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麻栎用材林丰产栽培技术

麻栎用材林丰产栽培技术

1 自然概况

造林地地处滁州市西北部丘陵区姚洼山头,地理坐标118°16′86″E,32°30′25″N,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年均气温14.8~15.4℃,年均降水量800~1100mm,年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20d。粘盘黄棕壤,成土母岩石灰岩,最大坡度20°,pH值7.2。地带性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主要乔木有松类、黄连木、山合欢、朴树等,下层植被有竹叶椒、芫花、算盘珠、枸桔、桔梗、白茅、牛繁缕、五彩云等灌草。

2 造林

2.1 整地要求2014年10月选择土层40cm以上,石砾含量35%以下,半阳坡或阳坡山场,11月份清除掉拟造林地表所有附属物,用挖掘机深翻垦复,挖土深度40~60cm。因造林地属于坡地,须分类整地:⑴对于坡度15°以下林地,全面整地,穴状栽植。(2)坡度15°以上的斜坡地沿等高线水平阶带状整地;带宽约1m,带长依地形确定[2]。

2.2 苗木选择选用一级或二级、苗龄1~a裸根苗,具体标准为顶芽饱满、干形挺拔、苗干粗壮、粗细高矮均匀、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详见下表1。

表1 麻栎1~2a生苗木质量等级

麻栎用材林丰产栽培技术

2.3 苗木处理(1)起苗前1d,给苗圃灌一次透水,起苗时注意保护好根系与顶芽;栽植地点远离苗圃的,运输途中做好保湿,最好能随起苗随栽植;(2)不能及时栽植完的苗须假植,选择背风、平坦、避阳、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深度、宽度均为30~50cm、长度依苗量而定的假植沟,将苗木成捆排列在沟内,用湿土覆盖根系和苗茎下部,踩实,浇足水;(3)修剪掉受机械损伤的主侧根,根幅保留在15~20cm;剪除所有侧枝以及未木质化的、多头的或有病虫害的主梢。(4)栽植时用3%Ca(H2PO4)2、5%FeSO4混合泥浆液,充分打浆,尽快栽植。

2.4 苗木定植滁州地区麻栎造林一般按用材林和薪炭林两种方式经营,本次营造的是麻用材林。2015年3月上旬,采取穴植,规格(40~60)cm×(40~60)cm,初植密度4500~6000株∕hm2;到10~15a时进行第一次间伐,保留2250~3000株∕hm2;至16~20a时,再行间伐至1500~2250株∕hm2;栽植深度具体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确定,一般情况下埋土深度应超过苗木根颈2~3cm,做到苗干竖直,根系舒展,填土过半后须提苗踩实,再填土再踩实,最后覆上虚土,并使苗木基部表土呈馒头状。造林后对高80cm以上的苗木进行截干,截去主干的1∕2~2∕3。

3 抚育管理

包括除草、扩穴、培土、松土、幼树管理等,有条件的可结合抚育施肥、追肥,进入8月后停止施追肥,直至林分郁闭[吉山花瑶]。

3.1 林农间作造林后至林分郁闭前,可间种2~3a。本地区可间种花生、黄豆、油菜、菊花、中药材等低杆作物,不宜间作高秆作物如玉米、扁豆、丝瓜等高秆和攀缘作物。

3.2 除草松土在造林后前3a每年春、夏、秋3季进行,及时清除穴外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松土除草要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幼树根系,深度5~10cm,第一年扩穴为1m2。从第二年起,应逐年扩大穴盘,起到林分郁闭。

3.3 幼树管理造林后3a内,幼林须修枝抚育,每年5月和8月各1次。在麻栎落叶后至翌年发芽前进行修枝,先修去病虫枝、枯死枝、衰弱枝、竞争枝、多头枝等,再剪去树冠最下部常年接受不到阳光的枝条,并注意做到不留枝茬、不伤树皮、切口、平滑。对于3年生、5年生新造林,修枝强度分别为1∕3、1∕3~1∕2。

4 病虫害防治

造林后,要对病虫害定期进行调查与监测,做到随时发现,随时防治,力避大面积发生。据调查,在滁州当地麻栎常见病虫害有主要有栗实象鼻虫、栎褐天社蛾、云斑天牛、栎叶锈病等。生产上应以营林措施与物理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但须提防的是,化学防治务必使用在外界环境中易于分解,不造成对环境污染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麻栎用材林丰产栽培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