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重溫經典: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版,無論主配角,無不精彩!

穆桂英掛帥,為豫劇作品,原名《老徵東》或《楊文廣奪印》。1954年,經宋詞改編,更名《穆桂英掛帥》,由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劇本於1956年出版,收入《戲曲選》第3卷(1959),其主要劇情為:楊家將屢次率兵擊潰遼軍,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離朝帶領全家轉回河東,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卻心繫國家安危,遂派文廣、金花進京打探。此時安王造反,宋王校場選帥。少年氣盛的文廣、金花在校場刀劈王倫奪得帥印。宋王得知楊門之子遂封穆桂英為帥出征。為了國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舊日的鎧甲,滿懷豪情又擂響了出征的戰鼓。聽過不同的版本《穆桂英掛帥》,還是最喜歡馬金鳳老師的豫劇版。

重溫經典: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版,無論主配角,無不精彩!

穆桂英對此次東征掛帥,是相當心不甘,情不願的,但禁不住老太君苦口相勸,方才勉強答應。這不僅沒有影響到她作為巾幗英雄的高大形象,反而使人物的形象愈加豐滿。

她有感情,對宋主的忠奸不分而寒心,既然已經隱退,朝中事就不想再過問;她很理性,明白當前的處境,勉強出征,可能造成無謂的犧牲;她有一顆慈母心,自己可以征戰沙場,可以去衝鋒陷陣,但期望孩子能夠過的安穩;她有一腔愛民心,在多番思慮權衡之後,最終決定不為君王為黎民,也要出征討反臣。

重溫經典: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版,無論主配角,無不精彩!

從前段老太君的交代中,可以知道楊家將為了大宋江山安穩,立下了汗馬功勞,天波府乃是護國忠臣。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更是功績卓勳。然而,宋主不獎功勳寵佞臣,著實讓人寒心。這是一個正常人都會有的心理,此其一。

其二,太君當初辭官離朝,也是出於無奈,用老太君自己的話說,乃是“如今老的老,小的小,楊家將早無了當年的威名”。現如今,可比不得大破天門陣,既無了焦、孟二將,也無了排風釵裙。無兵可用,乃是討逆的硬傷。不是穆桂英沒有了報國心,乃是實際情況不容樂觀。保國不僅需要一顆忠心,有心還得有力才行,那是要真刀真槍見仗陣啊!

重溫經典: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版,無論主配角,無不精彩!

自古忠孝兩難全。楊家為國盡忠,當初的“七郎八虎”,如今僅留的文廣一個弱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若是這唯一的命脈再有個閃失,可有何臉面去見先人?作為一名母親,更要關心自己尚且年幼的兒子。此乃穆桂英不願掛帥的理之三也。

不僅通情,而且達理,如此塑造出來的穆桂英形象,乃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大活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一尊神。

重溫經典: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版,無論主配角,無不精彩!

豫劇版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對集中,但是即便是配角,還是相當出彩。老太君的一片愛國忠心,楊文廣的少年性情,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先說老太君,背景交代基本出自太君口和穆桂英的思量。老太君其實就是老年版的穆桂英,從她教訓孫媳說“你不掛帥我掛帥,你不出徵我出征”以及穆桂英思量“太君尚有當年勇,難道我穆桂英就無有了當年的威風”,可以想見老太君當年的雄風。在經歷了丈夫、兒子、孫子三代人為國盡忠,血染沙場之後,依然要孫媳帶領第四代孫兒再戰沙場,重振天波府當年的威名。老太君的一顆拳拳愛國心,由此可見一斑。

再說說小將楊文廣。文廣兄妹的戲份不多,主要就是前去打探軍情,回來請母掛帥出征,以及出征前點兵這幾場,小將楊文廣的表現相當搶眼。得到曾祖母令準,前去汴梁城打探軍情的興奮,在校場與王倫比武時的英勇,表出身時的豪情,都表演的入木三分。特別是搶得帥印回來,原本一腔歡喜,誰知母親卻要綁他去辭印請罪時,在母親面前撒嬌不管用,又向曾祖母求救時的乖巧模樣,更是讓人過目不忘。點兵時的焦躁任性,讓觀眾再次想到,無論他怎樣的武藝超群,畢竟也還是個孩子。也正因如此,小小年紀就要臨戰出征,才會讓母親不放心。

重溫經典: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版,無論主配角,無不精彩!

其他配角的表演,也各有出彩之處,但因主次有別,此處也不再多談。當然,觀完全篇,也不是沒有遺憾。可能是不同版本拍攝時段不同,該版的馬老師略顯發福,退下戎裝換綾羅,倒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然穿上戎裝,就少了幾分英姿颯爽。但是再看看其他幾個選段的,又都英姿勃發。甚至是在87歲高齡,與梅派傳人梅葆玖老師合作的一段,也是氣勢逼人,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遺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