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每個城市都會有每個城市的故事,穿梭在大街小巷,行走在擁擠人潮,抬眸望去,這就是煙火人間!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城市的過客,不管走到哪裡都只是走馬觀花,從來沒有細細瞭解記錄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等到離開回憶的時候,才發現它已漸漸模糊。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還有不少人用文字或相機,將我們曾經錯過的風景,悄悄記錄了下來。

說起重慶李子壩,不少人應該都知道,畢竟輕軌穿樓過的奇觀吸引了無數人前來打卡。其實在李子壩除了輕軌穿樓,還有一處值得一探的秘境:關岳廟,雖然身處網紅地點,但是卻保留著鬧市中難有的靜謐,散發著濃厚的人文氣息。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重慶關岳廟原名關帝廟,始建於明神宗年間,因廟內供奉關羽而得名,後又因岳飛像被供奉其中,所以改為關岳廟,是川渝地區有名道觀。關岳廟的原址本在重慶市渝中區較場口建設公寓,是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也是川東道教活動中心。民國時期,巴縣道教會、重慶道教會、四川道教聯合會會址都設於此。後因故搬遷到了李子壩,成為一處集道教文化、岳飛文化、抗戰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地方。

順著佛圖關公園一直往前走,就可以看見鬱鬱蔥蔥的樹林間藏著一處秘境,環繞在群山峻嶺裡,頗有點像桃花源裡裡面描述的世外桃源,這裡就是關岳廟了。遠觀的時候,它蜷縮在群山之中,像一位蒙著面紗的女子,只能隱約看見一些灰色的屋頂和向上翹的飛簷,雖然看不真切卻邀人探尋。當你走進時,女子臉上的面紗不見了,顯露出它的真容,雕樑畫棟卻又不失莊嚴肅穆,中式傳統的建築風格,盡顯國教風采。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道館依山而建,由靈官殿、嶽王殿和三清殿組成。原廟規模宏大,共有大小殿堂36間,其中有三重大殿,正殿供奉著高約3米的關帝銅像,如今,這座關羽像已經被收藏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當中,後殿供奉岳飛,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明末年間,關岳廟差點毀於一旦,當時張獻忠打下佛圖關,攻陷重慶城,亂兵縱火將關帝廟大殿燒燬,只餘偏殿。直到清康熙三年總督李國英才重建了關帝廟,之後,民國三年奉大總統令,將岳飛像併入同祀。

抗戰時期,關岳廟曾是中國遠征軍出征儀式舉辦地。他的愛國精神很好的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不少將士在出徵前,都要聚集在關岳廟,然後在岳飛像前高唱《滿江紅》,高聲呼喊“還我河山”,然後在奔赴戰場,保家衛國。1942年3月29日,中國遠征軍新一軍數萬將士在關岳廟前祭拜宣誓,宣誓祭拜儀式結束後,新一軍軍長孫立人還給出徵的每一位將士發了一枚刻有“還我河山”四字的銅質徽章。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文革時期,關岳廟被毀壞,只剩631平方米的大殿,關聖帝君銅像也被移到三峽博物館展覽。2007年6月,關岳廟正殿被拆毀。2009年因舊城改造,關岳廟選址渝中區李子壩坡137號進行重建。

這所歷史悠久的道觀,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直到後來,外國的無人機不小心拍攝到此地,才再次回到大家的視野中。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無人機拍攝的畫面中,山林和建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渾然天成。整張照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齊、對稱,而這也是關岳廟的一大特點。關岳廟無論是從佈局還是構造上,都將對稱兩字運用到了極致。從正門入口開始,所有的殿堂建築幾乎都以中軸線為基準,呈現出左右對稱的佈局。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道觀中間的太極八卦圖,整個八卦圖分為黑白兩部分,整個畫面猶如黑白兩魚環抱成圓,相映生輝,渾然天成。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李子壩的地勢並不平坦,關岳廟能在這樣的條件下保持對稱,真的十分不容易。但是它不僅做到了,還將這種對稱運用到了建築內的每一處,除了巨型八卦圖,在其他殿堂上也還藏著不少對應的圖案,就連門窗和盆景裝飾等擺放都遵循了這一原則。

很多人打卡李子壩輕軌穿樓,卻不知這裡還有川東最大的道教宮觀

走在平坦的石板路上,看著高聳巍峨的殿堂,原本浮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重慶的李子壩除了可以觀賞輕軌穿樓,還可以感受道家風采,欣賞巨型八卦圖,若是心中有少許浮躁之感,不妨到這裡走一走,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