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00后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关政策对于网络游戏怎么管理呢?

民間荊竹


首先,作为一个玩家,我认为一有空就玩游戏的人也就那样了,没什么可说的,游戏作为一个娱乐活动在我看来是最佳的选择,唱歌你未必找得到一起的小伙伴,而且你还不能一直唱,就算是麦霸也要偶尔给别人让位一下,打球也不好凑齐那么多人,看电影,排片也未必是喜欢的,反正能想到的娱乐活动基本上是找不到一个能够比游戏强的,而且游戏还真的是好玩,所以消遣娱乐第一选择是游戏,这个绝对没毛病。

但是一有空就打游戏,不合适,学习一些东西提升一下自己,关注下新闻(非娱乐八卦类)了解一下时势政治,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玩玩,如果大家都有时间的话,这些都是可以提升你生活品质的选择,游戏可以让你获得很高的游玩体验,但是对你的生活并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即便你王者荣耀带妹上王者找到了女朋友,结婚你需要的也是钱,而不是你的王者意识。

工作学习累了,或者找不到朋友一起出门活动,我首推你们打游戏,相信我,真的好玩,但是把空余时间全部投入在游戏上忽略了其他一切,这样的人怎么看?

废了!


煜茗丶


00后都很沉迷游戏,我的观点是:自制力强的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兼顾学业,是不能算沉迷的;但如果自制力弱,没有限制地玩游戏,比如像题主提到的那个男孩子那样,主次不分,把游戏看作生活的全部,那就属于沉迷了。

正如一部分80后沉迷武侠小说、一部分90后沉迷电视一样,00后的孩子里,沉迷游戏的只占了一部分,至少在我看来是不能用“都”来概括的。

自从网络诞生开始,这样的现象是不可完全避免的。青少年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靠成年人的正确引导,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和游戏的双面性,减轻网络和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中小学微机课上也可以做些努力。比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些正确的观念。

当然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在劝导的同时以身作则。如果一个家长一味呵斥孩子上网、打游戏,自己却时常在孩子面前无节制地刷短视频、开黑,这样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同理,咱们在子女的面前玩游戏,刷视频,却教育他们,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碰,他们心里该怎么想?所以,所以家长还是要正确引导。不能一味的制止。



小王你也来了啊


沉迷网络游戏肯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刚开始我们家的00后,只玩些小游戏,成绩优异,年年三好学生,家里奖状都贴满了墙。一直是大家学习的对象,或许就这张光荣榜,让她迷失了自我。虚荣心膨胀,后来渐渐的受同学们的影响,知道了王者荣耀。一发不可收切。

平时同学们一般的话题她也说不上话,成绩好也受到孤立?唯有游戏里让她成为优异者,成绩慢慢下降,降到本可以被录取到重点中学的她,勉强上了个三流高中,老师很敬业,她还是活在游戏里。经常深夜里看她在客厅里,玩的不亦说乎,只有在数落下,才会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回卧室睡觉💤

赶紧开学吧!学校里不让带手机。

网络游戏还是要有点整改措施

否则会耽误孩子一生

有的游戏过于血腥暴力

沉迷于此

网络上因为要钱打游戏杀亲人的比比皆是

控制和引导必须滴




故梦难回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游戏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网络游戏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具国家有效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

建国家级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

近年来,大型游戏厂商开始尝试构建多种技术手段,以预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各类游戏防沉迷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利用人脸识别、实名校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等技术手段对青少年用户的游戏时长和付费行为进行管理。

目前各大游戏厂商自研的游戏防沉迷系统,尽管有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数据孤立、自我监督的问题,并未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我在调研时了解到,有的学生在手机上下载了18个游戏。在这种情况下,单一游戏厂商建立的防沉迷系统,显然是失效的。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情况。

  1. 是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目前,游戏用户实名注册方式包括手机号、微信号、身份信息等多种方式。但实际使用中,不少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号、微信号注册游戏账号,导致针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制度难以真正落地。为此,《通知》要求严格实名注册,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
  2. 是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具体标准主要是从合理分配未成年人日常作息时间角度提出,除去正常睡眠、学习、用餐及文体活动时间外,区分节假日和其他时间,对游戏时段时长予以限定。这一规定既是对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的要求,也是对监护人履行未成年人监护义务的指导。

3.是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主要参考《民法》总则中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以及有关方面就家长对孩子使用网络游戏消费限额意愿进行的抽样调查,并适当考虑目前未成年人实际付费状况。

4.是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随着网络游戏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在题材、内容、玩法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体验的问题。《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从多维度综合衡量,探索对网络游戏予以适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提示,帮助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等更好区分网络游戏,引导未成年人更好使用网络游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适龄提示并不等同于西方的分级制度,决不允许色情、血腥、暴力、赌博等有害内容存在于面向成年人的游戏中。

5.是积极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没有监护人的有效监督约束和陪伴陪护,有关制度的落实必然会大打折扣。


言白手游


大家好,我是王者阿海,就关于00后为什么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政策对于网络游戏怎么管理这个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1、00后自制力不足

00后作为未成年人群,自制力肯定是比不上成年人的,因而当他们接触网络游戏这样的新鲜事物容易迷失自我,从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2、家长忙于工作,疏忽对小孩的管教

现在的0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需要外出工作赚钱养家糊口,所以把小孩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辈去看管。对于这样的处境,父母为了不使小孩完全脱离自己看护,一般都会选择给小孩买一台手机。一台手机对于未成年的00后来说,最大的作用不是打电话,除了家长也没什么人会给小孩打电话了,那么手机就成了00后游戏娱乐最好的工具。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心智未成熟的小孩长期利用手机打网络游戏,日渐形成了不良的习惯,慢慢的就会沉迷其中。

3、00后处于青春期,爱与朋友攀比游戏段位的高低

众所周知,一个人处于青春期的时候是最容易产生攀比心理的。当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要好时,会产生妒忌的心态,对朋友的攀比心理会更加严重。例如,一个处于青春期的00后被别人说你的《王者》段位只有砖石,我都已经王者段位了,相信他会处于愤怒的边缘,那么他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冲击更高的段位,这样使得00后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是自己沉迷其中。

4、出台强制政策干预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

国家政策是对于干预这样的案例最好的方法,任由00后无节制的玩网络游戏,只会使中国的新生代产生消贷感。据我所知,腾讯游戏出台了一个应对00后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的好方法,那就是游戏时间超出2小时将会被强制下线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能有效的减少未成年人玩游戏,其它的游戏公司也能出台类似的政策使得00后脱离网游的毒害。国家也可以出台相关强制政策,要求游戏公司不得收取未成年人的充值,不得放纵未成年人过度游戏等。

以上是本人对相关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足欢迎评论指出。


王者阿海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是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因而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是针对上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2007年7月16日起正式投入使用。核心内容: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的2小时游戏时间为疲劳时间,在此时间段,玩家获得的游戏收益将减半。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即为不健康游戏时间,玩家的收益降为0,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收益为0,指无法获得游戏中与游戏角色成长升级相关的所有数据和包括道具、装备、虚拟货币等在内的虚拟财产。


了帆游戏解说


大家好!我是小笑快乐游。

1.关于一些00后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呢?

我来说一下,对于网络游戏,我看法中立,因为很多小孩子天性就是贪玩,控制力又差玩游戏会给孩子一种愉悦又放松的感觉,只有傻子才会拒绝一种愉悦又放松的东西。

比如就像大人们喜欢打麻将一样,孩子喜欢玩游戏,没有区别的。

2.有关政策对网络游戏怎么管理呢?

目前,网络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已经推出实行,实名制的意义是根据注册玩家的资料进行年龄段游戏特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满十八岁的用户受到游戏防沉迷系统限制:

累计游戏时间3小时,游戏收益减半。

累计游戏时间5小时,游戏收益为0

这样可以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

问题回答结束。


小笑快乐游


小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有的孩子玩游戏,甚至毁掉了家庭幸福,确实让人痛心。

但我认为还是有管理办法的,例如网络游戏都应该实名认证,小孩子在注册账号时,应填写家长的身份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小孩子每次玩游戏时,游戏商都应该发信息给家长,这个不难做到,只是黑心游戏商为了节省成本。

其次如果游戏时间过长,需要让家长,进行面部识别授权,像某付宝一样,家长授权后,才能继续玩,这个也不难做到,就是提高了成本。


Q咩咩


现在的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这就导致年轻人更加喜欢通过游戏游戏,但是过分地痴迷于游戏,这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所以很有必要预防和制止,之所以游戏吸引力很大,和孩子痴迷于游戏,都和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游戏的高度自由度,让孩子更想成为一个英雄

在游戏中不单单是孩子很享受,这种游戏带来的快感,也很喜欢享受游戏中的场景,这些游戏大多是由游戏公司投入巨大的资金来优化,所以完美的游戏,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堂,他们还享受游戏中的场景,自己在休闲中或者是在竞技中,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正是这种观念的形成,更加重了孩子对游戏的痴迷程度。

2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父母更应该制止和劝导

青少年自制力原本就低下,很多人都经受不起游戏的诱惑,对青少年而言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一切,像这种过分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做法,就过于放纵了,所以这个时候,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劝导而不是断绝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方式,我们都知道,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父母更应该积极地引导孩子,让他们有时间限度的玩游戏,而不是被游戏所操控。

3青少年重视在教育而非制止

一些父母都简单粗暴地处理,孩子爱玩游戏,就不让孩子碰电脑,其实这种方式本身就不太好,毕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对于青少年,父母更应该明白如何去积极教育引导孩子。

青少年对孩子的痴迷很大程度上,都摆脱不了天性的原因,父母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很影响孩子对游戏的看法,好的父母应该是积极地引导孩子规范游戏行为,而那些简单粗暴地制止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合适的


千浔游戏解说


中小学生对网络、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的人群等大多持积极看法,这说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被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有超过半数学生态度鲜明地表示喜欢网络游戏。这意味着成年人必须用接纳的心态对待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喜爱,要认识到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快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年人应从儿童权利的角度看待青少年与网络游戏的接触。

只有“乐孩子们所乐,忧孩子们所忧”,才能在关系和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接纳并不意味着放纵,成年人还需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与管理,培育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与休闲素养,使“00后”从小养成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

维护儿童权利,“去功利化”看待网络游戏

认识到玩网络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就要理性地看待网络游戏,而不应将中小学生的娱乐活动功利化。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小学生更喜欢竞技类的游戏,最不喜欢的是教育类游戏,这说明追求快乐是孩子的天性,好玩才是硬道理。竞技类游戏刺激、好玩,包含着竞争、策略、操作等要素,使人们在紧张的游戏对抗中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等得到多方面锻炼,从而获得快乐,释放压力。而教育类游戏大多是为着某种明确的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虽然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是往往更重教育性。然而,人类游戏的最根本目的是娱乐。因此,成年人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快乐需求,不要让孩子的休闲时间过于功利化。当我们想让孩子的休闲生活“有意义”时,要先让他们玩得“有意思”。

功利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成年人经常用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能玩游戏的标准,成绩好爱玩多久玩多久,成绩不好就不许玩游戏。这些都是成年人忽视儿童权利,把儿童娱乐时间功利化的表现。成年人不应把成绩作为亲子沟通或孩子是否能接触网络游戏的砝码。家长对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引导与监管,要保持一定的原则,建议家长们既要允许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又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确立玩游戏的规则与时间,使孩子从小养成理智健康的娱乐习惯。

构建积极的朋辈关系,帮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

中小学生大多是从同龄人那里获得游戏信息,最支持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群体也是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这样的同辈群体。这说明在游戏这一话题上,同辈群体之间的影响非常强大。网络游戏也是青少年进行同辈交往的谈资,中小学生有时是在与同学或朋友谈论游戏中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有的中小学生甚至为了得到同伴认同而去玩网络游戏。在青少年时期,获得归属感和友谊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任务。在与朋友交往的得意和失意中,少年的幸福感、友谊、归属感逐渐得以形成。如果少年时期未能成功地建立亲密友谊,他们就会体验到痛苦的孤独感,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降低。这说明,一个对网络游戏具有正确认知的朋辈群体和积极友善的朋辈关系,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关键的。

因此,当家长或老师看到、听到孩子在与朋友们交流网络游戏话题时,应坦然面对,不要暴跳如雷,因为这是孩子们之间在“确认眼神儿”,是他们建立友谊的基础话题。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尤其是与那些具有正能量的小伙伴交往。成年人也要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些同龄人交往的平台和机会,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天地、小秘密。例如,可以依托学生兴趣社团、社区青年汇等组织,在老师和专业人士的引导下,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构建积极向上、良性互动的朋辈关系,从而互相帮助、互相提醒,避免错误的网络游戏认知。

结合“兴奋点”,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沟通重要话题

网络游戏是孩子的“兴奋点”,但却是成年人的“痛点”。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家长却对游戏闪烁其词或闭口不提,甚至提起网络游戏就生气发火,那么无疑与孩子之间少了一部分重要的沟通内容。

如果家长只重视与孩子进行成绩、名次等方面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快乐、友谊、情绪等问题,这种沟通就会成为“伪沟通”——也就是说,家长滔滔不绝与孩子聊了半天,而孩子并不认为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他们只感觉是在被教训。中国有句古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沟通质量好,孩子在网上的娱乐活动也会更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如果沟通质量不好,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两代人对彼此的关系都会感到“疼痛”。因此,成年人应结合孩子的兴奋点,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沟通的重要话题。成年人也应认识到,喜欢网络游戏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青少年基本的休闲需求,无论成年人支持与不支持,喜欢与不喜欢,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天生亲近感“就在那里”。与其激烈反对,不如因势利导,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共娱、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桥梁,与孩子在游戏中度过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陪伴是最好的管理,何不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共娱的活动

当前,家长们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主要监管方法是控制时间、费用、设备等,而告诉孩子一些网络游戏信息、与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家长非常少。由此可见,成年人对孩子与网络游戏的接触,规定、监督、限制远远高于对孩子的支持与陪伴。

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娱乐的重要内容,家长们不仅要对孩子的游戏时长、花费等娱乐习惯进行管理,还要把游戏作为亲子陪伴的重要活动,不妨与孩子一起玩玩网络游戏。如果孩子愿意与家长一起玩网络游戏,说明这是家长的“福分”,说明在这个家庭里孩子与父母是亲近的,亲子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家长如果只监管不陪伴,既缺少了两代人沟通的话题,也易与孩子形成隔阂。陪伴是最好的管理,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玩游戏,既是很好的亲子项目,又可以在与孩子的玩乐中了解孩子的兴趣、交友、情绪等问题,从而引导孩子合理娱乐。

提升教育智慧,构建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

其实,家庭教养模式对中小学生接触网络游戏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例如,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对网络的认识更理性,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里的孩子玩游戏时间更长、花费更多,沉迷网络的比例更高。这是因为,亲子关系好的家庭,父母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也能更好地听从父母的建议,在网络游戏时长、花费、类型上都能更理智。而且,民主型家庭长大的孩子,更自信更独立,成长中遇到问题也能更积极地请求家长帮助,而不至于把网络游戏作为逃避成长问题的“避风港”。

因此,建议家长们多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与孩子和谐相处,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构建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休闲习惯,既享受娱乐的权利又不伤害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