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到了初三,若做不到这一点,做题再多也没用!

初三是学生在整个初中时期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一个阶段,为了升学的梦想,许多学生也因此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昼夜奋战,可最终的考试成绩却极不理想。

在我教过的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很普遍,看似十分努力的背后,却隐含着严重的学习问题。

试想一下:每天做习题,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吗?是为了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努力吗?还是为了让自己心里更踏实?若答案是肯定的话,做题就没有任何意义,难怪做了那么多题却不见成效了。

因此,应对初三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不在于做题的多少,而是要保证做题的质量和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做题的质量和效果呢?

到了初三,若做不到这一点,做题再多也没用!

首先做题有筛选。到了初三,学生将面对众多的科目学习资料,还有成堆大摞的习题,就是不吃不睡也做不完的。有些问题可能一看就会或者已经做过好多次,已经没有练习的价值,直接拿来就做,“胡子眉毛一把抓”,耗费大量的时间,从中并没有获得锻炼和提升。

做题应该有所筛选:就是在做某科目习题前,先回顾该科目中的哪些知识点自己还没掌握牢固?接着从习题中勾画出和这些知识点相关的题型,然后再进行思考解答。

做题时有筛选,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有的放矢,使知识点在头脑中更加清晰,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大成效,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到了初三,若做不到这一点,做题再多也没用!

其次做题有耐心。初三知识点不但多,而且也有难度,若没有做题的耐心,遇到稍有深度的问题,就会“敬而远之”了。这样越是逃避,困难也就会越多,久之,小小的困难也会逐渐变成无法逾越的“鸿沟”。

做题有耐心,就是在做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持有一颗“不做出此题决不罢休”的决心,静下心来,回顾相关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演算,若还是迷惑而不得,也不要放弃,再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直到解决为止。

只有做题有耐心,才能迎难而上,才能打败一个个学习难题,让自己在不断坚持和挑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到了初三,若做不到这一点,做题再多也没用!

再次做题有反思。若是做完一个问题,不留时间反思,就再去做另一个问题……做题的数量虽然在不断累积,但没有经过反刍和消化的知识点,很容易被忘记;没有经过归纳和整理的知识点,也很容易杂乱无序,有可能,做的题越多越感觉一头雾水。

做题有反思,就是在做完题之后,再进行思考:这个问题涉及了哪个知识点?运用哪种方法或技巧做出来的?用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或者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它解决办法?好像耗费了时间,其实,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题只有做到及时反思,才能探寻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才能加深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总之,到了初三,做题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做题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如此,才能轻松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才能坦然地面对堆积如山的习题;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