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20世紀

80年代,他當過茶葉專業教師。90年代,他當過國家公職人員。21世紀21世紀初,他創辦“雲南茶葉信息港”,成立“茶脈網”,開啟雲南茶葉互聯網銷售先河。也是在21世紀初,他下海創業、經商。他是雲南茶產業的踐行者;經歷了茶葉種植、加工、營銷、教學、科研、互聯網+、行業管理等雲茶產業鏈;他不忘初心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集三十五年所學,只為茶葉愛好者訴說完整的中國茶故事。


2019年6月5日晚,我們請到了徐亞和老師,為我們講述他和茶葉的故事。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以下是沙龍實錄,全文3900字,閱讀全文需8分鐘


徐亞和:我很喜歡“踐行者”這個稱呼,是實踐中踐行的人,摸索的人。我覺得我一路走來似乎受到了上天眷顧,把第一、二、三產業都經歷了。


我學茶是在浙江農業大學,1984年畢業之後在臨滄農校教書,先教了6年茶樹栽培學。1987年省教委批准臨滄農校成立茶葉專業班,由於專業老師有限,在老師配齊之前,我基本上把茶學專業的課程都教過了。老天保佑,正因為這15年的上課經歷,通過不斷的複習和備課,讓我比其他學茶的人多了幾次反覆學的經歷和機會。


1986年,雲南省借世行貸款發展茶園。我參加工作時,全雲南省茶園面積只有46萬畝(現在有630萬畝)。臨滄地區那時只有12.8萬畝(現在臨滄是130多萬畝)。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恰好在那個時間,學校裡開始建練功田。中專教育重在動手能力,所以需要有練功田。茶學專業又不像農業,實踐在山上不在田裡。現在大家去到臨滄茶文化風情園背景的青龍山茶園,就是我當時領著學生從挖地開始去種出來的。曾經是臨滄當時最好的茶園。茶學專業的人如果遇不到大面積茶園種植,新茶園規劃、建設、開墾、種植是無法規模性體驗的。也是老天眷顧,我得以體驗第一產業。87年的時候我才21歲,太年輕沒有權威性,做基地沒人聽我的,為了讓老百姓信我,我們就簽了年產承包合同,按學校的方案,5年以後保證年產過200斤。5年之後,那片茶園的單產達到每畝275斤幹茶(雲南現在的單產是60公斤左右)。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91年,新茶園建設基本結束後,許多茶園面臨建設初制所投產的問題。茶學專業中有門課程,叫《廠房建設與規劃》(雲南農業大學沒有這門課)。前幾天省政府頒佈的初制所規劃,其中很多就涉及到了這門課的學問。我當時設計了一個初制所圖紙,那張圖紙大家覺得合理好用,一張圖紙就蓋了29個初制所。


到了92年,雲南省第一次評比名優綠茶(92年以前,雲南幾乎是紅茶一統天下)。因為我是浙江讀書回來,做綠茶不難。但當時絕大部分雲南茶葉工作者只會做紅茶,很單一。那一年臨滄茶科所請我去幫他們做技術指導,我們做了三個綠茶,一個叫劍毫,一個叫銀毫,一個叫盤雪。三個都獲得了省裡面的名優綠茶獎,我就得到了第一輛摩托車的獎勵。從此就開啟了我的第二產業歷程。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南巡講話以後,各單位員工開始下海。我們學校有青龍山茶廠基地,佔地2600多畝。學校和農業局建立了校辦企業,加工出來的茶得取名,得賣,得設計包裝,我就這樣一步一步趕鴨子上架,被推著往前走。後來我們就做了女兒綠茶,是蒸青綠茶。這個名字來源一是因為雲南有個貢茶叫“女兒茶”;二是朱自清的《綠》,他感嘆於梅雨潭“醉人的綠”,寫了這麼一句話—“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麼?”女兒綠就是這麼來的。


我在女兒綠茶廠邊教書邊做企業,但沒有想到從此就離開了講臺。1997年以後我就不再教學了。當時國家在“三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基礎上。根據校辦企業娃哈哈的經驗,提出了第四個“育人”:即創收育人。以創收來改善教學的硬件條件,我就這麼走上了第三產業道路。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我1998年1月份離開學校,去到臨滄茶葉技術推廣中心當主任。1998年底,楊行吉老廠長從花園茶廠退休後,我去接老爺子的班,開始專門從事普洱茶生產。那時候昆明做普洱茶的不多,實際做普洱熟茶的就三家:宜良茶廠、花園茶廠和退休了的楊廠長做的雲普茶廠(行吉茶業)。後來周紅傑老師瞭解熟悉普洱茶並寫成《雲南普洱茶》這本書,許多資料和實操就是在楊廠長這裡。


1999年花園茶廠很偏遠,當時還被偷了一次,小偷來把倉庫的茶偷走了,但他們都不要,是工人看到路上丟了好像是我們的茶葉後才發現的。原來小偷偷出去之後不知道怎麼賣就扔了。我們必須要想辦法賣掉熟茶。我記得有一年我給現在海鑫堂的李正海堂主1萬1千多塊錢的普洱茶,但他賣了3年都賣不掉。02年花園茶廠改制的時候他把茶退還給了我們,不想之後1年普洱茶就開始熱起來。


我們當時就在一直在想方設法賣茶。有一年我回老家經過昌寧,遇見了一位熟人的兒子,特別愛玩遊戲。這位熟人把她的兒子囑託給我,因為他愛玩遊戲,我結合當時單位配置電算化電腦,就買了電腦,讓他幫我做做簡單的設計,就成立了“雲南茶葉信息港”。2000年多數人還在用傳呼機,百度也還沒冒出來,我們就用4萬7千元,租賃了深圳NDN公司3年的服務器,開始做網站。把產品拍照後上傳到網上。在不知不覺中,我又最早體驗了互聯網。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康樂茶城成立後,我又做了“茶脈網”。我做了375個抽屜租給企業,很像後來格子櫃的方式,每天3元租金,一年900塊費用,每天幫企業推廣宣傳。茶脈網當時日點擊率達到12萬人次,僅次於三醉齋,團結了一批茶文化愛好者做論壇,現在雲南茶文化知名傳播者白馬非馬先生就是當時茶脈網的論壇版主之一。


我之所以喜歡“踐行者”這個稱呼,是因為回顧自己一路走過來的過程,的確是逼著自己往前走的,並不是把自己武裝好了之後再去做。茶脈網如果能堅持到現在,那應該是另一番局面。為什麼最後沒有做下去。是因為2005年,06年普洱茶狂熱,我這邊產品說明書還沒寫完,照片還沒拍完上傳到茶脈網,茶就賣出去了。


當時租賃抽屜的有一百多家茶廠,我曾經想做的是期貨,我提供技術服務幫人選茶,類似現在的淘寶網店,當供求信息積累到一定數量,就可能朝著期貨走。這個思路到現在也不過時。


但普洱茶真正狂熱的時候,賣茶的人不依賴這個網站,買的人也不再需要這個平臺。那時候只要是個圓形的東西,不管是紅茶壓的還是綠茶壓的,茶都能賣出去。2007年普洱茶行業掉入谷底,那時我給一個店做網頁,相當於淘寶,我們只收5塊的服務費都沒人做。大家也沒有網購的習慣。我是思想太超前,就從先驅變成了先烈。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這就是我的一路踐行,一路是摸出來,磨出來的。


為什麼要寫《亞和說茶》這本書?其實當初我也沒想到。


2015年國家提出食品安全追溯,我又無意的成了雲南茶葉追溯第一人。我當時認識一個做IT的朋友想做網店(14年是網絡銷售好年份),想邀請我做技術指導。我覺得他們技術力量強大,只是做網店很浪費,我就提議讓他們做茶葉追溯體系。


2015年,8月份,我們帶著大鍋蓋跑到了昔歸。昔歸茶園離村子很遠,茶區中常常沒有信號,就必須在山裡面揹著大鍋蓋跑來跑去找信號,因為要把收集到的大量的數據存到北斗衛星裡面。單找到北斗衛星連接方向都用了1天。現在科技發達了,茶園生態的遙測遙感只需要用一個小小的檢測器,就能監測到25公里範圍內的氣象變化,那時是很困難的。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最終做出追溯體系後,為了推廣,就建了微信公眾號“普洱老爺”。很多朋友看這本書之前就是聽到了這個公眾號的“亞和說茶”節目。為了幫朋友推廣,於是我們開了說茶欄目。這個講座的靈感來源是羅胖羅振宇的每天1分鐘。1分鐘對於搞自然科學的人來說講不了什麼問題。我覺得實在沒法講,一開始一直找不到感覺,所以內容也沒有體系化。搞了一段時間之後,考慮到節省流量,從一開始的1分鐘延長到3分鐘左右,隨著大家對流量不再在意,欄目的時間也慢慢延長,內容就可以相對系統化起來。


講到二十多期時,沒想到我有個青島的學生把我的語音整理成了文字發給我讓我修改。到50多期的時候,她又把這些內容整理了出來。她就是這本書文字整理的陸淼,是很用心的一個人。我很感動,於是到了80多期的時候,我們就想把這些內容集結成冊出版。


一開始我也沒想到要講這麼多,後來欄目持續時間長,慢慢就成了一個系統。六大茶類的分類和基礎知識講完後,又把整個茶從種植、加工、審評和製茶技術理論整體的串通了。這在我所寫的書中是體系最全的一本書。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如果大家注意的話,製茶技術理論這一部分對於製茶人而言是相當關鍵的。技術是會變的,但原理是不會變的。例如吸附作用,吸附究竟是怎麼吸附的?吸附作用的本質和原理是什麼?還有熱力、熱傳導,空氣傳熱、水蒸氣傳熱、金屬傳熱,不同的導熱方式會引起什麼變化?包括茶藝師泡茶,開水倒在杯子裡,茶如何吸熱,書裡面都說到了。


以前大家學審評,更多是感官審評,沒有接觸過物理檢驗。理化分析大家較多侷限在看農殘有沒有超標,主要的問題是,許多企業家拿著檢驗報告不會分析。我原來在花園茶廠時茶葉出口過歐洲、美國。最輝煌的時候,一口氣出口75噸小沱茶,把昆明一監、二監、安寧監獄的3000多人全部調動起來壓小沱茶。歐洲人化驗講的是酚氨比,講的是容積容重。不會喝茶的人如何辨別好不好,就靠容積等指標。把茶搓成粉,同體積中,誰重誰就好,誰重誰的內含物就多。就像買春茶,一個箱子可以裝12斤,但秋茶怎麼裝也裝不了12斤,這就說明春茶內含物高於秋茶。在書中也提到了這樣物理鑑定的手法。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當初做說茶講座,就是想告訴茶友們,中國茶是一個大家族,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於是六大茶類我們都涉及了。在書中我特意提到一個觀點,是雲南人要向福建人學習。福建人從宋朝就開始做巖茶,福建人玩茶已經玩了1000多年了,而普洱茶玩了十多年就有人覺得玩不動了。雲南普洱茶現在講的單株都是福建人教的。山頭的概念也是這樣,鐵觀音總共30多公里分佈,炒出了多少肉多少坑,多少品種,雲南立體農業氣候,但依然講不過福建36公里。主要是我們沒有方法,而福建人總有方法。許多認識普洱茶的詞彙,例如山頭、單株、喉韻、蜜味、水路等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是福建人帶過來的。他們對茶的認知,是雲南應該學習的。


這本書到九十多講之後就停下來了,這就是本書的特點,口語化和體系化。書中沒有配圖,純文字,知識量很足。大家感興趣可以到書中得到詳細解答。


徐亞和:雲南茶才玩10年就喊累?福建人玩了1000年還覺得不過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