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 題/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 文/故淵
  • 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
  • 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賢哉長孫,母儀何偉

貞觀十年之後,人們發現,那位叱吒風雲的君主發生了一些變化,常常陷入沉思,時不時登高北眺。是誰,讓那位歷經滄桑的帝王作出如此兒女情長的姿態?是他的結髮愛妻,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她是唐太宗的賢內助,卻不曾在青史上留名,僅僅留得一個令人追憶、引人遐思的名號“文德聖皇后長孫氏”。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長孫皇后(劇照)

長孫皇后(601-636),長安人,長孫這個姓氏起源於北魏皇族拓跋氏,長孫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長,故在孝文帝改革時,賜姓長孫。長孫家族作為皇族宗室,從北魏至隋以來能人輩出,“門傳鐘鼎,家世山河”。

父親長孫晟在隋朝時就已官至右驍衛將軍,長孫皇后的家世可謂是顯赫。

她在十三歲時嫁給了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後被封為唐王妃,與李世民同生死,共患難,為李世民提供了心靈上的支持,同時也對貞觀之治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稱她為千古第一賢后,她的賢淑與善良,為欣欣向榮的貞觀之治增添了幾分溫柔。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長孫皇后(劇照)

依愚之見,長孫皇后與唐太宗如此伉儷情深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幾點:

1、 感情從小開始培養,並且有相似的遭遇。

長孫皇后十三歲嫁給李世民,直至他建立貞觀之治的盛世,長孫皇后一直都陪伴在他的身邊。李世民母親死得早,這是他心中永遠的一道傷痛,而長孫皇后自幼喪父,由舅父培養,能理解他內心的痛苦,也能給予他心靈上的慰藉。

2、 同生死、共患難。

長孫皇后從始至終對唐太宗不離不棄,無論是稱王之前的漂泊時期,還是玄武門之變的奪權時期,長孫皇后一直站在他的背後,始終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著他,從一而終。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長孫皇后(劇照)

3、 長孫皇后知書達理,性情溫和。

在古代,很少有女人能讀書,而長孫皇后從小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史書上這麼形容她:“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可以這樣說,她具備了當一位賢后所應該具有的所有品質。

4、 不勾心鬥角。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後宮都是是非之地,常常是因為後宮的不穩定導致國家的動盪不安,而長孫皇后掌管後宮這麼多年以來,從未讓唐太宗擔心過後宮的穩定。

她對後宮的妃嬪宮女關懷備至。有宮女為唐太宗生孩子難產致死,她就把孩子接過來自己撫養;別的妃嬪生病了,她就把自己的藥品拿去為其他人治病。

她是太宗後宮裡的賢妻良母,是太宗後宮的“定海神針”。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長孫皇后(劇照)

長孫皇后的賢淑不僅僅體現在後宮中,她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玄武門之變對於唐太宗來說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時刻,成王敗寇在此一舉。

勝,則成為太子,登基可期;敗,則身首異處,被貶為叛逆。

長孫皇后在玄武門之變前,盡心盡力侍奉當時的唐高祖李淵,同時與李淵的後宮打好關係,藉此維護唐王李世民的形象,使得妃嬪們不會因受到太子李建成的賄賂而在李淵耳邊吹枕邊風。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那一天,氣氛一度十分緊張,可謂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在這令人窒息的關頭,長孫皇后不顧自己是一介女流,親自慰勉眾將士,將士們都倍感激勵,感動萬分,一鼓作氣拿下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消除了李世民的掣肘,使他後來能夠順利登上帝位。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長孫皇后(劇照)

自古以來,皇后弄權,禍亂朝政的例子很多,但長孫皇后卻安於皇后的本分,不干預朝政。

唐太宗發現,當了皇后的長孫與之前的唐王妃判若兩人,從不參與政事,太宗詢問她,她回答道:“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意為,我只是個婦人,不能幹政。

除了不干預政事之外,皇后還勸諫太宗棄用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她哥哥長孫無忌與太宗是發小,且在玄武門之變中功勞巨大,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第一位,是太宗的肱骨之臣。

太宗當然不同意棄用他,皇后就親自去找哥哥,勸他辭去現在顯赫的職務。最終太宗才迫於無奈,削減了長孫無忌的職位。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長孫皇后(劇照)

甚至於在長孫皇后臨終前,她還在不停的叮囑著夫君和哥哥,不能出現外戚專權的情況。與弄權朝政的慈禧,權傾天下的武則天,致使外戚橫行的呂雉相比,長孫皇后怎麼能不被稱為賢明呢?賢哉長孫!

魏徵,歷史上有名的諍臣,為人正直,他的敢於勸諫與唐太宗的虛心納諫在青史上留下了一筆美譽。

他總是觸犯龍顏,當面直言規勸;有時遇到皇上特別生氣,也面不改色。這使得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有一次上朝,唐太宗被魏徵惹火了,回到後宮氣洶洶的說要殺死魏徵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聽見了,悄悄退入內室,穿上莊嚴肅穆的朝服,向太宗行大禮。太宗忙問緣由,皇后說:“我聽說君主聖明,臣子們就忠誠。現在陛下聖明,所以魏徵能夠直言勸告。我因能在您這聖明之君的後宮而感到慶幸,怎麼能不向您祝賀呢?”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長孫皇后(劇照)

太宗聽出了皇后的勸諫,怒氣一下子就消了。可以說,長孫皇后在貞觀之治的背後,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還有一次,長樂公主即將出嫁,因其是長孫皇后所生,太宗十分喜愛,為她準備的嫁妝超過了長公主的嫁妝,魏徵知道了,勸諫太宗,太宗正為難時,長孫皇后主動提出為長樂公主削減嫁妝,並勸太宗賞賜魏徵。正是有著長孫皇后的賢淑,貞觀之治才能如此欣欣向榮。

長孫皇后不願因為自己而亂法。在病重之時,太子李承乾請求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的方法祈求保佑,被皇后嚴詞拒絕。她說:“大赦是國家的大事,、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國家一定會動盪不安。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太宗聽後,泣不成聲。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長孫皇后(劇照)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在彌留之際與太宗作最後的訣別。她仍念念不忘的提醒太宗,不要讓長孫家族勢力壯大,不要讓長孫氏的親屬擔任要職,同時反對厚葬僅,只要因山而葬,不起墳墓,不用棺槨,所須器物,都用木、瓦製作,儉薄送終。說完不久,便與世長辭。

唐太宗並沒有遵照長孫皇后的意思,下令建築了雄偉宏大的昭陵,並在宮中建了一座高樓來眺望皇后的陵寢,來表達自己的思念。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駕崩併入葬昭陵,正所謂“生同衾、死同穴”,太宗再一次與他的一生摯愛重逢,永不分離。

文德聖皇后長孫氏,我心中的千古第一賢后。

賢哉長孫,母儀何偉!

文章配圖的長孫皇后是誰扮演的?你可以使用今日頭條APP搜索“<strong>童愛玲長孫皇后”一睹女神風采,另外還有一個小竅門,長按“<strong>童愛玲長孫皇后”這七個字,點擊搜索,就可以快速的到達搜索結果界面啦!

遇到不懂的,記得使用今日頭條APP搜索一下哦,搜索,今日頭條APP是認真的!


中國好女人的典範——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