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團山村,一個滇南的小村,一個歷經600年風雨的漢族民居村落,一個在位於雲南省建水縣少數民族邊遠地區完好保留下來的寧靜的小村,這裡儼然是一座神秘的城池。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從建水出發,沿著柏油老路蜿蜒往西前行,呼吸著壩子裡稻田飄過的泥香和稻香,不多時,小山腳下的團山村出現在我們面前。團山古村背面靠山,面向平壩,建在一個圓形的小山包上,所以稱為“團山”。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接近村邊時,遠遠望去,只見青石板鋪路的小村莊中錯落地聳立著幾幢瓦頂的磚混房屋,看到的小村和我預想的一樣普通,並沒有多少獨特的地方。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團山古村是一個自然村落,位於距離雲南建水縣城西13公里處,北面毗鄰建水至石屏方向的323國道與石屏縣相接,個碧石鐵路(箇舊、碧色寨、石屏)從村口穿過;瀘江河呈東西走向從村前流過。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順著彎曲的小巷,我們挨家挨戶遊覽,房主人也熱情介紹。從“將軍第”院落裡的老人口裡,我們得知600年前的明朝時期,一個名叫張福的江西商人經過團山村,見團山“山川毓秀、風俗醇美、形式聳拔、眾山環拱、甲於全滇”,心中大喜,當即決定在團山定居。之後,張福在這裡娶妻生子,發展家業,並以“百忍家風”為訓,世代相傳。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穿過寨門走了一段青石板的小巷,一間間青磚白牆的古宅隨著曲折的小路出現在我的面前,這兩百多戶人家的住宅多為中國漢民族傳統風格的建築,團山村古民居的規模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百聞不如一見,眼前古樸清逸的民宅告訴我,之前的臆斷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團山張姓始祖,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家族。清光緒年間,村裡的一批人走出家門,到箇舊開發礦業,掙得錢財,便回鄉建蓋豪宅。以此光宗耀祖,輝耀門庭。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張福的到來一定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觀念,使他們紛紛走出家門,在外為官、經商、開礦,依靠不斷的創業實現資金的積累,最終修築了一個個殷實的宅院,怡然自得地構建出一個與世無爭的小城池。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走過小村的古道,探訪小村的人們,品味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它們都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團山古村的建築佈局與江南民居有相似之處,是典型的中原漢式傳統設計,同時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築樣式,每座房屋都以天井為核心,涵蓋了雲南傳統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進兩院或四院"、"跑馬轉角樓"等主要建築格局。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團山民居的大門是裝飾的重點,大門的須彌座上多是青磚雕花,也有少數為青石雕花。門頭雕樑畫棟,圖案各式各樣,有“雙鳳牡丹”、“雙獅戲球”、書香吉慶”、“鯉魚躍龍門”等。門外的照壁,顯示出主人顯赫的地位。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由於房主人崇尚儒雅,團山民居深宅大院裡佈置了花廳,院內佈置了青石板、置花臺、青石水缸和花木,白底壁畫和窗欞上臨摹了許多書法大家作品,壁畫上題滿了唐詩宋詞名家的詩詞,“秀才第”、“皇恩府”、“營長府”等集中體現了這一特點。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最具特色的還有百花窗,窗戶上雕有一百多種鮮花,但每種鮮花都不一樣,而且這些鮮花都不是現實中的鮮花,是藝人們想象出來的。這裡的民居多數以清代的建築風格為主,青瓦白牆,每座建築都離不開石雕和木雕的裝飾。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步入每戶院落,一種源自農家的氣息撲面而來,你會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在伴隨著你,因為院落裡,隨處可見房主人勞作的痕跡。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從“將軍第”、張家花園、四方街、“留苑”、“司馬第”、“皇恩府”等古宅步出,紅日偏西,不知不覺半天過去了,匆匆遊覽了一遍團山村,我們感覺整個團山村散發著濃濃的“儒商”文化。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1936年“個碧石”鐵路通車,為方便出行,團山人在村口瀘江河上修建了通往團山火車站的石橋。個碧石鐵路是雲南第一條民營鐵路,最先由碧色寨開始修建,連接滇越鐵路。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經過數百年的洗禮,團山村仍然保存著它的質樸,相對於現在諸多古城的喧囂,這裡顯得格外的寧靜,沒有林立的店鋪、餐館、酒吧,沒有太多商業化的氣息,只有那些明末留下的古建築,八大院、衙門、上廟、下廟,在歲月的長河中孤獨的駐守在這片土地上。

雲南團山村,有600多年曆史,建築結合了中原與彝族的建築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