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春節臨近,一年一度打工者“大遷徙”又來了!回到鄉下,看到佈滿黑泥的農村“刷牆”: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可是,2019年經濟寒冬,打工者返鄉不得不再面對這兩件事兒:“致富如何了?”和“媳婦帶回來了嗎?”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農村早年的“刷牆口號”

的確外出打工能交友,但是娶媳婦,賺錢買房是個“老大難”問題!如此看來,賺錢致富才是頭等事,你是不是又得陷入“冷思考”呢?2020年打工者的致富方向在哪裡呢?

一、隔壁老王回鄉早,媳婦不樂意了

2019年底,老王在城市裡失業了,馬上就過年了,老王乾脆就早早回鄉,於是就有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老公:老婆,我回來了!

老婆:你為啥回來了?

老公:我回鄉創業!

老婆:請講人話!

老公:我失業回家。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一年一度的返鄉潮

老王是深刻體會到在城市裡經濟下行的壓力,倍感各行各業的集體蕭條,不管是中小型的老闆、個體老闆等都在紛紛吐槽“生意是一年更比一年難做,錢越來越難賺”。同時,許多工薪階層面對人民幣的縮水以及物價的飛漲,更是感受到生活的亞歷山大,而老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返鄉創業。

  • 2018年,在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公佈:目前,全國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已達740萬!
  • 另外一個數據調查顯示:返鄉創業中,已婚人員佔88.3%,家庭因素成為主要原因;為了不讓父母和孩子成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選擇返鄉創業方便照顧的人員佔52.9%。

因此,如今不管網絡還是媒體,回鄉創業讓人感受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且也不乏有回鄉創業致富的各種報道,比如回鄉攤煎餅月入十萬,收廢舊品做買賣就能入百萬,而養豬的年收入達到千萬級別的也不算少數。

二、兩個農村的致富“比拼”

如今發展農村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我們看到了農村人大遷徙到城市打工,但是也有些人直接回農村投資辦工廠,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兩個村是如何來致富的?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 甲村:有個外地人來到該村創辦了工廠,一下子就帶動了甲村的村民就業,很多村民都開始到廠裡去幹活。甲村的農業開始逐漸轉為工業,而且該村的GDP就顯著提高了,畢竟村民覺得打工比種地賺錢多。後來這個老闆看到商機,就開始找地產公司投資蓋商品房,村民賺錢了就開始貸款買房,日子似乎越來越紅火了。
  • 乙村:該村的轉型略有不同,從農業轉商業,也就是說很多人選擇從事農副產品的購銷、簡單加工生產以及各種農家樂等,都成為了小型老闆或個體工商戶,當然也是都開始賺錢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看懂的房地產公司就會開始搞商品房,村民一邊經商,一邊也貸款買房過上好日子了。

這就是屬於發展比較好的農村現象,不管是農村轉工業,還是農村轉商業,甚至是做好農業養殖種植等,這已經成為了農村轉型致富的種種策略。如果說要論哪種模式比較好,其實都是值得探索的模式,這對於在外打工多年的農村人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三、不做打工者,未來的三類新農民

隨著經濟的壓力的增大,2020年城市人口迴流農村的數量也註定會進一步擴大,像老王已經在城市呆不下去,早早回鄉做創業準備,過個好好年後就能啟動了。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最重要的是,農村“刷牆”的這句口號是不是得改下:做新農民致富,賺大錢娶媳婦!有人說,未來農村的人口結構將發生鉅變,也許就是會存在這三類人:

1、傳統型農民:這其實就是當下80後90後的父輩,他們屬於傳統一代的農民,目前已經都基本步入中老年人,但也還能幹活,算是一種性價比最高的勞動力。

2、新型職業農民:這種類型是指隨著很多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後,還有部分被留下來的青壯年農民,要麼幹農活,要麼做傳統的農村小生意等。

3、新農民:這種類型就是代表著返鄉創業的人,他們都是具備知識或者城市化的經歷,包括大學生、復員兵、工商企業主以及城裡打工多年回鄉等等,是農村發展的新生力量。

總之,未來農村的大量農民,不管是在家的還是在外的,很多人都放棄原有的打工方式而選擇新的工作,有人進城務工,脫離農業賺錢了,成為城市人;有的返鄉創業,成為新農民企業家;也有的人回到農村為新農民企業主打工,你想成為哪一種?

四、2020年,打工者致富的方向在哪裡?

過完春節,2020年該如何走,這顯然就是所有打工者必須思考的問題。那麼,隨著種種經濟形勢轉變以及新農民的誕生,2020年打工者的致富方向在哪裡呢?

1、1人擺攤,2人開店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這種比較適合常年在城市打工具有一定積蓄的農民工。根據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傾向於第三產業即服務業,選擇簡單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2018年曾經有個報道,一個90後小夥子專門給人補褲襠年入100萬,相當於一年補2000條褲子,我們都知道這種簡單技術型的服務業,不管是在農村,尤其是在城市,其實需求量是很大的。

另外餐飲業也是返鄉創業的首選,1人擺攤,2人開店,靈活性高,投入資金比較小,風險也相對較低。民以食為天,吃什麼,去哪吃,怎麼吃,在城市很方便,但是對於返鄉尤其是下沉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2、“李子柒式”新農莊的商業模式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在國內最不起眼的農村農活,通過李子柒式的網紅,不僅能夠盤活農莊,而且創造品牌,一個人的品牌IP能夠創造1.6億的營業額,這裡的關鍵就是要懂得運用最新的商業模式與互聯網工具去構建農村與城市的“信息對稱交易”。

可以說,鏈接農村與城市的生意空間巨大,包括農村電商,眾籌農業,農產品私人定製,直播農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訂單農業,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閒農業旅遊,智慧農業等等,這都是屬於農村新產業,更適合像大學生或有具備互聯網新模式思維、資源與人脈的人。

因此,我們要看到李子柒商業價值背後存在的機會,雖然不能做到李子柒的成就,但是這種需求是擺在那裡的。

3、傳統式種植養殖的“情懷”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樹下養蜜蜂、林中種竹筍、林下有靈芝,山坑田裡種生姜和無公害蔬菜,村裡閒置的民房用來釀酒和養豬......等等,這就是傳統式種植養殖的“情懷”。

隨著新農莊的商業模式逐漸在下沉市場滲透,最基礎的種植養殖需求更大。根據數據顯示,“70後”農民工多選擇第一產業作為創業形式,也就是迴歸農村的傳統本質,像文中所提到的老王回鄉後,如果嘗試從最擅長的種植養殖做起,也許不比去城市打工差。

因此,除傳統項目外,其他的農村特色養殖同樣值得嘗試,比如養鴿子、養梅花鹿和養鴕鳥等,尋找一些偏門的產品項目,一定還有很多可探尋的潛力。

3、靠PPT不如靠自己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許多優秀的打工年輕人都懷著創業夢想,奔波在大城市裡,想要做把事業做強做大,除了有想法有能力,還有能夠練就一身搞PPT的好功夫去融資。但是,我只想說:靠PPT不如靠自己。

《中國青年報》曾報道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山區有個90後倪桂東考入福州大學,他是家裡3個孩子中唯一一個走出大山的。畢業一年後他辭去深圳工作,返鄉創業。倪桂東願望很簡單,幫助父親和村裡的農民將一團團如花般綻放的新鮮銀耳送到全國各地。創業至今,倪桂東創造了近3000萬元的業績,累積賣出近500萬朵新鮮銀耳,為當地農民創收近600萬元。

  • 我們要知道,目前有65%創業企業集中在不到1%的省市內,而獨角獸創企更是隻集中在北、上、廣、深、杭等五市。

因此,如果能夠返鄉創業,選擇在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編織自己的創業夢想,雖然沒有“獨角獸”的可能性,但只要有思維、有理性的經營與支持,同樣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結論:打工者可考慮做新農民致富,賺大錢娶媳婦

今年老王返鄉早,媳婦不樂意了?2020年打工緻富方向的“冷思考”

2020年,對於農村出來的打工者,依然會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與挑戰,而且隨著城市化的飽和,下沉市場的推進,不管你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已經在城市多年的“老兵”,甚至是常年在外的老一代農民工等,都應該為自己的未來重新做一輪“冷思考”。

回到鄉下,再次看到那個老舊的口號,我想說它真的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了,以此記之,希望新時代的打工者都能做個新農民,真正發家致富,賺大錢娶媳婦。


醉井觀商,以小見大,善於思考,樂於分享,更多的商業點評、行業趨勢分析等,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溝通,共贏共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