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虚实对比,意蕴幽邃,史上最富雅趣问答的一首诗,至今无人超越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又重要的一部分,最初的隐士之所以选择隐居,是为了保全自身的生命与节操,也就是说,在古人那里,隐居是一种“存身之道”。但从魏晋中期开始,隐居、隐士慢慢变味了,隐居的目的不再是“存身”,而是代之以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获取名利、官位等等。这种风气发展到隋唐,愈演愈烈,于是就产生了“终南捷径”这样的说法。“终南捷径”的主人公卢藏用,并不是真的想隐居,他之所以自觉地隐居终南山,目的是想借隐居这一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名声,以便获取更大的利益,更高的官位。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在“做秀”。当然并不是他一个人这样做,当时很多有名望的人士都曾有过这样的行为。说起来可能有人不相信,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也曾这样做过。李白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开始,在安陆居住十年,曾隐居白兆山桃花岩。这样的隐居行为自然难以为外人道也。所以,当有人问询李白隐居何意时,李白的回答就耐人寻味了!


虚实对比,意蕴幽邃,史上最富雅趣问答的一首诗,至今无人超越

终南山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的大意是: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虚实对比,意蕴幽邃,史上最富雅趣问答的一首诗,至今无人超越

白兆山风景区

前两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这首诗的诗题又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话的即所谓“俗人”。对于他的隐居目的,“雅人”自然心领神会,不会有这样的问话,而能够作这样的问话的,自然是所谓的“山中野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因为这个问题实在不那么好回答。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既不便说,也无必要说,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李白所以隐居,是有意造就声誉,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荐,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的目的不在隐居,而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就做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及到功业既成,就飘然引退,“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是,他从内心中又热爱这种自由自在地隐居生活。因此,李白隐居的思想是复杂而且充满矛盾的,他难以跟俗人说明白。

虚实对比,意蕴幽邃,史上最富雅趣问答的一首诗,至今无人超越

问余何意栖碧山

这里的“笑”字很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不是难以回答,而是不便回答。第二句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安闲的,神态是悠然自得的。

后两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明是写“碧山”之景,暗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联系上句的“不答”,这就造成了“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很显然这两句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诗写桃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渲染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美。“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别有天地,妙趣无穷,他就爱在这山中隐居。

虚实对比,意蕴幽邃,史上最富雅趣问答的一首诗,至今无人超越

桃花流水窅然去

诗人在前面对俗人的疑问“笑而不答”’在这里又作出了巧妙的回答。“碧山”之中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这样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联系李白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这里面隐含了诗人心中许多伤痛。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也不是主要表现他的“终南捷径”。诗中用一“闲”字,写出了“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

虚实对比,意蕴幽邃,史上最富雅趣问答的一首诗,至今无人超越

别有天地非人间

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可以说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解读。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全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虚实对比,蕴意幽邃。可谓古今最高明、最具雅趣、最有诗意的问答,千百年来,无人能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