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麻櫟用材林豐產栽培技術

麻櫟用材林豐產栽培技術

1 自然概況

造林地地處滁州市西北部丘陵區姚窪山頭,地理座標118°16′86″E,32°30′25″N,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區,年均氣溫14.8~15.4℃,年均降水量800~1100mm,年均相對溼度80%,無霜期220d。粘盤黃棕壤,成土母岩石灰巖,最大坡度20°,pH值7.2。地帶性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主要喬木有松類、黃連木、山合歡、朴樹等,下層植被有竹葉椒、芫花、算盤珠、枸桔、桔梗、白茅、牛繁縷、五彩雲等灌草。

2 造林

2.1 整地要求2014年10月選擇土層40cm以上,石礫含量35%以下,半陽坡或陽坡山場,11月份清除掉擬造林地表所有附屬物,用挖掘機深翻墾複,挖土深度40~60cm。因造林地屬於坡地,須分類整地:⑴對於坡度15°以下林地,全面整地,穴狀栽植。(2)坡度15°以上的斜坡地沿等高線水平階帶狀整地;帶寬約1m,帶長依地形確定[2]。

2.2 苗木選擇選用一級或二級、苗齡1~a裸根苗,具體標準為頂芽飽滿、幹形挺拔、苗幹粗壯、粗細高矮均勻、根系發達、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詳見下表1。

表1 麻櫟1~2a生苗木質量等級

麻櫟用材林豐產栽培技術

2.3 苗木處理(1)起苗前1d,給苗圃灌一次透水,起苗時注意保護好根系與頂芽;栽植地點遠離苗圃的,運輸途中做好保溼,最好能隨起苗隨栽植;(2)不能及時栽植完的苗須假植,選擇背風、平坦、避陽、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深度、寬度均為30~50cm、長度依苗量而定的假植溝,將苗木成捆排列在溝內,用溼土覆蓋根系和苗莖下部,踩實,澆足水;(3)修剪掉受機械損傷的主側根,根幅保留在15~20cm;剪除所有側枝以及未木質化的、多頭的或有病蟲害的主梢。(4)栽植時用3%Ca(H2PO4)2、5%FeSO4混合泥漿液,充分打漿,儘快栽植。

2.4 苗木定植滁州地區麻櫟造林一般按用材林和薪炭林兩種方式經營,本次營造的是麻用材林。2015年3月上旬,採取穴植,規格(40~60)cm×(40~60)cm,初植密度4500~6000株∕hm2;到10~15a時進行第一次間伐,保留2250~3000株∕hm2;至16~20a時,再行間伐至1500~2250株∕hm2;栽植深度具體根據立地條件、土壤墒情確定,一般情況下埋土深度應超過苗木根頸2~3cm,做到苗幹豎直,根系舒展,填土過半後須提苗踩實,再填土再踩實,最後覆上虛土,並使苗木基部表土呈饅頭狀。造林後對高80cm以上的苗木進行截幹,截去主幹的1∕2~2∕3。

3 撫育管理

包括除草、擴穴、培土、鬆土、幼樹管理等,有條件的可結合撫育施肥、追肥,進入8月後停止施追肥,直至林分鬱閉[吉山花瑤]。

3.1 林農間作造林後至林分鬱閉前,可間種2~3a。本地區可間種花生、黃豆、油菜、菊花、中藥材等低杆作物,不宜間作高稈作物如玉米、扁豆、絲瓜等高稈和攀緣作物。

3.2 除草鬆土在造林後前3a每年春、夏、秋3季進行,及時清除穴外影響幼樹生長的雜草。鬆土除草要做到裡淺外深,不傷害幼樹根系,深度5~10cm,第一年擴穴為1m2。從第二年起,應逐年擴大穴盤,起到林分鬱閉。

3.3 幼樹管理造林後3a內,幼林須修枝撫育,每年5月和8月各1次。在麻櫟落葉後至翌年發芽前進行修枝,先修去病蟲枝、枯死枝、衰弱枝、競爭枝、多頭枝等,再剪去樹冠最下部常年接受不到陽光的枝條,並注意做到不留枝茬、不傷樹皮、切口、平滑。對於3年生、5年生新造林,修枝強度分別為1∕3、1∕3~1∕2。

4 病蟲害防治

造林後,要對病蟲害定期進行調查與監測,做到隨時發現,隨時防治,力避大面積發生。據調查,在滁州當地麻櫟常見病蟲害有主要有慄實象鼻蟲、櫟褐天社蛾、雲斑天牛、櫟葉鏽病等。生產上應以營林措施與物理防治為主,結合進行生物防治、化學防治。但須提防的是,化學防治務必使用在外界環境中易於分解,不造成對環境汙染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麻櫟用材林豐產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