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2020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的時間,單位時間對於不同階層的人群來說意味著不同的價值。2020應屆畢業生距離告別學生時代只剩3個多月的時間,往常這時候應屆畢業生早已踏上求職、考研、考公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今年疫情的爆發,整個社會環境受到了很大沖擊,在這樣一個特殊的一年裡,2020屆高校應屆畢業生們的求職就業之路將何去何從?他們又將面臨哪些糟糕的局面?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總共874萬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40萬人。從企業角度而言,由於疫情影響,很多企業效益受到打擊,需要一定時間恢復,這期間很多企業能夠保住原有員工的飯碗已經很不容易,更別提還要擴招。所以在就業機會沒有明顯增加的前提下,預計2020年上半年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有一個朋友最近打算跳槽,換工作。然而在某平臺上聊了以後,發現了問題。剛開始聊得都很得心應手,工作經歷、能力水平、薪資待遇等等,後來人事看到他的學歷,就問畢業院校是什麼情況,我朋友當時就讀的是一個普通二本。結果企業人事直接說不好意思我們只招一本院校畢業的。朋友一頓冒火,作為一個人事不好好看簡歷,白白浪費大家的時間。關鍵是曾經引以為豪的本科學歷現在竟然成了她求職的絆腳石。“普本”畢業的大學生已經淪落到職場邊緣人物了嗎?朋友苦笑。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財力,只有靠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從農村一路打拼出來考上大城市本科學校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農村大學生所佔比例具體是多少,沒有很準確的數據,只知道農村學生人數比例確實逐年在減少,這是客觀事實。而中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帶著稚嫩來到一個偌大的城市,起初為了求學,而現在只為了生存。受過高等教育,從事著體面的工作,揹負著夢想和所有人的期望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努力打拼,他們一直很努力,但在冰冷的鋼筋水泥面前,他們依然是城市中的弱勢群體。職場如戰場,社會是個大熔爐。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走出校園後,他們才發現社會並沒有因為他們畢業於某高校而高看一眼,反而更加深刻體會到社會各項資源的分佈不均,巨大的精神壓力與經濟壓力隨之而來。是走是留,他們舉步維艱。隨著各個企業的入職學歷要求不斷增高,對於農村大學生來說現實中求職之路似乎更加坎坷。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我很想改變命運,但是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改變的。”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富人將擁有數不完的財富,而窮人可能一生甚至下一代都不會擺脫生存困境。2020年依然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如果你不甘於一輩子在固有的階層打拼,那你首先就要告別“窮人思維”。但是對於出身農家的大學生來說,告別窮人思維的前提是,你有成為富人的潛力。窮人沒有廣闊的視野,有了也沒有充沛的資源去嘗試,去佈局,去為下一個世代做準備。他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普本”畢業生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馬太效應是否愈演愈烈?


托馬斯·伯恩哈德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他的路,每條路都是正確的。人的不幸在於他們不想走自己那條路,總想走別人的路。“普本”畢業生會不會淪落為職場邊緣人物,我想每個人都自己註定要走的那一段孤獨旅程,好好把握自己所擁有的,才會等來撥雲見日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