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特级教师冀凤珍:疫情下对育人教育的思考

商洛市小学 冀凤珍

冀凤珍,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中小学校本研修指导专家,陕西省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实践导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专家库首批培训专家。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打破了往日的平静与美好。疫情,让全民宅进家里;疫情,让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和解放军战士逆行而上奔赴武汉;疫情,也让我们度过了史上最长的一个寒假。一则则关于疫情的报道牵动着所有华夏儿女的心。

这个春天,注定不同寻常:澳洲大火,菲律宾火山,非洲蝗虫,几十个国家每天都在刷新的疫情确诊数字……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成为了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和脆弱。作为教师的我,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的同时,更多深思的是怎样抓住时机进行育人教育,这是立德树人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生命、自然、责任、爱国、理想……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

一、关注、成长。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眼前发生的一切,理解生命的意义。

阿尔伯特·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在抗击疫情这段时间,循着由日期生成页码的这本教科书,循着街道、医院、社区,我们看到了,最美“逆行者”拼死与病毒作战,守护人们生命,正直、坚强、无畏、忠诚和爱;我们看到了恐惧、忧愁、沮丧、孤独、焦虑和不负责任;我们看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信任、实力。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像一本活字典,让人们理解了什么是临危不惧,逆行而上,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体察、分辨,定会感悟出做人的道理,逐渐懂得诚实守信的意义、责任担当和万众一心的意义,使学生成长得更快。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食用野生动物,这再次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当疫情结束,请大家忏悔、反思与行动,从此不再猎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更加感恩,更加谦卑,守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二、学习、积累。引导学生利用居家整片时间,开展广泛学习。

引导学生开启阅读模式 ,广泛开展学习。优秀的小说散文、古典诗词、《十万个为什么》、《中国上下五千年》、《窗边的小豆豆》等,都是对生命有滋养的好书。也可以在家看经典影片、动画片,看CCTV—2航拍中国、CCTV—10地理中国,看中国诗词大会、挑战不可能,这些好的影视作品也是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做家务,学做美食,增加生活基本技能。做广播操,玩花式蓝球,跳舞唱歌,提高身体素质。在“停课不停学”中,使学生养成静心学习、积极思考、自制自律、反思提高的良好习惯。

三、榜样、力量。给学生分享同样因疫情隔离在家的普希金和牛顿的故事,是他们明白,宅家不是闲居,而是大有作为。

1830年秋天,因霍乱爆发,交通阻断,普希金被迫在一个村子里待了3个月。他利用这段时间,创作了6部中篇小说,27首抒情诗,还有著名的戏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其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件事被称作“波尔金诺之秋”,成为作家丰收时期的代名词。

1665年的伦敦,一个年轻人同样因为疫病休起了长假,同样的“停课不停学”。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研究成果,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人类对数学、光学和力学的认知。这个年轻人叫艾萨克·牛顿,这一年他才23岁。今天人们熟悉的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其实都开启于牛顿在老家的“自我隔离”时期。也许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但如果没有付出的那些汗水,再多的灵感也无法成就这两位巨人。

如今,我们同样面临疫情,普希金和牛顿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大家在学习间隙可以远眺,看看温暖的太阳、看看蓝天白云,夜晚仰望星空、看星星看月亮,进行遐想,通过读书了解宇宙的奥秘;可以自制积木搭建心中最想要的房子,最喜欢变形金刚;可以画画自己家的平面图,测测数据,算算家里的室内面积;可以用豆芽菜摆出不同姿态的人,合理安排时间,积极观察思考,使学生懂得即是呆在家里也能有所收获。

、自律、担当。“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自觉自律、懂得责任担当的良好时机。

线上学习,没有老师监督,仍然能够自觉学习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这种学习方式最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品质。在线学习是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考验,“管住自己,自觉学习”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网课是最公平的学习平台,所有学生面对同样的教学视频和作业,比的就是自律。老师应引导同学们静下心来,养成自主自律的良好习惯,懂得责任与担当,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五、理想、爱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去。

在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我们每天都被太多太多的“逆行者”深深感动着。大年三十,白衣战士和解放军战士逆行而上,奔赴武汉,不惧安危,用生命与病毒作战;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这场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的战斗中,已经连续战斗了一个多月,而同为医生的妻子在另一家医院却不幸被感染;84岁的钟南山院士,劝告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坐上了去武汉的列车,奔赴疫情最前线;李兰娟院士已73岁,在武汉防疫第一线每天只睡三小时,带领团队用最专业的医学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医护人员狙击疫情……这群“逆行者”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国的脊梁,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这才是孩子们应该追捧的最耀眼的“明星”!

作为老师,我们要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去,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服务祖国、献身祖国的中国脊梁!

这次疫情,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强大的号召力,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是我们更加热爱的我们党,我们的祖国;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美丽是因为有每个中国人雄齐的梦想。

朱永新教授认为,在疫情之下,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他说,“面对这次灾难,我们要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能不能把灾难当作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我非常欣赏朱教授这一观点,的确这本由疫情日期生成页码的、生动而深刻的活的教科书,正是我们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最好时机。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