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一種窩囊,其實是優秀到別人無法想象

小時候學語文,知道了一個“唾面自乾”的成語,說是唐朝宰相婁師德,擔心將要做刺史的弟弟惹禍,問他:“咱兄弟倆一個宰相,一個刺史,難免有人嫉妒,如果有人朝你臉上吐口水咋辦?”

弟弟回答:“我忍!絕不反擊,自己擦去口水算了。”

老婁頭一搖:“那哪成,擦口水,表示對吐你的人不滿。何不笑眯眯地承受,讓口水自己風乾。”

有一種窩囊,其實是優秀到別人無法想象

這個故事很有名,還有件事,聽過的人少些,正好印證了他身體力行的“唾面自乾”精神。

和同僚李昭德一起上朝,婁師德肥胖,走不快。李昭德好幾次不得不停下來等他,他還是落在後面。急性子的李昭德忍不住罵道:“你這個急死人的鄉巴佬!”

婁師德嘻嘻一笑,說:“我可不就是個鄉巴佬,否則還有誰是。”

世上怎麼會有這麼窩囊的人,還是個大官!然而,如果多瞭解一些歷史便會知道,其實他是個智商、情商雙雙爆表的傑出人士。

連口水都不敢擦的婁師德,膽子一點都不小,勇氣值遠超常人。

他是個很出色的讀書人,二十歲就考取進士,四十五歲的時候,逐步升遷做到監察御史,監察百官,清貴而權重。

就在那年,吐蕃侵擾邊塞,朝廷招募猛士去前線抗敵。

讓朝中百官大跌眼鏡的一幕發生了,文官婁師德頭上紮了一條紅抹額,也到徵兵點應募!

這人腦子短路吧?大後方的辦公室裡歲月靜好,輕輕鬆鬆坐著就能把錢掙了,偏要去戰場搏命?再說了,你是書生不是丘八,毛筆玩得溜,大刀可重多了!

皇帝唐高宗當然不會這麼想,這種有膽量、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朕喜歡。

婁師德如願以償開赴前線,很快憑著戰功在軍中站穩了腳跟,猛人就是猛人,投筆持槍,照樣風生水起,創下八戰八勝的戰績。

你既然文武兼資,朝廷也不小氣,讓你文武兼任!書生中的猛士一肩挑起文官和武職,在軍隊裡一干就是十六年。

到了武則天稱帝,婁師德已經官至將軍、都督。這個昔日的學霸,身穿皮袴,帶著麾下將士開荒屯田,大軍的糧食得以自給自足,給國家減輕了負擔,受到女皇的嘉獎。

此後,婁師德出將入相,在朝廷宰相和軍隊大將的角色間切換。武則天時期,酷吏橫行,大臣善始善終的不多,賢能如狄仁傑,都免不了牢獄之災,差一點喪命。婁師德的官途卻是穩穩當當,七十歲病逝在任上,尊榮一生。

現在清楚了,平時唾面自乾,是度量寬宏的忍讓之德,也是居安思危的自我保全之道。一旦國家有難,猛人的本色就顯現出來,不是躲在文官的招牌後面高談闊論,而是挺身而出,投筆從戎。這種人怎麼能說窩囊?分明是大智大勇的一流英雄人物!

有一種窩囊,其實是優秀到別人無法想象

婁師德身上的人性光輝還不止於此,他對同僚忍讓,對底下人也秉持寬厚的態度。

他曾經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去地方巡視。在沿途的驛站吃飯,為了不搞特殊化,沒有進小包間,卻擠在大廳裡與隨從們一起大碗扒飯。

可是等級無所不在,他很快發現,自己碗裡是細白的精米,其他人都是又黑又粗的糙米,便把驛長召來詢問原因。

小小的驛長嚇得全身亂抖,連聲道:“一時找不到更多精米,我該死。”

婁師德搖頭道:“我們來得倉猝,不怪你。”只是讓驛長給自己也換了糙米飯。

官大,譜不大,脾氣也不大,這樣的上司怎麼不讓人心悅誠服。婁師德在軍中發展順利,不是僥倖。

他在朝廷當了幾年文官,又到外地的軍中主持屯田工作。趕路經過一個小驛站,吃完了飯,讓助手牽馬過來,打算繼續趕路。

不料手下苦著臉,委委屈屈地說:“我連水都沒喝,驛長只忙著侍候您,根本顧不上其他人。”

婁師德說:“我馬上為你料理此事。”

說著把驛長叫來,叱責道:“我的助手與我有這麼大的差別?你竟敢置之不理,拿板子來。”

驛長嚇得連忙跪伏求饒。

婁師德頓了頓,又道:“要是打你一頓,說起來我為了區區小事以上壓下。如果告訴你上司,你可能會丟了性命。算了,這次就放過你。”

驛長急忙叩頭感謝,擦著汗狼狽而去。

婁師德望著他的背影,扭頭對助手說:“我替你出氣啦。”

驛長供應不及,怠慢了助手,於理不合,情有可原,不足以入罪。助手沒吃喝,心頭有氣,也應該安撫。婁師德三言二語,責備了驛長的失誤,成全了助手的面子,又不過分責罰驛長。火候剛剛好,不枉不縱,圍觀群眾都感嘆敬佩不已。

婁師德為人忠厚,還有一段佳話。

有一種窩囊,其實是優秀到別人無法想象

武則天當政時期,最著名的大臣當屬狄仁傑,到了現代幾乎家喻戶曉。狄仁傑擔任宰相後,對婁師德不感冒,有意把他排擠到外地為官,婁師德還是那副寵辱不驚的德性,並不放在心上。

武則天察覺此事,似乎隨意地問狄仁傑:“你覺得婁師德這個人夠得上賢德嗎?”

狄仁傑回稟:“他在外地做大將,倒是稱得上謹慎自守。至於是不是賢德,我不瞭解。”老狄在官場上屬於老運動員了,答得四平八穩,傾向性其實有,但不過火。

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的眼光怎麼樣,善於識拔人才嗎?”

狄仁傑微感奇怪,想了想道:“我曾經與他搭檔做過事,好像沒看出他有特別的識人眼光。”

武則天笑了,說:“朕重用你,就是因為婁師德密奏,一力推薦你才堪大用。他是識人的啊。”

一代賢相狄仁傑頓時慚愧難當,後來對人感嘆:“婁公大德,我被他舉薦、包容,卻一直矇在鼓裡。他的高度,我夠不到啊。”

看一個人,不能光憑浮光掠影的印象,細細一瞭解,也許結論大不相同。用《舊唐書》對婁師德的評價來結束本文:很有學問,器量寬厚,喜怒不形於色……對手下人客客氣氣,工作勤勤懇懇。哪怕做到宰相,仍然如臨深淵,謹慎持重,所以能夠成就功名、得以善終,並被瞭解他的人所推崇。

有一種窩囊,其實是優秀到別人無法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