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这个昆明人的赚钱能力,连美国都来“偷师学艺”

迄今100年来,云南最有生意头脑的实业家,有哪些?

100个人中,有100个答案。

在我眼里,只认定2个人。他们堪称云南最有生意头脑的实业家,是“实业报国”的楷模。

其一,是去年过世的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

其二,是民国时期,原云锡老总、原富滇银行和云纺创始人缪云台。而缪云台也是原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一把手,旗下控股企业多达50余家家,几乎每一家企业都超级赚钱。

话说,上期刚说到《侃滇史 | 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新一期侃民国时期云南的“大财神”缪云台故事又来了!

在很多实业家眼里,来自云南昆明的缪云台,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就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懂经济、明数字、知矿业且还能在金融市场上长袖善舞的,整个中国找不出几个来。

缪云台算其中翘楚!

按昆明话讲,缪云台相当整得成!

即便是现在,懂实业的,金融可能是空白;懂金融的,实业经验几乎为零。

而缪云台是金融、政策、实业等全通吃。

他当过云南农矿厅厅长、富滇银行行长、云南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参与创办劝业银行、改革云南冶炼方法、成立云南炼锡公司、让云锡成为国际标准,他组织创办云纺、裕滇纺织公司、昆明水泥厂、云南酒精厂、裕滇磷肥厂.........

他参与创办的企业,都堪称是传奇。

以云纺为个例来说道下。

侃滇史 | 这个昆明人的赚钱能力,连美国都来“偷师学艺”

民国时期的云南纺织厂

当年,民国时期的富滇银行,就是云南各军阀一提款机。

他们只记得提钱,却常常忘了还钱。还不起时,就玩起增发钞票的伎俩,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富滇银行因增发滇币太多,滇币不值钱了。富滇银行信用差了,好多工商企业在银行买的汇票不仅兑不了,就连老百姓都不敢在富滇存钱了。

而后,富滇发生挤兑风潮,几近破产倒闭。

话说缪云台第二次留在云南后,先期可不敢接富滇银行这个烂摊子,仅以农矿厅、劝业银行、云锡来试水。

结果,无论是农矿厅运作,还是劝业银行运作,再加上后期的云南炼锡厂的运作,其前瞻性布局和巧妙的运作组织管理机制,充分挖掘并释放缪云台的商业天分以及在金融市场上的长袖善舞。

云南王龙云当然也看到了,力劝缪云台接下富滇银行这单“大活计”,为云南经济多出点力。

不得已,缪云台上台了。缪云台就任的是富滇新银行,与之前富滇银行划开界限。

不过,在上台前,他和龙云约法三章:一是富滇新银行不代理云南省金库;二是云南省政府不向富滇新银行举债;三是龙云和卢汉两人不得在银行开户头。

龙云一一点头,并“签字画押”。

这3条政令,撇开了银行与执政者的“瓜葛”,让老百姓知晓这是一家就算是政府也不能左右的新银行!让新银行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羁跘和约束。

富滇新银行的启动资金呢?缪云台早已有那么多实业做支撑,启动资金也就是小菜一碟了。

老百姓看到新银行与往日旧银行大不同,加上又是缪云台执掌,缪云台前期运作劝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老百姓对新银行的信任度更高。于是,存钱的来了,贷款的也来了........

此时,兴许各位看官又开始质疑:不是说云纺的故事,咋个又在富滇银行上讲开了?

有了富滇银行的因,才有云纺的果嘛!

话说,缪云台在富滇新银行上任后不久,就到上海去拜访实业巨头郭氏家族一行。

上海的郭氏家族,原本以纺织业起家,其产品不仅在内地畅销,还销往东南亚等多国。而云南也是郭氏家族非常重要的市场。

当年,为着资金往来方便,郭氏家族还购买了富滇银行的大量汇票。

没想到沦为各军阀“提款机”的富滇银行,后来因频发钞票、多头乱投资且投资失利等因素,先期发生“挤兑”风潮,以致富滇银行资不抵债、岌岌可危。郭氏家族在富滇银行购买的大量汇票,几乎成了一堆废纸,损失惨重。而这一切,都是缪云台赴任富滇新银行之前的旧账了。

原本,缪云台可以不管这笔旧账。

但缪云台到上海,最先拜访的就是郭氏家族。缪云台想告诉郭氏家族的郭顺、郭乐两兄弟,富滇新银行不仅认此前的帐,还会想办法付上。

郭氏家族知道缪云台是云南的新行长,在他来上海后,早想好一出“鸿门宴”,欲收拾下云南来的新行长。

缪云台深知此行不易,如期赴宴!

宴席上,郭氏家族开始列数云南如何不厚道、不守信用,让郭家损失惨重等等。

缪云台认真聆听郭氏兄弟的各种控诉。

然后,缪云台借着酒劲说,当年银行发了那么多钞票和汇票,导致汇价大跌,根本没法兑付。按照私营银行的做法,原本可以破产一走了之,郭家的钱完全可以一分不付。

但云南人有云南人的做法,再加上银行有省政府做担保。出事以后,换他来做新行长,银行没多久就还郭家钱了。

而后,缪云台连着说:你们可知道,我们用什么补上窟窿的?我们用云南的实业、用炼锡的钱来补上的!你们也是做实业的,换位想下,如果此事发生在你们身上,你们的实业能承当如此大的后果吗?

原本就是游说家的缪云台,早已审时度势,想好一切可能发生的应对方案和措辞。

此时的郭氏兄弟,陷入沉思。

紧接着,缪云台妙语连珠,态度相当诚恳。

他说,云南实业为何能撑起一个濒临倒闭的银行?因为,云南有丰富的矿藏,有廉价的土地、电力、人工以及各种生产成本,市场广阔,有没有竞争者。你们在云南做生意也知道,这是一个相当宽广的市场。“我们云南人实诚,给你们还钱少么少点,但也总是还了。是不是嘛?”

缪云台诚恳的态度、务实的做事方式,有点触动郭氏兄弟了。

是啊,郭家做实业多年,阅人无数,相比来说,云南人做事实在、确实更实诚些。

当然,郭家心里也有自家的盘算:云南市场确实大,到时候,郭家在云南的生意保不准还时常需要缪云台这样的人来帮衬呢。

紧接着,缪云台热情邀请郭家兄弟去云南考察。

郭家兄弟欣然同意。

没多久,郭氏家族到了昆明考察。

最后,一决议,干脆郭家来云南投资算了。

一出成功的招商案例!你得承认缪云台有着过人的游说力和精明的头脑。

最终,郭家出三成,富滇银行和云南经济委员会出七成,三家共同投资筹建云南纺织厂。

纺织行业,原本就是郭家的主业。郭家选址云南投资纺织业,实乃瞄准云南市场广阔,加之云南可以辐射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可以将纺织业市场呈级数级扩大。

这是一门好生意。

云南纺织厂成立后,云南又成立了水电、水泥、五金、纺纱、织布等分厂。

一个以纺织为主业的全产业链,在昆明成立。

在充分利用云南水利、水电、矿山等各种资源的同时,还大幅拉动了云南的就业,让富余的农村生产劳力走向了城市。

偏居一隅的云南,一下子进入了近现代工业时代。

你知道当年的云纺有多赚钱吗?

云纺于1937年8月1日建成投产,拥有美制5200锭纺纱机和英制60台布机,厂址为昆明南郊玉皇阁北面。先是一班制,而后因产品畅销、为增加产量而改成了三班制,员工超过千余人。

投产3年时间,云纺已全部收回投资成本。而后的每一年,都是净利润!

云纺产品不仅占据了西南市场,还远销东南亚!

如此赚钱的云纺,吸引了中行、交通银行的关注,他们愿意来云南投资!

又一新的纺织企业——裕滇纺织公司成立了。

侃滇史 | 这个昆明人的赚钱能力,连美国都来“偷师学艺”

民国时期的裕滇纺织厂

这一次,由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中行、交行等共同投资,投资比例为5:3:2,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依旧占据最大股份。

侃滇史 | 这个昆明人的赚钱能力,连美国都来“偷师学艺”

裕滇纺织厂旧照

同样,这也是一家非常赚钱的企业。相关产业链企业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云纺和裕滇纺织,成为带动云南经济大幅前进的发动机!

云南经济那叫一个“蹭蹭蹭”往上涨。

此时,云南经济不仅在国内耀眼,更引起美国人关注。

彼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经历了经济大萧条,正举全力百废待兴。

时任美国总统助理的居里以总统名义邀请缪云台访美,还专门在纽约为缪云台成立专门办公室,并指派2名助理作为缪云台助手,帮助缪云台在美国开展工作。

美国人也有学习咱云南人的时候!

当然,老蒋也特别眼红云南的“钱袋子”,变着法子让他管辖的各种资本、企业等进驻云南,进一步旁落缪云台“大权”。

当然,老蒋最狠的招数是直接架空了龙云,让缪云台没了“靠山”。

在斗争中成长的缪云台,早已老辣多了,他悄然学会放权于民。

当年的云南经济委员会旗下已有55家企业。这55家企业均由云南经济委员会各种直接和间接控股。

在老蒋势力席卷云南之前,缪云台巧妙地成立了“人民企业公司”,“全滇人民有自营、自有、自享之权”。

这个权利怎么体现出来的?当时的云南,共有131个县市,1423个乡镇,1706660户人家。

这每一户人家都是人民企业公司股东。

即便是今天,你得赞叹缪云台的巧妙设计:他将云南经济委员会“还权于民”,成立人民企业公司,由云南每一户人家都是人民企业公司的股东,控股原经济委员会旗下的55家企业!

彼时的老蒋,即便想以各种势力渗透云南企业,那他得让手下和云南170余万户云南人谈判且签字画押!

这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解的局!

但,老蒋可不是什么实业家,他手下的人也不是。

他们有的是手段。

缪云台肯定是伤透心了。

后来,缪云台离开云南,定居美国。

1973年,应周恩来邀请,缪云台回国访问。

1979年,缪云台携夫人回到祖国定居。

侃滇史 | 这个昆明人的赚钱能力,连美国都来“偷师学艺”

缪云台晚年工作照(左边第二个为缪云台老先生)

在国内愉快生活了9年的缪云台,于1988年逝世,享年95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