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箱的过滤系统怎么弄?

用户51982079688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说到如何完善鱼缸的过滤系统,应该是鱼友之间最讨论最多的话题,话说鱼友成天折腾个没完就是折腾过滤系统吧,也是最烧脑的问题。说到完善过滤系统我想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办法,那么没有绝对好的过滤系统,只有不断完善的过滤系统吧,那么我只能通过介绍各种过滤适合哪种鱼缸有什么好处,让提问者取其长,去其短,不断完善他自己过滤,关于过滤我总结了几点:



1.底滤是一个大家常用的过滤系统,那么咱们就说一下底滤的优缺点,给不懂的新手朋友介绍一下底滤系统。底滤顾名思义是放在鱼缸的下方的,他需要一个过滤缸,也就是鱼缸下面的底柜中。说一下底滤缸的优点。底滤缸提供的空间是最大的,所以处理水的能力就是最强的。这样就最有利于消化细菌的培养。一般来说的确有三格或者4格的滤材摆放顺序第1个是过滤棉藤棉也就是说的物理过滤,第2个呢,就是细菌屋,陶瓷环,玻璃环,过滤球等。最后一个呢,就是抽水泵还有加热棒了。咱再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缺点,占用空间比较大,整个的底柜储物空间都被他占据了,并且对水泵的要求比较高,功率要比较大,水泵必须和一流配合妥当,否则就会有水漫金山或者水泵干烧的可能,所以对技术要求略高些。

2.上部过滤,也就是上滤。上过滤也就是


放在水族箱上部,通过潜水泵将水抽入上过滤槽,水流通过过滤棉生化明各种滤材后再由底部的出水管回到鱼缸内。

优点,价格比低廉结构,简单清洗维护方便,可将鱼缸中不太理想的水质从鱼缸中隔离开来,大大减少有机物的含量,从而降低生物过滤的压力,这点是其他方式过滤代替不了的。

缺点,占据了水族箱的上部空间,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族箱的美观,内部空间有限,过滤材料放的少,导致过滤的效果一般。

3.滴流式过滤。说到底流式过滤就是将上列升级后的扩建。他将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和在一个过滤槽中再次过滤中分层,通过过滤槽的上层主要是物理过滤,下层式,生化过滤,细菌屋等各种滤材,当水通过时会与空气接触面增大,从而增加溶氧量,为好氧的细菌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

优点物理生化过滤,晚上过滤效果好。

缺点,占用水族箱上部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族箱的美观,还有就是水流声会比较大。


4.外置过滤桶式过滤。

外置过滤桶式过滤就是一种密闭的形式,内部分为若干层,每层可以放不同的过滤材料,利用筒内部或外部的水泵造成水循环,使水不断流入桶内各个滤材,从而达到循环的目的。

优点占据空间较小,噪声降低,生化过滤效果好,安装较灵活多样,出水可以造流。

缺点物理过滤效果较弱清洗启动叫繁琐进出水管容易造成凌乱。

其余各种小的过滤方式在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希望我总结的过滤方式的优缺点有助于你提升过滤系统,还是那句话,在过滤系统的问题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好的过滤系统,只有不断完善的过滤系统,所以谁也无法提供完善的过滤方法,只有在不断进步中不断摸索学习中,一点一点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过滤系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鱼轩阁


购买的水族箱一般都配有过滤槽,自己再添加滤材即可使用。

提问者的意思,是想知道配哪些滤材,如何摆放滤材?还是如何自己制作一个过滤系统?

我想应该是前面一个意思。

水族箱的过滤系统,按位置可分为:上滤、侧滤、底滤、桶滤。

不管是什么方式的过滤,都少不了添加滤材。滤材包括:过滤棉、生化棉、活性炭、陶瓷环、玻璃环、珊瑚石、火山石、麦饭石等等。

其中,过滤棉、活性炭等是物理性滤材,主要依靠材料中超细的纤维结成的极小的孔隙,让水通过,把污物留下来。

生化棉、陶瓷环、玻璃环等是生物性滤材,主要依靠生长在其中的硝化细菌,分解有害物质。

珊瑚石、麦饭石等是化学性材料,可以缓慢释放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鱼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一个过滤系统中,上述滤材不一定都要有,可视具体情况配置,也可以再添加其它的滤材。但过滤棉、生化棉、陶瓷环、玻璃环这几样一般少不了。

有的滤材因为商家追求利益的需要,新瓶装旧酒,把一些常见滤材稍加改造,就起上一个高大上的名字,配上神乎其乎的广告词,误导、诱导初学者购买,价格和过滤效果不成正比。

滤材在滤槽中有顺序。以水流方向而言,最先接触出水的是过滤棉,然后是生化棉,再后是活性炭、陶瓷环、玻璃环、珊瑚石等等。

滤材的多少取决于滤槽的大小。除一两层左右的过滤棉外,要最大限度的放置生化棉、陶瓷环、玻璃环。

过滤棉可以离水也可浸于水,但生化棉及其后的滤材要浸于出水中。


鱼歌子


过滤器一般由过滤槽、抽水泵和过滤材料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抽水泵将鱼缸内的水抽吸到过滤槽中,由过滤槽内的过滤材料进行过滤,过滤材料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或杂质留在过滤槽内,经过过滤的水再回到鱼缸中。

按水流的方向,过滤系统的滤材的设置顺序为:进水口→(水泵)→物理过滤→化学过滤→生物过滤→(水泵)→出水口。

举个栗子,外滤桶的滤材设置(按水流方向):

1、粗滤棉(两层),包在外滤桶的进水口外,更便于清洗更换。2、生化棉,在前级过滤不良的情况下,吸附有机物达到过滤。3、玻璃环,体积要占全缸水体积的3~5%,培养硝化细菌。4、粗滤棉(一层),主要是打散、吸附细菌的代谢废物。

其它种类的过滤设备可参照上述外滤桶进行设置,其它滤材可按实际情况摆放。

过滤系统的滤材所需体积——玻璃环:占全缸水体积的3~5%;陶瓷环:占全缸水体积的5~10%;生物球:占全缸水体积的10%以上(一般仅适用于潮汐式及干式(滴流)过滤)。

注意:过滤系统一定要24小时连续开着。

1、上部循环过滤(上滤)

放置于鱼缸上部,通过潜水泵将水抽入上滤槽内,水流通过过滤棉、生化棉、各种滤材后再由底部的出水管流回到鱼缸。

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清洗和维护方便,但占空间,影响美观,不适合草缸。

2、滴流式过滤

说白了就是高级版的上滤,过滤槽的上层为物理过滤室,放置过滤棉、生化棉,下面几层分别放置生化球、藤棉、玻璃环、石英球、细菌屋等滤材。

过滤效果较好,占空间,影响美观,水流较大,适合带盖的鱼缸。

3、背滤及侧滤

内部分成几小格用于放置滤材和循环泵,一边设有溢流口,当水泵把水从过滤部分抽向鱼缸时,鱼缸溢出的水通过溢流口流入过滤部分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导下流经各种滤材,水从最后一格通过水泵再次送入鱼缸形成循环。

4、底缸过滤

利用一个放置于底柜的大型滤槽(称为底缸),通过管道与主缸连接,利用水泵来完成水的循环,滤槽根据尺寸及实际需要分别放置不同的滤材或器材。底缸过滤一般采用溢流的下水方式,分为三角溢流、方形溢流、圆形溢流、三重溢流管溢流、不打孔溢流等多种形式。

美观,过滤好,但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耗电量也会增加。

5、外滤桶过滤

桶内部分为若干层,每层都可以放置不同的过滤材料,利用桶内或桶外的水泵使水族箱中的水不断流经桶内的各层滤材,从而达到循环过滤的目的。启动前一定要保证桶内及进出水管满水避免有空气积存。

噪音较低、生化过滤效果好,但物理过滤效果较弱、清洗启动较繁琐。

6、外滤桶过滤

外挂过滤器是一种挂在缸壁上使用的半封闭式过滤器,内部设有不同的滤材摆放区域,利用机身自带的水泵将水族箱内的水吸入过滤器内部并流经各种滤材,达到循环过滤的目的

价格低廉,使用简便,不适合大鱼缸和草缸。

7、内置式过滤(沉水式过滤器)

泵与过滤盒连接在一起并安置在水中使用,在过滤盒内部安放有各种滤材(一般以生化棉为主,可以自己配上多种滤材),用于培菌。

静音,使用简便,适用于草缸。

8、生化棉过滤/气举动式生化过滤器。

通过增氧泵吹气到下个生化棉中来造成水流由生化棉的外部向生化棉的内部流动,同时通过气泵的不断吹气,为硝化细菌提供大量的氧分,在流动中将脏物留在生化棉上,再由水中或生化棉上的硝化菌来分解,形成一个生物过滤的环境。

适用于小型鱼缸和小型鱼类,不适合水草和大鱼缸。

反气举过滤器就是水流方向与气流反向相反,能够解决水溶氧问题,为有益菌(好氧菌)提供充足的氧供应。

9、气举和反气举过滤气举:

工作原理和水妖精相似,在容器底部的气石出气,气泡上升带动水流,为滤材中的硝化细菌提供了含有氧气的水和硝化菌生存所需要的营养,从而起到了生物过滤的作用。

反气举:内部构造和气举基本一样,底部的吸水口变成了出水口。反气举一般放置在上滤的出水口下方,接受上滤的下落出水。

优点:简洁、高效、使用方便、经济、很多人DIY。

10、滴漏过滤

是个集成的过滤器,将物理过滤与生物过滤合在一个过滤槽中,过滤槽的上层放置有生化棉、生化石和生化磁环,第二层为生化过滤室,有许多生物过滤球,第三层为活性炭,去除水中的臭味和黄色物质。

设置滴漏的方式:边角溢流槽(方型或三角型)、侧溢流槽、外置溢流槽、溢流管、溢流盒。

整理不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溜了溜了~

---------------------------END---------------------------

[YEE水族世界]每日一更,请关注我,或翻阅我发表过的400多篇养鱼文章,以帮助您在养鱼过程中少走弯路。感谢您的阅读!


YEE萌宠体验官


需要滤棉,菌棒,活性炭,材质不同,价格不一,可多有几家,看养什么鱼,适度添加,还要配置加热器材和便携式氧泵,如是草缸,还要添加加二氧化碳设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来疯


对于刚开始养鱼不久的朋友,总会有一些困扰,比如鱼缸总是浑浊不清澈,经常出现死鱼的情况等等,其实绝大部分原因是过滤系统不过强大或者与你养的鱼不匹配,所以过滤系统对于鱼缸生态平衡是相当重要的。

鱼缸过滤器是水族饲养各种鱼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斗鱼等个别鱼类不完全需要过滤系统),它主要作用是能够制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水族环境,让你的爱鱼能够健康活泼的成长。市面上常见的鱼缸过滤方式有很多种,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

1、反气举过滤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直接放入鱼缸使用。适合育苗、隔离治疗的小型鱼缸使用。

2、外挂式过滤。结构相对简单,安装方便,价格也比较便宜。放置滤材比较少,所以适用于小型鱼缸,饲养一些小型鱼类。

3、鱼缸顶部过滤。市场一大部分成品缸都使用这样的过滤方式,先用空间小,使用、维护方便,缺点是可以放置的滤材较少,过滤效果一般。

4、滴流盒过滤。这种过滤方式其实是鱼缸顶部过滤的加强版,可以根据鱼缸大小随意增减过滤盒,滴流的同时滤材与空气有很好的接触,过滤效果好,适用于小到中大型鱼缸。唯一缺点就是先用鱼缸上部空间较多,美观性差。

5、滤桶式外置过滤。外形美观,不影响鱼缸整体效果,过滤效果好。但是价钱普遍偏贵,常用于水草缸。

6、侧滤、背滤。这两种过滤方式差不多,都是把过滤区设置在鱼缸主体内部,占用一部分鱼缸空间,放置滤材空间大,过滤效果好,一般用于中小型鱼缸。

7、鱼缸底部过滤。这也是最常见的鱼缸过滤方式,也是最为强大的一种,而且过滤区位于鱼缸柜体中,合理利用鱼缸空间整体美观。对于鱼缸整体来说也是造价最大的,常用于中大型鱼缸。

——————分割线——————

看完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选择适合自己鱼类的过滤方式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要合理搭配使用滤材,根据水质调整的需求选择滤材,合理配置水泵,完善氮循环的过程。这些都需要自己在养鱼过程中慢慢摸索,养鱼没有绝对的公式,自己积累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过滤方式与鱼合理配置的情况下,再加上细心的养护,相信每一个养鱼人都能体会空气缸带来的完美体验。








赵大达


水族箱的过滤系统,说白了最初就是一个简单的水质净化器而已,把鱼缸的水抽出来,通过一定的设备净化,过滤杂质和污物后,再打回鱼缸去。

上滤系统,是通过水泵把鱼缸的水抽上来,上到过滤槽或者滴流盒中,净化后,再自然的流回鱼缸中。


下滤系统,是鱼缸的水通过重力作用,直接流到下滤槽中,经过净化过滤后,再用水泵抽回鱼缸中。其他的过滤系统都与这两种方式在原理上相差无几,只是变变形式而已。

不过,鱼缸不同于人类的净水器,因为鱼缸的水中不但有杂质,还会有各种对鱼儿有害的成份,所以在物理过滤之后,又填加了生化过滤。


通过扩大滤槽面积,增加滤材种类,培养能够分解鱼缸氨氮等有害成份的硝化细菌来作为调整鱼缸内循环系统的一种辅助过滤方式。

我是淘淘,更多观赏鱼知识敬请关注我的头条文章和问答吧,多谢。


养鱼老道


过滤最有效方式为干湿分离滴流形式最好增加溶氧量,再配以硝化菌附着材料,加入其它有益菌共同组成强势有益菌群压制有害菌(有害菌不可能完全被消灭)以水培植物吸收氨氮净化水质,出水采用多孔雨淋出水,就算养高耗氧鱼类也可不用增氧设备减少噪音,以上是多年经验供相互交流学习。



咸淡相宜\n


底缸过滤系统是通过在鱼缸底部或者侧面位置打洞后装上水管进行配管作业,稳定水缸内水位,不断进行循环海水的过滤系统。一般是由一个加工完成的主缸、过滤槽以及主缸之外的另外一个底缸组成,这种底缸过滤系统多为100L以上的大型鱼缸所采用。

底缸是指放在主缸下方的水槽,以柏林缸系统为例,底缸大多会用来设置蛋白除沫器或钙反应器等生态缸才会使用到的水质调整器,除此之外,这里也会放置无纺布滤材或装设落水缓冲音材等等,让缸底并不仅仅是一个过滤系统用的水槽。

空气循环设置中的空气帮浦、气泡石与风管为一组,是一种将空气打入水中的装置。在给鱼缸换水或者进行药浴时,需要将鱼暂时移到别的容器中去,这时候就需要使用空气循环器,而在塑胶桶中溶入海水素时也需要用上,是非常方便的工具。例如底部过滤器等等以空气力量循环饲养用水的过滤装置,其实都需要空气帮浦与风管。

海水缸的底砂一般会使用珊瑚砂,在底砂下装设浪板,就成为了构造最简便的过滤装置,称之为底部过滤装置,从浪板经由抽水马达或者循环系统将海水抽上来,能够让饲养用水形成循环。不过这一种过滤器会使底砂积累住一些排放出来的废物,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清理。

外挂式过滤器适合1500px以下的小型鱼缸。


鱼棠观赏鱼



咖男1


这个命题有点大,我就简单说下:

水族想过滤本着几个原则:

1.置换率越高越好 但要控制水流速度以免把植物或泥沙吹起来

2.物理 生物过滤介质尽量都要有

3.任何过滤设备原理都大同小异,都是让缸内水体通过过滤系统并输送回鱼缸

最后:水族箱的过滤千万不能停!


看更多精美水族视频请关注:小齐玩水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