幼微十七歲,溫庭筠四十九歲。這就好了,如果年齡沒有考證錯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這對忘年交的異性朋友是一道去楚江和漢陽渡邊,共同送別另一個男人,這人是否名叫李億?三年前的一個春天考上的狀元,在崇真觀題詩時為魚幼微的才華所動,溫庭筠成人之美,讓他們兩個做了鴛鴦,自己寧可當一棵牽線搭橋的老樹。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影視中的魚玄機

溫庭筠大概也是來看榜的,他從四十歲開始赴考,這一次滿懷希望,為此還帶上了他幾年前收下的女學生,但他一如既往地沒有考上。十四歲的魚幼微看見新科進士們紛紛在崇真觀南樓上簽名留念,心中的羨慕嫉妒恨讓她情不自禁,寫下《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一首向男權時代發出冤訴:“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接下來,溫庭筠就該為自己的好心感到後悔了,魚幼微不是鴛鴦,狀元家原來有一個娘子的,一頓亂棒打得李億隻好把這隻孤苦的野鳥送出家門,從此兩相分離,直到她成為咸宜觀裡的魚玄機。後來的事卻正如鄧麗君所唱,“你說過兩天來看我,一等就是三年多”,任她寫下無數呼喚李郎的詩,李郎再也聽不到了。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然而我們又發現不是,這次的問題出在二詩所寫的季節和時間上,溫庭筠的詩裡有一個“黃葉”,還有一個“初日”,魚幼微的詩裡有一個“春風”,後面就是“楚江暮”了。這就說明前者是秋天的清晨,後者是春天的黃昏,無論他們送誰還是互送,總不至於從頭一年秋天

的一個早上送到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晚上,那人還賴在江邊不肯走的道理。而且還有一個漏洞,魚幼微說的那隻將飛的鴛鴦是“失群”,而不是“失伴”,這就越發說明他們是在不同的時間,送著不同的人。溫庭筠如送李億,本應該叫上魚幼微,魚幼微如送李億,也不應該說出“失群”的話,連小孩兒都知道鴛鴦是成雙成對的,這麼說等於在這個所謂的丈夫臨走時她還當面指出他有一群雌鳥。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魚幼微寫給溫庭筠的詩遠沒有寫給李億的多,後世可以確定的只有兩首,那都是在她最是寂寞難耐的時候發出的呻吟。《冬夜寄溫飛卿》中她向老師訴說自己身與心的寒冷和孤獨,“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寄飛卿》中她怨老師連信也懶得給她寫,連能給她帶來安慰的秋天的小小禮物也不寄給她,“嵇君懶書札,底物慰秋情”,她幾乎是在呼救了,一個女子,其情堪憐。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她一跺腳,終於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這首詩居然又有三個名字,一是《寄鄰女》,一是《贈李員外》,一是《寄李億員外》:“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說是贈鄰女是說得上的,這女子可能是她的一個閨蜜,她要把自己近來的生活狀況和思想感悟告訴對方;說是贈李員外也是說得上的,因為即便是贈給鄰女,也是想傳進他的耳朵,讓他知道她目前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說是贈李億員外更是說得上的,這個李員外不是別人,就是你李億!寫到最後二句,她已經打定主意,不禁從鼻子裡發出一聲冷笑,你以為我會恨你嗎?才不會呢,我現在隨時都能找到宋玉一般多才的新歡,何必還要苦苦守著你這個王昌一樣無情的舊人!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魚玄機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二十二歲,花開正好,師父走了,清靜空曠的咸宜觀裡唯她獨尊,新收了幾個小徒兒,都是十幾歲的窮家小女。這一方淨地何時成了吃茶聽琴的雅舍,吟詩作詞的沙龍,但逢知己,或留宿私寓,或徹夜長談。寒衾已暖,長夜不再,心動時她一次一次想起飛卿,飛卿竟然一次也不曾來。風流老才子溫飛卿在這些日子裡,未嘗沒有過博飲狎呢,縱酒狂歡,藐視官府的事更是常有。《太平廣記》所載,某日他因“醉而犯夜,為虞侯所繫,敗面折齒”,這是因為他酒後在官家重地揚子院犯了夜禁,被巡邏兵的耳光打破了臉,牙齒都打折了,在坊間聲名狼藉。他需要有女人的溫暖和慰藉,尤其是心有靈犀的知己紅顏,但他寧可賦詞買笑,也決不來找他的幼微。

溫庭筠的《送人東遊》,真是送給她的女學生魚玄機的?

人們不相信溫庭筠和魚玄機是乾淨的,萬一信了,也把溫庭筠這令人不可思議的禁忌說成是他自覺老邁,自覺醜陋,而為自己留下一點可憐的尊嚴。《舊唐書》載,溫庭筠的確長得難看,曾得綽號為溫鍾馗,《北夢瑣言》還說他有一個孫子,想在州牧門下做個門客,遭到拒絕,原因是他長得太像他的爺爺了。但這當然不能成為老醜男人偶爾高尚一回的秘密,當代周公永康年少與貌美否?緣何榻前嫩女如魚哉!溫庭筠除了不肯侵犯自己的女學生,與當今諸多“叫獸”“駁倒”行為有異,另還有許多動人的傻故事。如在考場讓周圍八名考生照抄他的卷子,自己卻因犯規而未被錄取;又如終於當上國子助教,主試科考以後,“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公開貼出前三十名進士的文章讓大眾評議,這一下就惹惱了宰相楊收,將他貶為方城縣尉。溫庭筠一到任就死了,送他上任的紀唐夫知道他是怎麼死的,居然學他也寫詩道:“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作者介紹:我是“失眠金紅筋骨”,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送人東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