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儿女又不愿意管,该怎样度过余生?

手机用户76473516490


我大伯,今年76岁,大伯母仍在世,但俩人已经分居十多年了,大伯过着和丧妻没俩样的生活。

大伯人不错,就是爱唠叨。比中年妇女的嘴还要零碎,而且是个悲观主义和完美主义的结合体,整天不停的唠叨里全是挑的别人的刺。

比如别人喝水不小心滴了几点水到地上,他会说:哎呀,你注意点呀,都滴到地板上了!地板被水泡了同意坏的呀……反正没有十几分钟唠叨这个,这件事就不算完。

因为这个个性,还有简单粗暴的处理事情的方式,大伯的两个孩子都和他不亲,老婆也在忍了他半辈子后和他分开住了。

如今大伯母住在她女儿家,大伯父独自住自己家,一个城东头,一个城西头,平时根本不见面。她们的女儿住城东也在城东上班,根本没有时间也不想去看她爹,他们的儿子在外打工,每年很少回。

去年过年我回老家看了大伯,他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过年也是孤单一人。因为大伯母还有堂姐她们都去堂哥打工的地方过年了,大伯没去,也不和兄弟姐妹过年,就一个人煮了碗面当年夜饭了。

我问他平时怎么过,他说早起起来买点菜,然后回家做个早饭吃,就去打麻将了。中午叫个盒饭吃,下午接着打麻将,傍晚麻将散场就回家做晚饭,吃完看看电视睡觉。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伯每天就过着规律又清苦的生活。

有时候觉得大伯挺可怜的,但一想到他的唠叨,那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挑剔,也是觉得他真的是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性格的缺陷造成了大伯如今孤单寂寞的生活,大伯母是不理会他了,平时自己一人生活,要是有个不舒服了,堂姐还有姑姑叔叔这些兄弟姐妹会去看他照顾他。


芝麻辰小七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老了,谁先走谁就是幸福的。剩下的一个要承受巨大的心理伤痛和孤单。

现在谁家的孩子也不多,生活的压力又大,他们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不错了。不要过多的指望孩子们的照顾,虽然他们有孝心,可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自己照顾好自己吧!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健康,最起码生活得能自理。这样才能不拖累别人,自己也不会受罪。再就是趁着身子骨还硬朗的时候,尽可能多干几年活,攒下些养老的钱。自己花自己的钱心安理得,伸手管儿女要,虽然没问题,可毕竟情况就不一样了。

等老的实在不能去挣钱了,也不能光闲着,养几只土鸡,院子里种些菜,再养一只小土狗做伴。总得有些事干,这样既能省钱,又有点奔头。太闲了难免会感觉无聊和寂寥,容易得老年痴呆。

每天早起出去转转,活动活动胳膊腿,多走动锻炼,预防得脑血栓。喜欢唱歌,就吼上几声,反正大早上的野外也没什么人。难过了就嚎几嗓子,高兴了,就大笑一阵,反正也没人去关注一个糟老头子!

有病了尽可能自己去看医生,如果病重了,感觉到大限将至了,就给孩子们打个电话,让他们回来见上一面,坚决不让他们花钱进行没必要的抢救。我希望能有尊严的死,那时候我应该已经看淡生死,死是一种解脱,我就可以去和那边的亲人团聚了。





下里巴人文字


生活中见过很多这样的孤独老人,有的和儿子住在一起,有的和姑娘住在一起,有的一个人住在原来的老屋自己做饭自己吃,看到他们的样子我也想到了自己,夫妻俩总有一个要先走的,万一老伴先走了,孩子又不管,怎么办?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气任性说一不二,结婚后还要面对双方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压力山大啊,有时候想管又怎么能管过来啊!

如果我身体还算健康,就自己买菜做饭,闲的时候就约上三五好友聊聊天,钓钓鱼,一起回忆一下年青时在一起的时光。这一辈子烟是戒了,独好酒,不能见肉,见了就非喝不行。说到这想起了小时候做了好吃的,让孩子去买两瓶啤酒,孩子百般的不愿意,最后加一根棒棒糖钱才屁颠屁颠地跑去买了,回来时满头大汗,那时候的时光想起来就心里甜甜的。

如果我生活不能自理了,我会用我的退休金雇一个护工来每天照顾我,也可以把我的房子经过评估、公证抵押给养老院,用来冲抵住养老院的费用,退休金我要自己存起来留到最后时刻,孩子们既然都不愿意养我了,房子和钱也不会留给他们的。弥留之际,我会打电话叫来福利院和养老院的领导,在公证员见证下口述一份遗嘱,除去身后办事所用开销,留下的所有资产全部捐给福利院的儿童。

我也可能会再次遇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善良的另一半,如果能在一起唠唠嗑,互相说说理解鼓励的话,那就在一起吧,至少不那么孤单,也能相互有个照应。时间长了,我如果先她而去,房子和钱都留给她吧,毕竟也是夫妻一场了。

老了没孩子照顾,现在想起来都想哭,觉得自己太可怜了,是自己没把孩子教育好。

好在一切都是假设,孩子还是比较孝顺的,上大学期间两次获得奖学金给我和她妈都换了新手机,而自己还用着三年前的旧手机,这样的孩子以后我老了不管我?谁信啊!


上官天竹


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儿女又不愿意管,该怎样度过余生?

慢慢的变老,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怎么养老,更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又有多少老人不得不独自面对孤独终老的残酷。



其实我们常常说“养儿防老”,说到底真正能防老的。也不见得就是自己的儿女。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多。一对小夫妻上面最起码有四个老人。甚至还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也不是孩子不孝顺,是孩子养不起啊。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要想老年生活乐无忧 ,就要准备好,以防后患。

第一:健康+朋友

老年人,不要用健康去换取身外之物,因为你的身体健康是拿金钱买不到的。老伴虽然去世了,走出家门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锻炼出一个好的身体,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人一生一定要有几个好友,一起结伴去旅游,去打太极,去跳广场舞,有什么事情相互有个照应。

第二:独居+老本

老了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容身之处,不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因为两代人的观念不同,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与其忍气吞声的和子女一起生活,倒不如自己独自居住来的舒心。等老了自己要留些养老钱,不到最后一定不分家产,俗话说的好:那是棺材本钱。万一有个病有个灾的,给自己的晚年的留一个基本保障。



为了自己老有所依,老年朋友一定要要自立自强,要有尊严的老去!


山东刘三姐


大家好:我现在己八十岁了,医师退休,我儿女都是公务员,平時都非常孝顺,每天抽空都来看我,还陪我出去一起吃饭,周六或周未开车去较近的城市玩,我老伴已离我而去近三周年,儿女们叫我我他(她)们一起住,我说不用,老年和年轻人生活习惯不一样,各自单独居住,步行5分钟节到,每天都有电话,微信联系。

我跟子女讲了,生活能自理独立生活,第二步请中点保姆,第三如果自己生活质量差一点,请住宿保(24小時)照顾,第三去养老院也可以考虑。第四如身体质量差住院请护工,子女各有自己的业,同時子女也会有他的下一代。任何事情只能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生活质量才会高,有了好心态才能渡过快乐的余生。谢谢大家!


張昔月梅


怎么办?自力更生。

我外公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就去世了,两个舅舅也相继去世,都说养儿防老,那么儿子们都去世了该怎么办?靠自己。外婆生了五个女儿,但是她始终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生存问题是不能麻烦女儿的。虽然大姨们和妈妈都会出赡养费,但是外婆不要,她会缝补衣服,也会给脐橙做包装,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足够养活自己。

这里也要提醒广大网友们,无论如何都要为自己想一想!靠山山倒,靠人人会跑,还不如靠自己。我外公当时在分财产的时候,给外婆留了一小间房子。听妈妈说,两个舅舅没去世之前,他们也不愿意赡养外婆,弄得外婆在两个舅舅的小洋楼中间的空地上搭一个棚煮饭,烧水。如若当时外公将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了两个舅舅,外婆又没有女儿,她就真的要露宿街头了!

我四姨对她两个儿子非常疼爱。早早地就给他们准备好结婚的房子。然后四姨和姨父租房子住。大表嫂刚进门的时候是冬天,四姨还每天给他们提洗脚水。结婚的时候,他们还自己借钱给表哥办婚礼,从礼服到婚纱照,从家具到窗帘,全是按照大嫂的喜好来买的。还帮着他们带孩子,一分工资都没有,甚至还经常倒贴钱。可结果呢,大嫂的孩子长到七岁的时候,二表哥的孩子出生了,四姨就帮他们带孩子。这时候大嫂心里满是怒气,直骂四姨是贱货,老巫婆,盼着她早死。甚至对四姨拳打脚踢。而大嫂做的这一切,大哥不闻不问,既不关心四姨的情况,也不指责大嫂。而二表嫂也一样不是省油的灯,她总觉得四姨偏心,为大儿子付出的更多。表面上她装出一副非常孝顺的样子,实际上心里都在暗暗地打算盘。

其实“老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二十岁就要开始为自己做准备。因为这个节点,你得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了。在你的计划里,有买房有生孩子,养育孩子等等。那买房,这个房子以后是给孩子呢还是自己住?

第一,保险一定要为自己买,儿女是否孝顺是一回事,如果自己生了大病,哪怕儿女有孝心,她们砸锅卖铁都出不起钱怎么办?第二,要给自己准备住的地方。不要想着子女会考虑这些,也不要想着跟他们住。第三,坚持锻炼,照顾自己的饮食。这样可以少生病少很多麻烦。我男朋友的爷爷奶奶都快九十岁了,他们和子女都在同一个小县城里,但是分开住。他们年轻的时候就为自己准备好了一套小房子,虽然很小,但是有一个房间,有厨房,有厕所。爷爷奶奶从年轻的时候就很注重健康。他们饮食一直很清淡,几乎不吃油炸食品,很爱喝红茶、绿茶。每天他们都会手牵着手绕着小县城走上一大圈,一个多小时左右。退休以后,他们每天早起散步买菜然后忙活午饭和晚饭,下午去爬山,吃过晚饭以后去散步身体一直很好,感情也很好。





夏溪的心雨


我今年47岁,属于结婚早分开也早的那种。孩子的爸爸少年犯了错背叛刑十年,那时候我也才22岁,因为他家是独子。我就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那些年受了多少煎熬和痛苦也不想说了。在他服刑的时候公婆相续病故,也是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操持的。后来他回来了,我发现性情和之前大变,变得多疑而懒散。我忍受着心里的不满盼着他能有所改变,结果他又拿着家里唯一的两万块钱走啦。就这样前前后后我过了十三年人鬼不如的日子,后来也想通了,就算他死了我也要把孩子养大。我带着孩子在我们县城开店,从最初的地摊到小超市到现在的一个两间的超市,也买了房子,车子。儿子大学毕业也结婚有了孩子。我们一家四口生活的平静幸福。我不去想再找什么男的嫁了,因为我看到身边单身的姐妹都是再嫁后被抢的遍体鳞伤。就这样吧,老年后儿子对我好更好,不对我好就趁自己能动的时候选择自行了断。


蕙质兰心25


我的父亲走了十几年了,母亲一个人过,头几年母亲能有走动,自己买菜做饭,儿女们有时间回家陪陪,这几年卧床,不能自理,儿女们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照顾,只好雇了保姆,照顾的挺好,可是人老了,特别希望儿女围着她,总是想让我们多陪她。我们有不舍,有无奈,总觉着亏欠母亲。

由此我也想,假如自己也到了孤单一人时该怎么办?

我们是独生子,将来还要顾着自己小家,顾着自己的儿孙,压力会很大,所以别说不愿意养,即便愿意养,也不打算给他们添麻烦。

如果我身体还允许,我会自己生活。好在我们和自己的父母不一样,我们有文化,可以给自己找很多事做。

每天做家务,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搞好。年轻时没时间给自己养生,不注意饮食,有时间了可以注意一下营养搭配,做做养生粥,做点自己喜欢吃的,有营养的东西,做的少而精,既可以消磨一些时间,又可以调理身体。

还可以做些美食邀子女和亲友到家里用餐,增进感情。

没事不要窝在家里,多散散步,遛遛弯,打打太极,多活动活动身体。

也可以追一追电视就,多看一些喜剧片,娱乐节目,少看伤感的内容,有助于心情愉快。

也可以打打牌,活动大脑。

有机会也可以适当旅游。

总之能做的事很多,只要心态好。

如果年迈,不能自理,也别拖累儿女,去养老院,既有人照顾生活起居,又有说话唠嗑的人。或者在家雇保姆,也会很好。

我自己会手机,会电脑,更容易打发时间。

总之,虽然老来难,还是尽量不拖累子女,别依靠子女,当然求医问药还是少不了子女的帮忙。


情感文影


我看了姐妹们,写的都很好!人生就是这样的生儿养女是我们的任务。我老伴他是一个退休工人,今年正月初六去世。我现在常常想他,也梦见他。我每一天都会想着他在流泪。我也是退休工人。我儿子在南京武警部队现在是中士,在部队是一个优秀的士官。女儿在苏州她们一家很好。我现在在公司烧饭,在家里我太孤单朋友们叫我来做做事,我本想要找一个老伴说说话,最近有不想,还是一个人照顾好自己。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过一天算一天


阳光203523578


一个人怎么度过余生?自古有一句话叫“养儿防老”,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现在社会这句话正在逐渐的被现实所推翻。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使行计划生育,逐步越来越严格,由少生到一对夫妻一对孩到一对夫妻一个孩(农村可生二女)。现在,当年的孩子已是中年人,已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当年的父母已是古稀或接近古稀之年,一个赡养老人的问题真实的摆在面前。父母身体健康是子女的福气,如果父母身体欠佳,这对子女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子女要工作,要赚钱,要抚养孩子,就无暇顾及老人,更别说那些不管父母的子女。老人面临的是如何生存?

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前,一朋友发了一条微信,内容是一对七十岁的老年夫妻,退休金不算低,两个儿子在北京工作也不错,都是150平米的房子,老两口都去过。可是不能常住,原因不便说。老人身体都不太好,老头心脏病,老太高血压,都从病危中过来的。顾过四个保姆,都不行,最后老两口决定住养老院。

从这老两口看,住养老院还是比较好。特别是剩下一个人,儿女又不管,唯一途径就是住养老院。没有钱的,可以把房子卖掉做为住养老院的钱。

独家见解,不代表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