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去多少人比較適宜?

農村老俗話


各地風俗不一樣!按我們廣安農村老風俗!嫁女送親有親哥嫂!親伯親叔!親伯孃!親嬸孃!親姑父親姑姑!親舅舅!親舅媽!親姨父!親親姨媽!當然這些送親上門的人數在男方送期這天申報給男方!以便男方準備酒席和送親的回禮!送期這天媒人就把女方的所有大小禮數!都如實給男方交待清楚!以免結婚當天節外生枝!那麼女方的父母是結婚後男方請回門!女方父母才到女婿家上門!有的女方父母上門後還要請男方父母去女方上門!這叫倒回門!結婚當天按舊風俗!雙方父母都不上門的!結婚後才請父母上門與倒回門的!現在新風俗不一樣了!女方父母還親眼目睹女兒的婚禮現場!以前是絕不允許的!


小河灣灣35


農村人嫁閨女,孃家人送親去多少為好呢?我來說兩句。

孩子結婚,圖的就是紅火熱鬧。孃家人多,去捧個人場對於現在的家庭來說,也是能夠承受的住的。

但是,究竟去多少人,不管多少,都需要有個準數,免得讓人家準備準備飯桌時,多了浪費;少了不夠用,很尷尬。

我的一個同學打發閨女,因為親戚朋友鄰居去的數比報過去的數幾乎多了一半。原訂的飯店著不下,又找了個飯店又坐滿了。急的男方總管只問:你們董家溝(我的村名)到底有多少人?

女方總管也弄不準多少人了,只得說:要是全來了,就是一千九百多口人,今天來了多少,我也不知道。

就這樣,用了三個飯店,才算把事辦圓全了,可找飯店那個費勁的樣子,可把人難透了。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去多少人比較適宜?

農村裡再沒有比娶媳婦嫁閨女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嫁閨女這天最體面的工作就是送親,在我們老家送親人又叫送人客。


送人客得從新娘子家中的親戚裡千挑萬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後才有資格去送親。

第一,必須是新娘同輩中人,兄弟送姐妹,這是農村歷來規矩,既是送親也是給新郎官家裡下馬威,將來過日子可不準欺負媳婦兒,人家孃家有人吶。

第二,需要屬相能和結婚男女相合的人,結婚這天屬相很重要,新郎父母會提前找看日子的給看一下,那天屬相犯衝的人只准喝酒。

第三,必須是三年內家裡親人沒有去世的人才可以,因為三年內家中有人過世,他就是帶孝人,不可以在喜事中從事各種工作。


具備了以上條件以後,挑選出來的男人就可以去送親了,一般情況下是四個人,家中如果找不到合適人選,也可以兩個人,家族大,新娘子兄弟們多,也可以六個人,不管幾個人都必須是雙頭人數。

總之,加上現在有伴娘的情況下,送親隊伍不需要超過八個人,因為新娘子這邊也伺候客人,那些兄弟們得幫忙招呼客人,去太多了也不行。

送新娘子到了婆婆家裡後,這些送人客就是當天酒席上最重要的客人,新郎家裡會找出最好的陪客人來陪他們喝酒。

所以送人客最好是有點酒量,不然可千萬別輕易去撿新郎官家裡的酒杯,有可能被陪客的給放倒。


那天要是被放倒在婚宴上,丟人可是丟了新娘子整個孃家人的面子,不過,如果反過來,沒被陪客的人放倒,卻把陪客人放倒,那就可以趾高氣昂的回家了,回來後可以很有面子的吹噓一翻,驕傲的如同勝仗歸來的將軍。

總之送親隊伍必須是雙頭人數,好事成雙嘛,不過這樣的講究是我們這裡農村的講究,十里不同俗,可能和別的地方嫁閨女送親有出入。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大家一起學習。


悠然見東山


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去多少人合適?

首先我覺得這要結合當地風俗習慣,並不能一概而論。

我所處的地方 ,送親的必須是沒有結婚的弟弟妹妹和閨蜜。人數基本控制在一桌以內,必須是單數(新娘子在內)。因為接親的人也是單數,回去的時候為雙數,送親的人回來也是雙數。寓意是成雙成對。

而我們老家嫁閨女送親的人就多了。一般會給男方家報八桌或十桌。一來親戚比較多,二來不講究單數雙數,三除了新娘的母親,家中所有的親戚都去送親。那場面,那陣勢,就像以前的公主大婚一樣熱鬧,也讓男方不敢小覷新娘子。

之所以那麼多送親的,也和陪嫁有關。以前我們老家男方家準備房子,女方家準備新房裡的陳設用品,大到立櫃桌椅,電視冰箱,小到牙膏梳子,針頭線腦,而這些東西要抬,要扛,要抱,要背,要用馬車拉,自然去的人就多。現在雖然交通方便,車接車送。可是我們依舊沿襲老習慣,接親的新郎伴郎是要騎著馬,備著車,新娘子出門先騎馬,到了村口改坐車。熱鬧非凡。至於說移風易俗,新事新辦這股新風還需邊推進邊接受。




雨柔2756


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去多少人比較適宜?

結婚是大事,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比如在我們膠東農村要嫁閨女,孃家必須有送親的人,在我們這叫送人客,而且這送人客可不是誰都可以充當的,那挑選還很嚴格呢,梅花來分享一下。


在我們煙臺這一帶,送人客一般是四人到六人,四個人的話,有兩個是同輩的哥哥或弟弟,還有兩個是長輩的人;如果六個人,一般也是兩個長輩的人,還有四個是同輩分的人。在過去的年代同輩分的人去的多,無形是在說明人家孃家有人有靠山,最好是別欺負新娘子,當然這些都不是明說的,而長輩人到了婆家,可以說一聲客氣的話,讓婆家多擔待一些自己家的孩子。

送人客也不是誰都能掃當的,一般都選擇孃家能說會道或者是比較有臉面的人,因為送人客是代表的孃家的形象的。同時送人客去了女孩婆家,在結婚的那一天就是比較受尊重的人,人家對方會一杯一杯的敬酒,所以說一定要有一定的酒量,不然一喝就趴下也不好。而且結婚都是圖的一個吉利,選擇送人客的時候,一定要是新娘的屬相使得著的,犯衝的不能去。



結婚本來就是一件歡歡喜的事情,現在一般是大理上照的過去的辦,有些是可以變通的,因為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多,沒有那麼多兄弟,就是實在人不夠送人客你去兩個人也是可以的,這些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山村梅花


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去多少人比較適宜?

看圖,昨天剛在農村去接親了,第一次去,對農村的習俗感慨頗多,當地的風俗習慣也讓我這“城市農民”內心特別的嚮往,想想自己酒店結的那婚,錢花了,卻沒有一點熱鬧勁,只剩下累,非常羨慕農村結婚的習俗,咱們一起來看看。

接親、搶親,其樂融融,還有牽紅線的作用,特別好玩

農村接親的車隊並不豪華,但車子數量要雙數,婚車肯定是最好的一部車,這些都是較為常見的。車是雙數,但人要單數,至於去多少人,這看情況,視接親的“難易”程度來定,這之前新娘或多或少給新郎私下通了氣,提前心裡也有個準備。

人數車輛定了,就出發了,到了女方家裡,車隊停下來,就進入了最好玩的環節,搶親。新娘的閨蜜,堂兄堂弟新娘閨蜜會事先準備一些活動,一定要接親隊伍完成了,才可以通過,而阻擋接親隊伍的,就是大門,還有房門,以及通往新娘房間的樓梯。

1)高老莊第一道門:堂兄弟的酒

能不能攻破“高老莊”,主要看紅包和鬥智鬥勇,大門是堂兄弟“把守”,這裡紅包不管用,上來先喝個四元喜(四杯白酒),然後從六杯中選,選到裡面唯一一杯甜飲料就過關,其餘五杯是白酒,沒選對就喝,當然不會讓你一直選下去,選到第六次,給紅包,這樣就變成3選1,接親隊伍中早就準備了能喝的,這大門很容易就攻破了,(此處文字不能表達出當時的熱鬧勁)。

新娘的房間在二樓,這通往房間的樓梯上,擺滿了杯子,一個臺階3個杯子,2杯白開水1杯白酒,大家自己選,喝一杯上一層,我運氣好,就沒喝到白酒,哈哈。

2)高老莊第二道門:閨蜜的二維碼

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新娘的房門,裡面都是新娘的閨蜜,反正說啥都不開門,一上來就給了咱們一個下馬威,門口放著8個二維碼,掃碼開門,每個二維碼都是收付款, 好在不多,一個也就8塊8,看來高老莊攻破已經不遠了。


掃完後,門還是沒開,按意思是門有兩道鎖,這剛打開了一道鎖,還有一道鎖得給紅包和回答問題,問題來自新娘,多是新娘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電影,愛好是什麼等等,答案新娘早寫好了,就等新郎答,答錯就塞紅包,塞到滿意才會下一題,我記性差,就記住一個問題,新郎和新娘的第一次接吻在哪?答完門開了,可只開了一個縫,意思還得要塞紅包才行,這下最熱鬧啦,接親的人見門開了縫,就使勁擠門了,新郎再往門縫裡撒紅包,歡聲笑語,門開了。

3)高老莊趣味找鞋子,小朋友才是突破口

攻破了房門,這高老莊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戴戒指和求婚的環節,整個過程都是挺歡樂的,本以為已經完成了,可還有個必須的習俗,找鞋子,新娘的鞋子被閨蜜們藏起來了,接親的得自己找,到處翻,翻不到怎麼辦?給紅包,就會有提示,不在箱子裡、不在櫃子裡等等,房間特熱鬧,大家笑的不行。


最後大家發現,房間裡的小朋友才是突破口,稍微套路了一下,幾個小朋友拿著紅包就給出賣了閨蜜,第一個鞋子找到了,第二個鞋子在伴娘衣服裡,接下來的畫面就是伴郎去搶伴娘的鞋子,一群年輕人,推拉過程,歡聲笑語,也拉近了彼此的感情,說不定就能牽個紅線。

新娘接到了,進入了送親的環節,這裡面也有很多有趣的事

自打攻破了高老莊,接下來就是新娘這邊長輩的排席、喊席,要吃完飯才可以回去,吃飯的過程中,兩邊互相敬酒,你一杯我一杯,不過不拼酒,大家心裡都懂,要趕時間回去拜堂,很快就有了催席的鞭炮,大家互相道喜,送親開始了。

送親第一步,人數,為了讓嫁過去的姑娘將來不受欺負,彰顯家族對姑娘的重視,送親的人數上限是沒有限制的,但數量有要求,加上新娘一定要是單數,因為接親的是單數,回去的人一定要是雙數。


送親人數定好後,新娘房間的東西,杯子、枕頭、兩個水壺等等“生活用品”開始一件件往婚車裡搬,每次搬走一件,為表示尊重,必須放禮炮,雙手捧,搬完後送親的人就要送著新娘走出村頭,一把紅傘,沿途主要的活動就是鞭炮,鞭炮聲不能停,讓村裡子也知道,姑娘出嫁是受到重視的,出了村子就進婚車,整個接親的活動就到了尾聲,回去的過程中,沿途經過村子,都會點燃鞭炮,表達喜悅之情。

總結:送親的人數上限沒有限制,但數量有要求,一定要回去的總人數是雙數。整個結婚過程,給我這個城市農民的感覺就是,真的特別熱鬧,有人可能會問,農村這麼多習俗不累嗎?我作為過來人,答案是真不累,因為在繁瑣複雜的事,在農村,每個環節都有負責人,很多老人一輩子走過來,早就輕車熟路,對於新郎新娘來說,農村辦婚事比城裡其實還輕鬆。


農人解說


問: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去多少少人比較適宜?

在農村嫁閨女,孃家親戚去送親多少人合適?相信每個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雖然農村嫁女兒和城裡不太一樣,但那種喜慶的氛圍是一家有喜事,全村都高興。

城裡人嫁閨女,女方有伴娘、男方有伴郎,而農村嫁閨女就只有送親和男方來接親的。還記得桐桐的小姑姑結婚,聽媽媽和嬸嬸閒聊時說:“奶奶不能送小姑姑出嫁;二姑、六姑也不行。因為農村的習俗是“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當時的我似懂非懂,直至去年老公的妹妹出嫁叫我去送,才明白,如果是媽媽作為送親者,姑娘以後的日子會一窮到底;送親的人也不能是姐姐,如果姐姐送親,姑娘的日子會窮三輩。雖然這些都是老一輩的迷信,封建思想,至今人們還是保留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思想。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婉桐桐】,瞭解更多鄉里趣味知識

但在桐桐老家如果有女兒出嫁時,孃家會邀請兩位女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新娘的嫂子,沒嫂子堂兄嫂也可以。一般送親就兩人到三人。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男方會派人陪酒。送親者一般會在婚宴當天下午離開。送親的臨走時也會和新娘說幾句,祝小兩口生活幸福美滿之類的話。



你們那裡農村嫁閨女送親又有什麼習俗,送親又會去多少人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交流。


宛桐桐


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去多少人比較適宜?其實農村嫁女跟男方娶妻一樣,都是很熱鬧、喜慶的,孃家送親的親戚人多些更熱鬧而且出嫁的女子也有面子,讓婆家人不敢輕看。

而不同的地方習俗不同,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農村嫁女,送親的人數也是不同的,鄉居小菜家是南方的山區,我們這邊的做法還算是比較通情達理的。

一、嫁地方近的

一般農村的女子嫁農村的,而且離孃家不遠的,這就比較好辦了,因為送親的人到男方家去、回都方便,而且嫁女這麼重要的日子對於農村人來說,可能一輩子就那麼一次,當然要搞得熱鬧些了,在自己家鄉這邊擺好幾桌甚至十來桌酒席,在家的親戚包括同輩年輕些的、還有幾個叔嬸輩的、伴娘等,一般送親的都有十幾個,而且這個人數是雙數的(中國人一般都認為雙數是很吉利的,單數被認為不吉利),如12、16、18,這樣夠兩桌了,要是才幾個人(如6、8),送親到男方家坐席吃東西才一桌不怎麼熱鬧。

前幾年我在城裡工作還沒有結婚,過完年初五這樣就要去工作了,而我堂姐是後面幾天嫁人的,嫁的是其他村的,開車20分鐘這樣就到挺近的,當時我叔跟我說要求我和我妹妹一起去送親,不過調班調不了,最後還是去上班了,就我妹跟其他爺爺家的幾個同輩的還有族裡的幾個爸媽輩的,加起來十幾個人去送親,挺熱鬧的。

二、遠嫁的

說到遠嫁,鄉居小菜就是其中的一個,當時嫁得也是很簡單!因為嫁的是其他城市的農村,送親的人去男方那邊是要轉車幾趟的,特別不方便,而且當天不能回老家的,而村裡的親戚人家也有農活等忙的,離開家裡三天左右挺為難人家的,加上來回車費等費用我爸媽出的,也是不少的支出呢,後面沒有請親戚一起來,就自己家裡的幾人過來。

辦酒席前,確定送親的才幾個人,婆婆有些不滿,怎麼才幾個有些單調呢,後面跟她說明情況後她還是能理解的,沒有再說什麼。

因為太遠幾百公里,男方家也不用去我家那邊迎親了,那樣會錯過吉時的;我家人從老家過來提前在鎮上的賓館住一晚,然後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我去鎮上的一個專門給人化新娘妝的店裡化妝,之後男方迎親隊伍就去那個化妝店迎接我跟我家人到婆家。

嫁女是幸福開心喜慶的事兒,也是讓父母挺操勞的事兒,孃家送親的親戚去多少人,這個要看具體情況的,要是條件允許,人多些當然更好了。


鄉居小菜


農村人嫁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多少人才合適?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

在我們廣西老家農村,嫁女兒的時候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孃家一定要有人送嫁,也叫陪嫁,孃家去的人越多越好。

孃家去的人多了,說明對這個出嫁的女兒非常重視,說明孃家人緣非常好,親戚朋友非常多。同時也是提醒這個出嫁的女兒分量很夠,希望嫁到夫君家後也同樣獲得足夠的尊重和重視。

送嫁的人越多,氣氛就越熱鬧,農村人辦酒席圖的不就是這種熱鬧氣氛嗎?如果是冷冷清清、寥寥無幾的人送嫁,既顯得孃家人緣差,又會讓婆家沒有面子。

農村嫁女的習慣,陪嫁的人到了婆家,一路幫扛著嫁妝到進新房,進門之前是要收紅包的,每一份嫁妝都要準備相應的紅包。

最貴重的嫁妝,比如說小汽車鑰匙,或者是空調、冰箱、大彩電等等,一般都是由小舅子或是指定重要的孃家人親自送進婆家,拿到的紅包金額也是最大的。

除了嫁妝的紅包,人家的孃家人吃飽後返回孃家時,婆家還要在每個人都發一次紅包,這個紅包金額一般不大,也就是10塊20塊左右,只是表個意思。

在我們老家農村,孃家送嫁的人數是沒有限制的,只要交通工具許可,想去便去,能去就去。而對方的親家,是不會對這個人數有異議的,其實也不敢有異議,以免被旁人說自己家小氣。

想想也是這個理,娶了人家一個女兒,請孃家的親戚朋友吃頓飯都不行嗎?你覺得呢?

歡迎關注“桂農通”,更多的三農問題解答與你一起分享交流,謝謝點贊與留言。


桂農通


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去多少人比較合適?

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孃家親戚去多少比較適宜,這個問題在農村七星老農家鄉,過去似乎有規定,不過到了現代社會,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孃家人去的越多越好,人氣更旺一些,更有甚者,還把鄰居們都請去送親,雙方講究的是人氣與排場了。

農村人過去嫁閨女,送親的孃家人不得超過三桌人

過去在咱們農村,由於生活條件困難,家中討兒媳婦辦酒席,打發孃家人的禮品,大多數的人家都需要去外借錢的,你孃家人多來幾個人,就要多辦一桌酒席,多打發幾套禮品,所以,結婚前婆家必須請介紹人,去親家中溝通好,接親那天來多少上親,幾個小孩,幾桌上親,男高賓多少人,女高賓多少人,需要預備多少套禮品,都不能出現差錯,在辦結婚酒前幾天,婆家必須要準備好的。



在七星老農家鄉,過去孃家人送親,人口少的人家一般情況下是兩桌,十四個人,人口最多的人家也只有三桌21個人,年輕的朋友們不禁在問,兩桌應該是I6一20個人吧,三桌應該是24一30個人吧,非矣,年輕的朋友們或許不知道,過去在咱們農村,辦酒席都是八仙桌,一桌只能夠坐八個人,並且八個人之間一定留有一個陪客位置,也就是新娘子父母親坐著東角上首之人,就是北邊挨著東角坐著的人,屬於陪客位置,陪客一般情況下是婆家的內親,兄弟姐妹們,輩份與親家相當,女人陪女客,男人陪男客,並且男高賓與女高賓不能同席,要分房吃酒席,小孩們不能上桌,陪客先生不僅要懂禮節,能說會道,為上親們上酒上菜,端茶服飯,端洗臉水,裝煙聊天,而且還需要酒量好,好好陪上親們喝上一杯,吃飯時還需要注意,每次都要把親家請入東角入席,別弄錯了位置,否則親戚們就有意見了是吧,所以那時候農村人嫁閨女,送親的人去少了,別人會說你閨女娘家沒人,去多了就會說你孃家都是些窮親戚們,尋著婆家在打秋風,難辦啊。

農村人現在嫁閨女,送親的孃家人沒有限制了

到了現代社會,農村農民手中都富裕起來了,過去在咱們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外婆甥甥們送親,叫做貓鼻不通",意思就是說閨女出嫁,她的外婆外公,甥甥甥媽送親,叫做不懂禮節,只能夠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們,叔伯叔代們去送親,外婆家只有接親時一套禮品,送親回家就不用再打發禮品了。

而競到了現代社會,各家庭送親人口大大的減少了,一般情況下女孩子父母親都只生有兩個孩子,送親的人就發展到了外婆家了,裱兄弟姊妹,有些獨生子女家庭結婚,送親人員少,甚至會請來自己要好的同學,同事,鄰居們過來送親了,而且人員沒有了限制了,可以三桌人30個,也可以5桌人50個,禮品照發,講究的是排場人氣與熱鬧了,反正人生只有一次結婚機會是吧。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農村人嫁閨女,孃家送親的人去多少合適,這個問題要視年代發展而決定的,在過去六七十年代,農村人生活水平低,手中不富裕,那麼你嫁閨女,送親的人最多也不得超過三桌人,也就是二十一個人,必須要留有三個陪客位置,如果你閨女娘家人去多了婆家不喜歡,說你孃家人都是些窮親戚們,在尋著婆家打秋風,騙吃騙喝的,不要臉,去少了又說兒媳婦家不發人,人丁單薄,還真有點難辦了,所以過去在咱們農村嫁閨女,孃家人送親必須要恰當好處了,省得別人說閒話了是吧。而競到了現代社會,農村農民手中都富裕了,家中嫁閨女婆家滿門相親,送親的孃家親戚們不論是多少,越來越好,越熱鬧,越有人氣,婆家並不會在乎那幾套禮品罷了,只不過現代社會咱們農村人外出打工,做生意賺錢的人比較少,家中嫁閨女,縱然是接親戚們送親,也只能派代表參加你閨女的婚禮了。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看看大家農村當地嫁閨女,孃家人送親現在還有什麼限制不!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