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長孫皇后:李世民背後的女人,她為何被後人稱為“千古賢后”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女人。古往今來,縱使帝王不乏美女,但也有其背後真正的女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千古大帝唐太宗李世民,他背後的女人則是長孫皇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長孫皇后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後”。她做了什麼?使她享有這麼高的盛譽。


長孫皇后:李世民背後的女人,她為何被後人稱為“千古賢后”


生於官宦之家,與李世民喜結良緣

長孫皇后出生於公元601年,河南洛陽人。她的父親是長孫晟是隋朝的右驍衛將軍,善於謀略,利用反間計攻破突厥,被稱為“一箭雙鵰”。她祖上也是北魏皇族宗親,雖然祖上輝煌,但到她到了她父親這代,家道中落,在長孫皇后八歲時,她的父親就去世了。

她父親去世後,長孫皇后失去依靠,也遭到她同父異母哥哥的排斥,她們母女及長孫無忌被趕出家門。她的母親高氏被逼無奈,只好帶著他們兄妹兩投奔孃家,幸運的是,她的舅舅高士廉對待她們像親生兒女對待,讓她們感到家庭般的溫暖。

轉眼間,長孫皇后長成婷婷玉立的大姑娘,到了快出嫁的年紀。因為長孫晟與李淵訂過“娃娃親”,將長孫皇后許配給李世民,她的舅舅高士廉則是促成與李世民的婚事,喜結良緣,也成就了這位“千古一後”。


長孫皇后:李世民背後的女人,她為何被後人稱為“千古賢后”


協助李世民爭奪權位

長孫皇后13歲時,便與李世民完婚。在豆蔻之年就嫁給李世民,承擔起相夫教子的責任。那時的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同時他們也是新婚伊始,兩個情竇初開的年紀怎能捨得分離,長孫皇后便跟隨丈夫出征,他們共同面對戰場上的生死,並坦然面對。

李世民白天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而長孫皇后在家中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做好家務,做好賢內助工作,讓李世民無後顧之憂。到了晚上,共度纏綿,情意濃濃,讓李世民白天精神飽滿抗擊敵人,越戰越勇。他們是經歷生死的患難夫妻,成為當時軍中的“模範夫妻”,後世之楷模。

李世民年少時勸其父親晉陽起兵,一舉攻下長安,隋朝滅亡。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秦王,而長孫皇后則是秦王妃。長孫皇后從昔日的少婦,變成尊貴的秦王妃,她身份提高了,但一直奉行節儉,幫助其丈夫做好內勤工作,不讓他分心。

李世民真是好福氣,娶到這麼好的老婆,這份福氣李世民是配得上的,他文武雙全,有超高的軍事才能。長孫皇后一路跟隨丈夫南征北戰,走過那段艱苦的歲月。


長孫皇后:李世民背後的女人,她為何被後人稱為“千古賢后”


由於李世民軍功至偉,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這樣會勢必影響太子李建成的權益,遭到他哥哥的猜忌。這時的長孫皇后充當兄弟間的潤滑劑的作用,不斷搓合兄弟之間的感情,盡心盡力地侍候好公公,十分得體地處理與眾妃和妯娌之間的關係,自己少說話多做事,一貫保持低調作風。

有這麼一個能幹懂事的兒媳婦,李淵也感到十分高興。可是長孫皇后畢意是一個女人,面對生死存亡的政變,她無法改變,只能選擇站在丈夫這邊,為他鼓舞打氣。

公元626年,由於他們兄弟間猜忌之心日益加劇,李世民痛下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政變當中,他殺死他的兄弟們,逼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稱帝。長孫皇后,在這場政變中勇敢地站在丈夫身後,為他鼓舞士氣,她的哥哥長孫無忌也前來為他助陣。

長孫皇后兢兢業業管理後宮,讓李世民安心處理國事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封其妻子為長孫皇后,她的地位達到巔峰時刻。但長孫皇后不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而是低調行事,崇尚節儉,母儀天下,用行為給百姓做好垂範。

她也深知處在皇宮大院之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爭風吃醋,拉幫結派,耍陰謀詭計,會把整個後宮搞得烏煙瘴氣,不僅讓皇上費心勞神來處理,還常常影響政局的穩定。


長孫皇后:李世民背後的女人,她為何被後人稱為“千古賢后”


長孫皇后從不爭寵,爭風吃醋,反而讓皇上多親近她們,造出更多的“皇二代”出來。與後宮妃嬪關係處理得很和諧,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兢兢業業管理後宮,後宮的妃嬪們也以長孫皇后為榜樣,非常愛戴她。讓李世民無後顧之憂,安心處理國家大事,也成就了一位千古大帝。

長孫皇后從不干涉內政,但會適時勸諫

長孫皇后只管做好分內之事,她從小熟讀史書,深知後宮亂政會導致國家政治根基不穩,表現出政治家的遠見與謀略,但從不干涉內政。可是當其李世民遇到疑問或氣憤時,長孫皇后會及時的開導與解釋,畢竟身居高位,高處不勝寒,李世民也有犯迷糊的時候。

有一次,太宗興致突發,想去外面打獵,正準備出發時,卻被魏徵看到了,冒死進諫。魏徵認為這時正值仲春不宜出去打獵,而站在路中間擋住太宗的去路,太宗感到很氣憤,回到宮中對長孫皇后說:“一定要殺掉魏徵這個老頑固,才能一洩我心頭之恨!”長孫皇后柔聲問明瞭緣由,也不說什麼,只悄悄地回到內室穿戴上禮服,然後面容莊重地來到皇夫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丈夫滿頭霧水,不知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因而吃驚地問:“何事如此慎重?”


長孫皇后:李世民背後的女人,她為何被後人稱為“千古賢后”


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回答:“妾聞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由此可見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后說得甚是在理,於是氣消雲散,魏徵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由此可見,長孫皇后不但氣度寬宏,而且還有過人的機智。以特有的方式來勸諫李世民,讓李世民及時糾正錯誤。不僅是口頭上稱讚魏徵,而且還派人賜予魏徵物資,進行物資上的獎勵,並傳口訊說:“聞公正直,如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轉移”

魏徵得到長孫皇后的支持和鼓勵,更加盡忠盡力,經常在朝廷上犯顏直諫,絲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為有他這樣一位赤膽忠心的諫臣,才使太宗避免了許多過失,成為一位聖明君王。可見,一代聖君是他周圍的許多人賜予和成全的,在唐太宗的貞觀偉業裡,長孫皇后是功不可沒的。

長孫皇后還是一位詩人,彌留之際還想著為皇帝分憂

在長孫皇后年少時,還寫出一首《春遊曲》,讓李世民看了怦然心動,也被她才情所打動。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樹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由於長孫皇后勞心操力,積勞成疾,享年36歲,英年早逝,讓李世民悲痛萬分。在她彌留之際,也不忘囑咐丈夫重用賢臣房玄齡,讓其幫助李世民治理天下,開創了貞觀之治。


長孫皇后:李世民背後的女人,她為何被後人稱為“千古賢后”


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她與太宗從少年結髮,一起互相扶持,走過了二十三載。於情伉儷情深,於政相輔相成。“一與之齊,終身不改。”她以特有的方式勸諫李世民,以身作則,管理後宮,讓其無後顧之憂。她用自己的溫柔賢淑去感化李世民,成就了李世民千古一帝,而她也被稱為千古賢后,為後世做出了榜樣,在歷史上享有盛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