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孔小惠


其实非洲鲫鱼(简称非洲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西双版纳就有了,属于外来品种,繁殖能力强,存活率高。但是个不大,是热带鱼种。气温太低就容易死。我印象中有那么两年的冬天较正常年限气温更低,非洲鱼就死了很多。后来八十年代又有了人工培育的杂交品种罗非鱼,其形状及特性与非洲鱼差不多,只是身上多了条纹,长得更快更大,再后来又有了单性罗非鱼(都是雄性的,不会繁殖),生长得更快,个体就更大了。现如今,过去的非洲鲫鱼,基本上都被自然杂交了,已经很难见到纯非洲鲫鱼了。


用户73476974458


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首先咱们先说两个事情啊,其一“罗非鱼”并不是一个类似“草鱼”、“鲫鱼”这样的准确描述,而是丽鲷科的丽鲷属Oreochromis和非洲鲫鱼属Tilapia等多种被引入国内养殖鱼类的一个统称。其二提问的这个逻辑关系有点不通顺,一种鱼是不是被列为入侵物种,跟吃货们吃不吃它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啊,入侵物种的治理也不是全靠“吃”完成的啊。

而我本人还是挺喜欢吃罗非鱼的,在这边有叫做福寿鱼的,前几天吃火锅的时候还涮了一盘,虽然在鱼类中不算是特别突出的鲜,但是胜在没有小刺、肉质还算比较嫩。而且现在我们吃到的都是养殖的罗非鱼,没有之前所谓的“脏鱼”的困扰了,野生的罗非鱼可能因为适应力太强所以在比较污浊的环境也能生长,但是普遍又小又不好吃,其实“脏不脏”主要还是跟生长环境有关系。

至于有些人不吃罗非鱼,其实也是正常的,毕竟谁还没有个人的喜恶了。其中有一部分人也是因为对于早期的罗非鱼印象不好,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于一些杂食性的、生存能力特别强的生物都是有戒心的,比如小龙虾不也是如此嘛,现在不也是给吃到需要靠大量养殖来勉强维持市场供应。

你喜欢吃罗非鱼吗?相比较起来你吃过最好吃的鱼类是哪种呢?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您好,我是澜馋食记,美食领域青云计划获得者,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罗非鱼在中国曾经的确是入侵物种,但是现在已经吃到基本要靠养殖了。至于为什么有些吃货不吃罗非鱼,原因很简单:罗非鱼是种好鱼,但是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它的肉质和味道差距之大,几乎可以用云泥之别来形容。



罗非鱼即非洲鲫鱼,但实际上罗非鱼是指非洲鲫鱼(鲈形目)以及淡水真鲷类(淡水鲷目)的总称。在中国罗非鱼从来都是一类鱼,而不是特指哪种鱼。就如同美国指的中国鲤鱼一样,实际上包括的是鲤鱼,鲢鱼,草鱼等多种鱼类。

罗非鱼是一种生长能力无比顽强的鱼。即使在其他鱼类根本无法生存的泥浆和污染严重的水中它也能生活的快快乐乐。但是在这种水域生长的罗非鱼,你想想看肉能好吃吗?因此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罗非鱼又腥又臭,肉质绵软,根本就没法吃。



事实并非如此。在罗非鱼的老家,罗非鱼可是一种上等鱼类。它的鱼皮爽脆,胶质丰富;鱼肉劲道弹牙,鲜美无比,而且毫无腥臭味。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造就了这么大的差距呢?



很简单,凡是好的罗非鱼,要么生长在开阔,洁净,幽深的水域中,比如水库,大湖一类。或者生活在出海口的咸水与淡水的交界处。这两个水域生长的罗非鱼才真的称得上是好鱼。即使用白水煮,清蒸,味道也不会比鲈鱼差。而且相对于鲈鱼它的脂肪更加丰富,甚至可以与桂鱼媲美。

其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罗非鱼身上也非常适用。我国罗非鱼最好吃的地方,便在热带与亚热带的交界点的宽广水域以及咸水与淡水流域的交汇处。

(傣族香茅烤罗非鱼)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北方自然不可能有好吃的罗非鱼,罗非鱼的真正出产应该是在两北回归线以南。云南广西广东,这三地的罗非鱼符合第1个条件。特别是云南,因为污染小的原因,出产的罗非鱼更加鲜美。



而海南符合第2个条件,最好吃的罗非鱼便出自海南的河口。这里河水与海水交汇,有强大的自清能力以及丰富的饵料。所以海南的罗非鱼可以称得上是全国之冠。既没有讨厌的腥臭味,鱼皮又爽脆膏腴,直接批成薄片下火锅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顺口提一句,在以上说的几个地方罗非鱼的价格相差非常大。那种水库的,咸淡水养殖的,就比一般的罗非鱼贵的非常多,也好吃的多。

(有胆吃一下罗非鱼生鱼片吗)

最后说一点,人们对于罗非鱼是脏鱼的看法是彻头彻尾错误的。现在对于淡水鱼类的寄生虫检测中,几乎所有的鱼都成阳性(有寄生虫),其中以鲤鱼和麦穗鱼的检出率最高。唯独没有检测出来的,就是罗非鱼。

罗非鱼具有强大的免疫能力,自身分泌的体液可以有效的杀灭寄生虫。这就是为何罗非鱼可以生活在任何地方的最重要的原因。



(洋人奉行没有刺的就是好东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美国人基本不吃任何淡水鱼,但罗非鱼除外,而且美国是罗非鱼的第一大进口国。罗非鱼刺少肉嫩鱼腥味,去头去骨之外,整整齐齐的一片。对于洋人粗苯的去鱼刺能力,无疑是一种福音。

(老墨喜欢的香煎罗非鱼配塔巴斯科辣椒酱)

所以罗非鱼不光适合东方人和非洲人,其实全世界都在享用。作为吃货,就要有钻研的精神,不要否定任何一种食材,这样才能从中得到美食的愉悦与感动。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笔者长期更新美食文化深度文章,现在关注我,可以使您成为餐桌上的灵魂人物。


澜馋食记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南方特有,不易得。此鱼因为高温才能存活,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下就很难存活。

罗非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因为生长迅速,繁育能力强,迅速扩展到国内各大水域。而且越是在城市排污口,生长的越快。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五种最脏鱼之一”。就是这种特定的生长环境,久而久之,鱼身上就聚集大量毒素和细菌!也许这就是人们不爱吃罗非鱼的原因吧!


其实罗非鱼的营养是十分丰富,但是为什么有人不喜欢吃罗非鱼呢?那么我们也可以一起谈论下,一般人吃罗非鱼是没什么事的,但罗非鱼对身体有病,婴儿,孕妇是有一定忌讳的!

1出血性患者或者结核病患者服药时都不宜吃罗非鱼。

2肝硬化病人不能吃罗非鱼。

3过敏体质的人不能吃罗非鱼,

4痛风患者不能吃罗非鱼 ,

5幼儿也不能吃罗非鱼,

6孕妇也不能吃罗非鱼。

最后分析的结论是因为脏,或因为身体因素吧,希望大家能喜欢,记得给个赞,谢谢了


电竟探探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其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养殖之后,已经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很大的种群。罗非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及海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罗非鱼凭借着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特殊的繁殖习性,在我国南方大量繁殖,几乎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同时其也被列入了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那么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呢?

罗非鱼在南方地区有一定的市场

说吃货们不吃罗非鱼,有些言过其实了。在南方很多地区罗非鱼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主要是其价格便宜,没有小刺,肉质也不错,做清蒸以及红烧都非常美味可口。在我国南方市场,罗非鱼经常可以看到。目前来讲,罗非鱼还是主要用于切片出口。

罗非鱼生命力强,可在较差水中生长

由于罗非鱼的生命力比较顽强,在很多臭水沟都可以看到罗非鱼的身影,因此很多人就误认为罗非鱼比较脏,在思想上先入为主,罗非鱼就变成了一条脏鱼,这就给很多朋友留下了一些负面印象。

南方地区养殖品种多,选择性多

由于我国南方各地水网密集,养殖业比较发达,养殖品种也是多种多样,再加上很多地区靠海,可选择性非常大,很多人在请客吃饭或者是招待家人时候一般都会选择价格高一些、上档次的鱼,而不会选择随处可见的罗非鱼。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珠海禾虫哥,欢迎点赞、转发,交流讨论。感谢有你!

珠海禾虫哥


看了很多回答都说罗非鱼脏有毒!手痒了来回答一下!罗非鱼在我们那叫非洲鲫鱼,罗非鱼很受环境影响的!生命力也很强,觅食也很猛,易垂钓!纯野生还生活在好环境的地方,不管雌鱼还是雄鱼个体都比较鲜艳跟美丽,煎炸煮都很好吃,肉质也很鲜美不会有土腥味!相比较饲养跟环境较差的地方罗非鱼肉就不好吃了!个体以蓝灰色为主,可能除了雄鱼看起来还有点好看外!其它感觉很丑!而且土腥味也大,所以吃法跟做法都要去腥味了!说真的,小时候就很喜欢钓罗非鱼,一把竹竿,一卷钓线,一个泡沫鱼漂,一个钓钩,挖点蚯蚓就可以出发了!可惜现在好地方不多了!以前出门就有小溪,溪水也很清澈,钓点就喜欢在小溪坝下面垂钓!


鲜明的栗子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坦噶尼喀湖,外形上类似鲫鱼,因此又叫非洲鲫鱼。它有着异常强大的生存能力,无论海水,还是淡水都能生存。可作为一种成功的入侵物种,为什么吃货们却不爱吃罗非鱼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有些人觉得罗非鱼太脏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最爱混迹在城市的排污口,被列为世界十大脏鱼之一。日常就爱在脏水里翻腾,特别是野生罗非鱼,让不少吃货望而生畏啊。这鱼再好吃也怕吃出病来啊,罗非鱼一剖开就能看见一层黑膜。里面含有很多的细菌和毒素想想就不敢吃了呢。野生罗非鱼就更加了,生长水质难以保证还可能携带有鱼病。

而且有的人觉得罗非鱼吃起来带着股土腥味,实在是不好吃。不过也有人觉得不吃罗非鱼的人,根本不配叫吃货。罗非鱼明明好吃又便宜,不仅肉质细嫩骨头少,还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甚至被称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鱼好不好吃靠的是做饭的手艺,来来来广东人教你做罗非鱼啊。红烧清蒸炖汤都可以哦。绝对是带过的最成功的一届入侵物种了,

其实人工养殖的罗非鱼,还是安全有保障的。烹制过程中,再将内脏和黑膜,仔细清洗一番,食用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找靓机科普君


罗非鱼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传入中国,具体时间在1954年传入到我国华南地区,作为一种淡水养殖鱼类。

它的外观像鲫鱼,又是从非洲东部约旦等地入侵过来的,便取名为“非洲鲫鱼”。曾一度从越南传入,便有了别名“越南鲫”。后来发觉这种鱼不是鲫鱼,便将此称为“罗非鱼”,音译于越南语中的发音。在八十年代时,罗非鱼已经分布国内多数地区,繁衍出许多新品种。


罗非鱼适应能力强,在淡水或咸水中都能存活。其次繁殖快,再者是杂食性鱼类,什么都吃。特别是在城市海口排污出,或者淡水浑浊地带,罗非鱼的数量居多。于是便被网友列入“世界十大脏鱼之一”,也被称为“水中清道夫”。光是这一点,已让人们心生胆却。

罗非鱼其实不是想象中那样脏的,在日本被称为高蛋白质的鱼类,还是世界水产业第一重点科研培养的养殖鱼类,而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要说差到哪去也不至于吧。


罗非鱼肚子里的黑膜,看起来确实是脏,这也是不受待见原因之一。黑膜是罗非鱼保护自己的利器,能让脏东西分隔开,避免有害物质渗入。所以这层黑膜汇聚了细菌以及毒素,不过只要清洗干净,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再来说说味道吧,有人认为土腥味重。其实不然,大水库或者湖里的罗非鱼都不会的,只是肉质相对粗糙,适合多放调料烹饪,味道还是杆杆的。而且没有什么小骨刺,很方便食用。




此外,有些人认为价格高的鱼营养才好,而罗非鱼价钱低,好像八块钱一斤吧,就认为不好。其实倒也未必,罗非鱼在淡水鱼类中,营养算是好的。

佘小厨(完)


佘小厨


广东的罗非鱼不要吃,太脏!我在部队的时候每年野外搞演习,发现广东人都把厕所建在鱼塘上,拉大便给鱼吃,节省鱼饲料,农村的鱼几乎都是吃屎长大的。没当兵之前只知道狗吃屎,没想到广东的鱼也吃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罗非鱼,最喜欢吃屎,看见有人上厕所就围了过来,争夺非常激烈,有时还会像导弹一样跃出水面,大便还挂在屁股蛋上就被它截胡了,吃相特别难看。罗非鱼还特别好钓,晚上一钓一大桶,想起他们是吃屎长大的我就吃不下,我已经有20年不吃这种鱼了。

在鱼塘上建厕所很简单,靠岸边在水里打几根木桩,上面铺上木板,不要铺满,留一条20公分宽的缝隙,周围也用木板隔上,再开一个门,就大功告成了,花不了多少钱。有的厕所连门都没有,有人来从门缝里可以看见,吼一声就可以了。从鱼塘边经过的路人一时内急就钻进厕所喂鱼,方便快捷,顺便还学了雷锋。鱼塘里面的水一般都很臭,鱼经常会缺氧,解决办法就是在鱼塘里面放上几台增氧机,不停地搅动臭水,恶臭隔好远都能闻得到。除了罗非鱼,非洲塘虱也吃人的大便。以广东人什么都吃的吃货本色,很多本地人都不吃这两种鱼,一般都是卖给外地人吃,毕竟价格便宜,不愁没有人吃,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







分手为毛带走锅


最早看到罗非鱼是八十年代,那时扬州电厂周边很多鱼塘养殖罗非鱼,我想可能是和电厂排出冷却用的热水有关,在黄金坝那边常有鱼贩子们用三轮车拖着鱼在路边叫卖,他们管这个叫非洲鲫鱼,吃货们为啥不吃罗非鱼我就不知道了,我偶尔在烧烤店能吃到罗非鱼做的烤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