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中醫藥對癌症骨轉移的認識與治則治法

中醫藥對癌症骨轉移的認識與治則治法

骨轉移是晚期癌症常見併發症之一,有的甚至以骨轉移疼痛為首發症狀。其中以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引起的骨轉移最常見。骨轉移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中醫藥在骨轉移癌的治療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在減少患者痛苦、改善生存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病因病機

癌症骨轉移按其臨床表現可歸屬於中醫學“骨瘤”、“骨蝕”、“骨疽”、“骨痺”、“頑痺”等範疇。《靈樞·刺節真邪》指出:“虛邪之人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外科樞要》曰:“若勞傷腎水,不能榮骨而為腫瘤……,名為骨瘤,隨氣凝滯,皆因臟腑受傷,氣血和違”,指出骨瘤是久病氣虛、邪氣內結於骨而形成,其病機不外“不榮則痛”、“不通則痛”兩方面。

現代醫家對骨轉移的病因病機認識主要圍繞虛、痰、瘀、毒等方面論述。骨轉移的病機為邪積於筋骨,氣滯血瘀,肝腎虧虛。骨轉移之病機有虛有實,虛證表現為以腎虛為主的臟腑虧虛,實證表現為癌腫局部的氣滯血瘀。由此可以看出,骨瘤的形成與腎、肝存在密切關係,腎虛不能生髓養骨,為“不榮”的主要原因,而“不通則痛”的病機多與痰凝血瘀有關。

1、肝腎虧虛、骨髓失養

《素問·六節藏象論》雲:“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表明腎與骨關係密切:肝主筋藏血,肝血充盈,筋得其所養,則運動有力而靈活。根據中醫理論,骨轉移癌的發病多為腎氣衰微、肝血不足、生髓乏源、不能養髓生骨所致,即所謂“不榮則痛”。

2、血瘀痰凝

骨轉移屬疾病晚期,腎氣衰微,久病氣虛,“病久入絡”,六淫或邪毒內侵或餘毒流竄結於骨而致病。又“氣為血帥”,氣虛則推動無力,血運不暢而致瘀,脈絡瘀阻,氣機不利,致痰氣凝結。腎虛則不能濡養筋骨,痰、瘀乘虛侵襲並深著筋骨,膠著不去,不通則痛。《血證論·瘀血》雲:“瘀血在經絡臟腑之間,則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氣之往來,故滯礙而痛,所謂痛則不通也。”

二、治則治法

骨轉移的病機多為腎虛、痰凝、血瘀;故臨床上多采用補腎通絡、祛瘀解毒法治療。骨轉移癌的病機為本虛邪實,治以補腎壯骨、行氣活血法,並因骨轉移屬中醫頑疾重證,故處方用藥時,適當加用蟲類之品,如全蠍、蜈蚣、水蛭等,則療效更佳。國醫大師朱良春認為,骨轉移癌以腎虛為本,“痰”“瘀”為標,治療上宜化痰、散結、溫陽、通絡四法合用,方可使筋骨得榮、痰瘀得化、血絡得通而症消痛止。治療骨轉移癌疼痛遵循“治病必求其本”之旨,根據寒性凝滯,主痛,“痛者,寒性多”,“寒勝則痛”的說法,重用溫陽散寒之法。

三、小結

根據中醫“腎主骨生髓”的理論,腎氣不足,則骨無所養,易為寒溼毒邪侵襲,痰濁蘊阻骨骼,積聚日久,以致瘀血凝滯,絡道阻塞,聚而成形,發為骨瘤。治療多以補益肝腎、益氣養血為大法,加以化痰散結、活血通絡藥物,最終達到止痛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