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广安: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落实

为成渝经济圈建设贡献生态力量

广安: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落实


四川经济日报广安讯 (记者 余萍 李洋)3月4日,广安市2020年第1次总河长会议召开。记者获悉,2019年广安扎实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在河长治水、环保基础设施、联防联控、校地合作以及水质改善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0年,广安将持续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落地落实,实现全市主要河湖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

会议就如何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落实,谋划出新的工作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为今年广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去年23.24万人次“用双脚丈量河流”

扭转连续十余年劣五类水质现象

2019年,广安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加快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在会上提到,2019年广安市嘉陵江、渠江、御临河、大洪河出川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西溪河、驴溪河、长滩寺河等小流域水质不断向好,特别是长滩寺河岳池段,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受污染最严重的仁家桥断面(出岳池城区后),在去年10月—12月,水质首次连续3个月达到五类,扭转了连续十余年的劣五类水质现象,成效明显,值得肯定。

对此,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广安通过深入推进嘉陵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嘉陵江流域河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9.2%,出川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

“我市河、湖长制考核结果在全省排名大幅提升,可望进入第一方阵。”广安市副市长、市总河长办公室主任尹黎明介绍,2019年,广安市全年累计出动排查人员23.24万人次,摸排重点点位6714个,排查污染源4286个,完成整改销号3985个。广安“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由创新性工作经验逐步固化为特色化工作机制。

“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广安有自己的创新做法。” 广安市水务局局长、市总河长办公室副主任任峰表示,2019年,广安持续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打造全国河长制研培基地,探索小流域水质监测考核机制,推进“八大专项治污”行动,切实推进依法治水管理举措,颁布实施全省首个市级层面针对污水处理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此外,广安市水环境也在持续改善。2019年,广安纳入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消除了劣V类水体,重点小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今年推进河、湖长制落地落实

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生态力量

“推动广安与重庆生态文明共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是广安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效途径。”市委书记、市总河长李建勤提出,2020年,坚定不移推进河、湖长制在广安落地落实,让一江清水向东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生态力量。

会议提出工作部署:2020年,要基本完成全市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和主要河流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持续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强力整治非法码头,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5%,全市主要河湖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85%、乡镇50%,主要河湖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目标。

对此,尹黎明安排了2020年六项重点工作。

其中重点提出,建好“一河一档”、绘好“一河一图”、做细“四张清单”;科学谋划“十四五”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高水平编制“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配合省上在年底前完成渠江岸线规划,为系统治理打好基础。

同时,加强河湖管理,完善巩固7条市级河流划界成果;狠抓水污染防治,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和劣V类断面;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开展示范河湖创建,打造一批高标准的河湖样板,力争纳入国家级、省级示范河湖名单。

会议审议了《广安市2020年度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关于深化“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开展市级示范河湖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意见的通知》。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广安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会议同意表扬15个先进集体、36名优秀河长湖长和22名先进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