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人生如刺绣

一针一线

踏实无悔

写在前面:

一座锦绣艺术院,半部民族刺绣史。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走进白沙锦绣艺术院,早上的阳光刚好洒落在小院里,临窗的刺绣老师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勾勒出温柔的轮廓,手指不停,一针一线描摹出精致的花样。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老师们绣得会神,不敢多有打扰便进了第二院,在这里见到了艺术院的副院长陈智老师,饮茶浅谈间,他向我娓娓道来与锦绣院的故事。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与绣结缘

陈智,云南曲靖人,白沙锦绣艺术院副院长、丽江锦绣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丽江锦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绿水青山看中国,2020年第一期)

原是做旅游的,却一下子跨行跨业做起了刺绣,在丽江十多年,也成为了新丽江人。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问到为什么会想要做刺绣,他笑一笑,说:“旅游做了很多年,国外游客都很喜欢这些传统的纳西文化,像以前古城里经常能见到老奶奶坐在门口晒着太阳绣花,慢慢就少了,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了,这是文化断层的缺失,太可惜了。”

凭着当时的一股热劲,他掏出自己的所有积蓄,2010年创建了白沙锦绣艺术院。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沧海拾遗

跟苏绣、湘绣这些刺绣大门类不一样,丽江地区民族多,刺绣也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大部分融于生活,虽然针法种类很多,但是没有系统性。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教刺绣的老师不好找。”回忆起从前,陈智老师话语间都带了几分唏嘘。 “手工刺绣除了纳西妇女披星戴月、腰带等生活必需品的刺绣技法还广泛流传下来之外,很多高级刺绣技艺都已经被淡忘在历史的车轮之下了。”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经历多方走访寻觅,值得庆幸的是高级刺绣技艺并没有完全失传,纳西族妇女身负家庭里里外外的重任,为了请老师安心地来艺术院里教授刺绣,陈智老师发工资、提供住宿、伙食等,了却所有的后顾之忧,一坚持就到现在。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文化融合

对于本土文化的思考当然不仅仅只是刺绣,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院长徐云奎(右)、刺绣大师莫美艳(中)、董事长兼副院长陈智(左)

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发展,陈智老师为艺术院邀请了著名纳西族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春和大师为东巴文化顾问,中国国家文联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云南著名重彩木刻版画家徐云奎为院长,著名刺绣师莫美艳为刺绣导师。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陈智老师很是热情好客,一边引了我进展厅参观一边细细介绍。七个展厅各有各的特点,东巴文化、摄影、美术甚至文学的诸多所思所感都融入了刺绣中。刺绣便如同作画,只要创作的人敢于想象,刺绣便存在许许多多的可能。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传承发扬

“凭借着一己之力是走不远的,要想让这门艺术传下去,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传承之路,不仅仅是传播,更要继承发扬。除了日常展示,艺术院还选派刺绣老师到玉龙县鸣音乡、九河乡、黎明等地进行培训和教学,开设了教学基地。

针尖上的纳西风,开年就上央视了

使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妇女能够掌握谋生的技能,让刺绣回归民间,也是为玉龙县脱贫攻坚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

写在后面: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如同每个选择背后都有代价和坚持,选择为纳西刺绣停驻的陈智老师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不管遇到何种挫折,既然认定了就会坚定的走下去。

刺绣是

针要往下扎

在累累伤痕之上

才能展现出美丽的图案

人要往前走

才有美好的结局

只有把每一步走得踏踏实实

漂漂亮亮

才能绣出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

总策划:刘志文

终 审:周雪蕾

初 审:张小雪

文 稿:王胜男

法律顾问:陈耀军律师丨云南泰联律师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