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李闖王與故城縣郭莊“旋餅的傳說

傳闖王李自成雲遊時,曾經到過故城,品嚐過美味的旋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次命軍中廚師試做,直到品出了真正的味道才罷休。


衡水故事 | 李闖王與故城縣郭莊“旋餅的傳說


在故城,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說起“郭莊旋餅”都會念起這首兒歌:

小小鍋頭四尺三,裡邊沒有外邊寬。

一個鍋門倆火洞,灶囪最高四立磚。

腰中水壺吱吱響,火門不過三尺三。

小鍋雖然不算大,裡面盛著百座山。

千百個人往裡看,烙餅的就是一人班。

這裡的“百座山”是指餅鐺裡有許多圓形瓦礫(或石子),“一人班”是說燒火、包餡、檊餅、刷油、烙餅只需一人操作。這種做法獨特而備受推崇的小吃,有著怎樣的前生今世?它又是如何傳遍大江南北?來,讓咱們到故城去吃著旋餅聽故事。

衡水故事 | 李闖王與故城縣郭莊“旋餅的傳說

在明朝年間,故城縣郭莊(當時屬山東武城縣)村民劉漢帛和沙國才以烙餅為生。他們烙肉餅的方法獨樹一幟,在鐺子上放了些小石頭、老瓦塊,把餅懸空在上面烙,這樣烙出來的肉餅皮焦餡嫩,香氣四溢,深受百姓喜愛。

這天,二人又來到集市擺攤,一位眉目疏朗、氣宇軒昂的中年食客走進餅棚,吃了他們的肉餅後,讚不絕口,連說:“好!好!好!我走遍天下第一次看見如此玄妙做法,難怪此餅有如此特殊的香味。”二人謝過客人後隨口搭訕起來:“先生住哪莊呀?”“我住大順。


衡水故事 | 李闖王與故城縣郭莊“旋餅的傳說


”二人常年趕集賣餅,對周邊的村子都很熟悉,但從沒聽說過這個村名,頗覺好奇,也不好深問,只好又說:“先生尊姓大名?“永昌。”說完,客人隨手拿起記賬的紙筆,寫了一個“食”字,將字紙在嘴邊轉圈擦拭後離去。二人不解其意,把這件事唸叨了好久。直到四月廟會,趕會的百姓風傳“李闖王做了‘大順’天子,如今是‘永昌’年。”他們才恍然大悟,聯想起闖王吃餅的樣子,遂以“食”“旋”二字合成一字,把肉餅命名為“()餅,從此這“郭莊餅”就叫開了,以後這“”字又慢慢演變成了“旋”字。

衡水故事 | 李闖王與故城縣郭莊“旋餅的傳說


話說闖王是苦孩子出身,小時候曾因家窮被舍入寺廟當小和尚,並給地主放羊度日,可謂遍嘗人間疾苦,即使做了皇帝,他也不喜歡那些山珍海味,倒是對吃過的旋餅一直念念不忘。

衡水故事 | 李闖王與故城縣郭莊“旋餅的傳說


這天他吩咐下去,讓御膳房做幾個旋餅呈上。這可難住了那些廚子,他們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這旋餅是啥,最後實在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問,闖王聽了哈哈大笑,揮筆寫下了前文的順口溜,仔細給來人講述烙旋餅用什麼樣的灶、什麼樣的鐺子、什麼樣的餡。來人回去照葫蘆畫瓢,連夜整治了鍋灶,第二天就呈上了香噴噴的旋餅。闖王吃得高興,大手一揮下令:“旋餅可為義軍將士隨行食用。”就這樣,旋餅隨著義軍南征北戰,逐漸傳播開去。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郭莊旋餅的品種越來越多:牛肉大蔥餡的叫“雪裡紅”,豬肉韭菜加雞蛋的是“風加雪”,豬腔油加冰糖的“水晶參”……這些美麗的名字和旋餅一道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文稿:耿佩璽、木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