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大唐盛世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最為輝煌的篇章。唐朝的經濟、軍事、文化、交通、政治等各個方面。在當時世界上都居首位。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說起唐朝,就不能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開啟了唐朝盛世的大門,鑄就了貞觀時代的輝煌,為後人樹立了開明政治典範。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人們常說: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那麼,站在唐太宗李世民背後的那個女人,你會想到是誰?武則天、楊貴妃?當然不是,無可爭議的就是長孫皇后——文德皇后。

長孫皇后把自己的一生描繪得太完美了,她獲得“千古第一賢后”美名,當之無愧。可謂活到極致,堪稱完美的女人。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作為妻子,她溫柔賢惠,婚姻美滿幸福,譜寫帝后合葬的伉儷愛情

長孫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本姓拔拔,字觀音婢,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

十三歲時,舅舅見李淵的次子李世民非同一般,就做主將外甥女嫁給16歲的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冊封為皇后。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長孫氏雖年幼就為人妻母,但她從小她從小愛好讀書,並接受了一整套正統的教育,擁有知書達理、賢淑溫柔、正直善良的品性。讓她盡行婦道,悉心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歡心。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作為妻子,長孫皇后相夫教子,治理家事,將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雖深居府中,但每一場戰事,每一個細枝末節,她都細細打聽。他勝了,她便滿心歡喜,他輸了,她便心生疼惜。偶爾寫信給他,寥寥數語,將當前形勢分析地一清二楚。看他將她的意見採納,心裡的蜜便滿滿地溢出來。

大約在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患上了“氣疾”,將近一年都沒有痊癒,長孫皇后一直守候在李世民身邊,日夜悉心照料。由於擔心李世民的病情不能好轉,此時的長孫氏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她把一包毒藥藏在衣帶中,對親近的侍女說:“若有不諱,亦不獨生!”

而更讓人感動的是,長孫氏自己其實是抱病照顧李世民的,因為她本人恰恰也是從小就患有氣疾。貞觀八年,長孫氏陪李世民一起上九成宮避暑養病。有一天下半夜,柴紹等人突然上山,向李世民報告了一起突發事件。李世民大為震驚,當即全副武裝,到前殿詢問事件的詳情。長孫皇后意識到事態嚴重,立即帶病跟隨,左右極力勸阻,長孫皇后卻說:“皇上如此震驚,我豈能心安!”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由於身體一直不好,年僅三十六歲就去世了。自十三歲初嫁,與李世民攜手走過了二十三年的風風雨雨。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在宮中建了高臺,日日夜夜站在高臺之上,眺望著皇后的陵墓。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後不已,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

這種對愛情的真誠令人感動。

他還命人在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一間房舍,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的靈位——這種對已逝之人供養如生的例子極其少見,為李世民首創。

長孫皇后在李世民心中是獨一無二的根本沒有人能夠替代,長孫皇后死後再也沒有立皇后,並且將對長孫皇后的愛轉移到子女身上,親自撫養皇子公主。並開創了帝后同穴合葬的先例。

長孫皇后逝世後,文人墨客為她流下筆墨。如李百藥的《文德皇后輓歌》。

裴回兩儀殿,悵望九成臺。玉輦終辭宴,瑤筐遂不開。

野曠陰風積,川長思鳥來。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餘哀。

長孫皇后和唐太宗從相識到長孫皇后離去,一直相敬如賓,相親相愛,堪稱帝王家族裡十全十美的愛情!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做為皇后,她不熱衷於權力,不熱衷於富貴,卻熱衷於輔佐自己的男人征服世界

當我們翻閱史籍時不難發現,長孫皇后身上最值得後人稱道的第一個優點就是——盡力輔佐,但絕不幹政。

長孫皇后,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幫助李世民處理朝政,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講述百姓民生,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

早在長孫氏還是秦王妃的時候,就在政治上為李世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當時李世民正和太子齊王鬥法,在後宮這條戰線上顯然處於下風,於是長孫氏便“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為李世民最終成功奪嫡創造了許多有利條件。

而玄武門事變當天,長孫氏更是和李世民一起站在了第一線,既解除了李世民的後顧之憂,更堅定了李世民及其麾下將士的信心和鬥志。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正是因為一路走來,長孫氏能夠與李世民一起沐風櫛雨、同生死共進退,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後對長孫氏更為倚重,時常想和她討論朝政,可長孫氏卻說:“‘牝雞之晨,唯家之索。’妾婦人,安敢豫聞政事!”(《資治通鑑》卷一九一)李世民堅持要和她討論,可長孫氏卻始終保持沉默。

長孫氏不但自己絕不幹政,而且極力避免讓自己的親族掌握太大的權力。

在貞觀元年七月,當李世民準備擢升長孫無忌為宰相的時候,長孫氏就極力勸阻,對李世民說:“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舊唐書·文德皇后長孫氏傳》)


她一直躲在他身後,做著最安靜的皇后,不曾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伯載入史冊,但她卻是歷史上無人能及的千古一後。所以,在去世後,被追封為“文德皇后”。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作為女人,她具有“母儀天下”的風範,也不失小女人的活潑可愛,堪稱完美女人

長孫皇后幾乎擁有了女人所要擁有的一切。她——貌美如花,富貴出身,伉儷愛情,留名千古。

長孫皇后喜愛看書籍圖傳,即便是梳妝打扮時也手不釋卷。 成為皇后後依然如此,經常與丈夫一起地共執書卷,談古論今,從容以對,發表獨特見解,對丈夫與朝政大有裨益。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母儀天下”,成為普天之下的女性的表率、楷模。

長孫皇后生前曾經編纂了一本有關古代婦女言行得失的書,共三十卷,名為《女則》。但她只是將其作為自己立身處世的準則,並不是想以此博取聲譽,所以一直叮囑宮人不要告訴李世民。直到她去世後,宮人才把這本書交給李世民。

李世民睹物思人,泫然淚下,悲慟不已,對近臣說:“皇后此書,足以垂範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為無益之悲,但入宮不復聞規諫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懷耳!”(《資治通鑑》卷一九四)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女則》十篇,今已不傳。但是她惟一流傳下來的作品《春遊曲》,卻讓人看到她活潑可愛的一面。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大唐興亡三百年》:輔佐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歷史記住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豐功偉績,也別忘了為長孫皇后書寫一筆。請記住:“成功的李世民背後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她氣度寬宏、賢良淑德、謙虛待人、機智過人,深受後人讚揚。她是一個帝王一生真愛。大盛世有她的功績,不可淡化!請記住:一個甘心輔佐自己男人征服世界的完美女人——長孫皇后。 #愛的365種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