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少年的你》严肃讨论以及郭敬明为什么拍不出这种电影?


《少年的你》严肃讨论以及郭敬明为什么拍不出这种电影?

《少年的你》严肃讨论以及郭敬明为什么拍不出这种电影?

看这个配图就知道,这次真的很严肃!


1


我在看电影的前后在朋友圈轮番夸了《少年的你》,从导演到演员各种夸,夸完之后晚上我冷静的想想要写点什么。就是我想尽可能的客观的讨论一下这个电影的问题,对,你没看错,我说的是问题。


有很多人说电影抄袭东野奎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这里我要严肃的批评和讨伐一下原著小说,可以说是标准的蹲坑读物还抄袭东野圭吾。导演拿到蹲坑读物还能如此鬼斧神工的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大家就知道小说改编电影的难度是有多大了。


导演的专业性和演员的演技我就不再夸了,现在就说一个问题。《少年的你》是一部严肃讨论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但是电影中对霸凌只有体现并没有讨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依然悬在那,似乎丢给了观众。


更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霸凌作为主题被“共生”概念喧宾夺主。所有人感动于男女主相互依存共生的感情,并没有对霸凌问题的解决起到实质的推进。当然,从商业片角度来说如何讲好一个情感故事以及如何奉献一场教科书式表演,这部电影给了殿堂级示范。另外,在利用《白夜行》中“共生”这个梗,可以说非常成功。


但是,它是抄袭吗?


2


导演放弃正面讨论校园霸凌而是套了一个共生概念说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情感故事,除了商业上的考虑和衡量之外,更多的是校园霸凌这种题材在讨论上是有一定的危险和尺度拿捏的问题。


学校里发生了霸凌事件,摊开了分析霸凌别人以及被人霸凌的人某种角度来说原生家庭都是受损的。《少年的你》电影中霸凌别人的魏莱出身富裕家庭,父母忙于赚钱疏忽对女儿教育,即便在停尸房看到女儿尸体的时候,母亲的表现只有一种莫名的焦急,转瞬即逝。然后我想问,魏莱她爸呢?


退一步说,霸凌别人的魏莱从家庭关爱的角度上来说何尝不是弱势群体?父母的冷漠和家庭教育缺失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霸凌”?十七八岁的魏来面对这些该向谁去控诉?她不知道,她能做的就是在学校霸凌别人证明自己很OK,逃避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试图转移到别人身上,所以霸凌成了她唯一的出口。


陈念与魏来在家庭结构不同,但是家庭遭遇是一样的。母亲沉迷于违法微商欠下举债跑路,她在家里被迫挑大梁根本得不到家庭关爱,在自己好朋友因为被霸凌跳楼自杀之后,终于出现了家庭和社会“关爱双失”局面,没有出口。


两个无路可走的人怼在一起,魏来欺负陈念,陈念应对的方式只有躲和逃。


3


警察是救命稻草吗?电影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陈念“躲”到了警察这边,希望警察能彻底根治这种问题,显然警方爱莫能助。最终明白警察帮不上忙的时候她才开始“逃”,逃到了小混混小北那一边去了。


电影似乎给了一种解决方式上的说法:面对霸凌,老师解决不了,警察也解决不了,但是社会混混可以。这是一种以暴制暴的暗示吗?我不敢下这种结论,但是可以表明的是,目前学校和警察对霸凌都没有根治办法。


而我说的问题是,霸凌问题到这里在电影里戛然而止,没有了。就是这个事儿没法解决现在,学校也没办法,就算装了监控也没啥用。警察能怎么办?难道跟小北一样派一个警察24小时保护陈念吗?


如果导演大胆一点在继续讨论霸凌解决的方式的时候,势必会触及到原生家庭教育和现行教育体系的问题。就是在未成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分别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谁在逃避问题?谁在推卸责任?谁在冷漠旁观?这个问题在电影中要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


那么终极问题来了,一部电影能这样大开边界的讨论这种问题吗?以及在不触及各方利益的情况下,能给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吗?显然不能,所以导演浅尝辄止的触及话题,然后直接放弃讨论,选择“共生感情”这条商业线,口碑和利益双丰收。


这没什么不对的,只是单纯的从一部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角度来说,有点问题。


4


聊聊很多人关心的抄袭问题。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逻辑严谨的构建了丰富的人设和搭建了围绕人设设计的故事,并且长篇幅来叙说一个故事。讲一个人的原则、偏执、牺牲以及浓厚的情感,为了让读者明白这两本书到底在写什么,东野圭吾用了两本书的篇幅只讲了两个故事。


《少年的你》电影以霸凌开篇慢慢转向情感线路来说明,这是弱小无助的高中生来逃避霸凌的方法,顺接了东野圭吾小说的创意。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电影里面这条线跟东野圭吾小说的逻辑真的一毛一样吗?陈念和小北,一个无助找到靠岸,一个无路找到指路灯,这是两个人在半路上找到了相互依存的方式,然后依靠在一起继续前行。


这种“前行”大概持续了几个月,《白夜行》用了十几年,《嫌疑人X的献身》用了一条命。它不一定是抄袭,但一定存疑。


有人说电影抄袭,这是舆论观点,那么导演在改编小说时如果知道这个原著有抄袭嫌疑还依然决定买下版权改编的时候,就应该承担上映后舆论的质疑,这是无可厚非的。


5


最后说说,为什么郭敬明拍不了《少年的你》。


首先郭敬明对自己有多大能耐是不清楚的,要不然他怎么会敢去跟陈凯歌坐在一起对别人指点江山?他在节目里说《悲伤逆流成河》是中国第一部,注意了,他说的是第一部讨论校园霸凌的电影,再次注意了,他用了“讨论”这个字眼,我在前面也用了讨论这个词。大家掂量掂量。


如果郭敬明来执导《少年的你》,大概又是一部评分不及格的扑街青春片。在选角上就不会选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他会选自己粉丝受众的那些流量明星。从商业角度来看,选择粉丝受众广度最大的明星最起码会保证票房收益的,加上郭导特别擅长拍青春文艺疼痛爱情片,屡试不爽。


拍电影和文学创作的门槛都应该很高很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搅局。文学作品的核心在于记录和批判,文字的脉络让你能看清楚时代的发展和印迹,文字的力量能让你听清楚历史回声。这就是为什么文学作品能传承的原因。


电影语言和文字视觉完全是两个概念。王朔的《动物凶猛》很好,姜文拿过去改编成《阳光灿烂的日子》大获全胜,这是改编的牛逼。李碧华写的《霸王别姬》已经很好了,被芦苇拿过去大刀阔斧的改了剧本,一拍成就了一代传奇。你们就知道把一本小说改编成一部电影,这个门槛得有多高了。


资本市场对于流量的依赖已经到了不管是什么垃圾都可以摆在台面儿上来的地步了。幸好,《少年的你》抛开存疑的地方的的确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在情感张力和摄影表现上都是非常优秀的,特别两位演员又奉献了教科书级的演技,这样的电影多一点,垃圾电影就会少一点。


当所有人都这么认真的看电影以及严肃的来讨论的时候,观众的观影水准也会渐渐提高,好电影自然就会多一点。希望《少年的你》是一个好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