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宅基地土地證丟失或沒有,能拿到確權證嗎?注意什麼?

用戶4846308711958


問: 宅基地土地證丟失或沒有,能拿到確權證嗎?注意什麼?

答: 宅基地確權頒證與原來發放的土地證沒有什麼關係,根據農村實際情況,農村宅基地普都沒有土地證。至於宅基地能不能確權頒證,主要是以申請宅基地確權登記的人是否符合確權登記資格。根據相關部門發佈的宅基地確權問題解答,現將宅基地確權的相關問題歸納如下:


農村宅基地申請確權登記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申請人符合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土地管理法》規定,宅基地屬本村集體所有,本村集體成員有使用權。所以,戶口遷出本村集體的,原則上宅基地不能確權。

2、申請人符合一戶一宅規定。《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一戶人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的使用面積不得超過省、市、縣規定的標準。


對於進城農戶的合法宅基地是否可以申請確權登記。

依據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國家保護進城農戶的合法權益,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進城農戶申請宅基地確權登記的,應當予以確權登記,不能剝奪進城農戶的合法權益。

對於事實上已經行成的一戶多處宅基地應當進行分類處理。

1、父母去世,子女依法繼承的合法宅基地,子女以繼承為由申請確權登記,應當給予確權登記,但應在確權證書上註明繼承所得,不得新建、擴建、改建。

2、一個戶頭上已經事實上形成有兩處宅基地,一處宅基地可以確權的父母的名下,另一處宅基地可以用作子女結婚後使用,申請登記在子女的名下。

3、對於超出一戶一宅規定使用面積的部分,能拆出的,應依法拆出,確實無法拆出的應依法徵收耕地佔用稅。

感謝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我國的土地確權馬上就要結束了,可是有的農民沒有土地證的農村宅基地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呢?還可以申請確權嗎?

對於沒有權屬來源證明的集體建設用地,應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認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會出具證明並公告30天無異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確權登記發證。

如果宅基地證丟了怎麼辦,建議你先要到國土分局辦公室調閱宅基地副本(複印件),然後由戶主申請補辦宅基地,申請書由村委會簽署意見並加蓋村委會公章,同時按照宅基地副本(複印件)畫出宅基地證,攜帶本戶戶口簿,到國土分局辦理宅基地補證手續。

無證的宅基地,分為兩種:一種是合法,一種是不合法的。

先說不合法的。也就是沒有經過合法審批的宅基地,是無法確權的。要想確權的話,就要想辦法補辦宅基地審批手續。補不了的話,就確不了權、發不了證。

再說合法的。以前,因為種種原因,宅基地的發證率不高。雖然無證、但是合法的情況,在農村大量存在,甚至可以說是佔絕大多數。

這種無證宅基地,是有審批手續的。就是之前建房的時候,打過報告,經過村鎮或縣級政府同意。因此是可以確權的。

現在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確權後,頒發的是不動產權證書。由當地國土資源部門頒發。




茶鄉蜜探小楊


筆者所在地已全面完成農房及其宅基地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承包地確權工作也已近尾聲。特結合工作的實際作一回答。本回答的核心內容是:

  1. 現有宅基地能否確權與原有宅基地的土地證已無必然聯繫,關鍵是看土地上面是否還有房屋,無農房的空置宅基地、房屋滅失的宅基地不予確權。

  2. 無農房的空置宅基地原為承包地的按原承包關係進行確權,房屋滅失的宅基地同時也不納入承包地進行確權。

一、按宅基地用途進行確權必須是“房”在“地”在。

隨著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鎮,以及農房遷建、宅基地復墾等,無房屋的空置宅基地,房屋已滅失的廢棄宅基地也隨之不斷出現,但對於這種無房的宅基地,按政策法規的規定應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對宅基地而言,“房”在是“地”在的前提,也是執行了多年的政策規定,因此在不動產統一登記時不會進行確權。


筆者所在地區,在已全面完成的農房及宅基地確權登記中,就嚴格按“房”在“地”在這一政策標準進行的確權,對無房屋的宅基地一律未確權,雖有個別群眾有意見,但進行政策解釋之後,大家也理解。

二、案例分享,此輪確權中對無房屋宅基地的處理概況

下面, 就簡要分享一下筆者本地對無房屋的宅基地在本輪確權中的具體處理情況。

(一)已復墾的宅基地,既不進行宅基地確權,也不納入承包地進行確權,暫作社集體“公地”(不少暫由原房屋所有人耕作)。

(二)房屋已滅失的宅基地,同樣的不進行宅基地確權,也不納入承包地進行確權,由原房屋所有人耕作的比較多。

(三)申請後未建房的宅基地,原是承包地的,繼續按承包地進行確權。這裡就是群眾申請了一塊承包地準備建房,但因種種原因而未建的,就按第二輪的承包關係進行土地確權。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宅地證丟失是不能確權的,應該向當地鄉鎮政府誰明情況,再向縣土管局審批。


一路有你相陪


向有關單位去辦理,重新申請補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