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有哪些不同?教育孩子,不应只停留表面

教育孩子应该是很多家长的难题,非常困扰,就像是进退两难一样。

对孩子过于严厉,孩子容易出现懦弱胆小自卑的情况,管教过于松弛又容易让孩子走入歧途。

这中间有一个尺度和平衡,而不是每位家长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个尺度。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18岁,这18年间,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在这过程中,家长怎样和孩子相处好是一门学问。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棍棒方式不可少,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才能让孩子拥有好的品质。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大家各说各的,众说纷纭。

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有哪些不同?教育孩子,不应只停留表面

对此看家长们的做法:

(1)我家的孩子就是从小挨打,每次犯错了,我就打她,导致她现在上幼儿园打别人,所以我现在就控制自己不打,和她讲道理。

(2)我是打孩子的,孩子阳光,有主见能说会道,除了学习懒惰,其他方面其实很不错。

(3)打或者不打完全看我心情,同一件事情,有时会选择讲道理,有时候没心情讲道理,打两下自己面壁思过去。

(4)被经常打的孩子会像我一样,自卑脆弱,敏感怯弱,明明口才很好但就是不愿意与他人交谈。

......

面对孩子,很多家长都有不一样的应对方法。

01打孩子和不打孩子有何不同?

1、认清自己

为人父母,面对孩子犯错误,或者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和意愿行事时,你会怎么面对孩子,怎么应对,怎么处理?

如果面对孩子,在很多情况下,你都可以和孩子讲道理,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无论怎样都不会打孩子,那么你就是不打孩子的,是尊重孩子天性自由的那一种。

如果面对孩子惹火自己,或者做出违反自己的意愿的时候,你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大发雷霆,有很多时候甚至不问青红皂白就先打孩子一顿再说,那么你就是棍棒教育的那一类。

在这过程中,看看你是如何面对孩子的,是怎样处理问题的,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打与不打不是绝对的

被打过和没被打过的孩子,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有时候也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挨过打的孩子就一定胆小怯懦,没有挨过打的孩子就一定是阳光的。

小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的内心情绪等也是不断变化的。

对于很多家长,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许只是基于自己的心情或者教育理念。或者也并没有想到什么,也没有注意到什么,只是被当下的事情或者其他的吸引住了而已。

但孩子挨打与否,也的确和家长的心情又很大的关系。

孩子被打也有好处

事情有双面性,不是绝对的,利弊共存

从哲学角度来讲,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不存在绝对,每一件事都是相对的。

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有哪些不同?教育孩子,不应只停留表面

所以打孩子不仅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孩子被家长严以管教,犯错误得到惩罚,孩子的内心也会被锻炼的更加强大,拥有强大的内心也是现在社会很重要的。

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那么在工作时或者在其他很多方面,都难以做好,也难以在社会立足。

而且拥有强大的内心,在遇到困境时,更会主动出击,努力的寻找解决方法,他们知道,逃避和等待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不断被困难“吞噬”。

只有更好的寻找到解决方法,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这种挨打不是家长所谓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当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问题,即使打了孩子,也是有真切的原因的,要告诉孩子错在哪。

这样即使孩子挨打了,知道是有原因的,不会觉得父母是因为不爱自己,才打自己的,会了解到自己的错误才会受到惩罚。

这样孩子也会主动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错误了。

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若正确的处理孩子的情绪和问题,不会让孩子读父母产生怨恨心理,也会否认自己,看低自己。

孩子不被打也有不好的一面

经常听到很多人说:“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熊家长。”

家长尊重孩子的天性自由,有耐心,不打孩子,讲道理没有错,但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让孩子清楚明白。

尤其是原则性问题,要让孩子清楚,否则孩子长大后做事也容易没有分寸,还容易吃亏。

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有哪些不同?教育孩子,不应只停留表面

​作为父母,可以养育孩子,但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孩子迟早需要独立面对,独立处理事情。

从来不被打的孩子,在某种从程度上会相对比较娇气,也就是“玻璃心”。

这样孩子在长大后,一旦面对他人的批评等,很难接受,抗压能力弱,一旦遇到困境也不知道该怎样解决。

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非常温和的环境中,就会让孩子觉得生活很轻松,没有什么难处。

成长的过程中从没受到过一点委屈,那么当他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人际,一旦遇到一丁点的委屈,就几乎要崩溃了。

最近经常听到郭德纲说的一句话:孩子从小一天挨八个嘴巴,到了20岁他的内心早已百炼成钢,没有什么事会受不了。如果天天宠惯着,80多岁了走在街上人家瞪他一眼,都要被气死了。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02教育孩子,没有公用的钥匙,一个孩子只能有一把钥匙

无论是打孩子还是不打孩子,家长都应该清楚的是,要教育孩子。

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没有成熟的意识,做事没有边界感,就容易做错事。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好好引导,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这样的处理方法,其实是很难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事是可以的。

时间长了,孩子的界限感不清,是非观不正。从这个方面看来,家长舍不得打孩子,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有哪些不同?教育孩子,不应只停留表面

如果家长打孩子,是有依据道理的,那么并不一定是坏事。

打孩子不能依照家长的心情,否则只会让孩子变得迷茫,不能分清对错。因为你在打他的时候只顾着发泄情绪,而没有指出其中的问题。

如果孩子觉察到父母打自己是根据心情来,那么就很危险了。

教育孩子也不能完全照搬书本,也不要认为只用一个方法就可以教育好孩子,面对孩子,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以及具体事情,进行具体分析。

无论你是棍棒一派,还是尊重孩子的自由一派,教育孩子都应是有理有据的,这样才可以根本的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