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必讀的五首詩,每一首都藏著一個千古名句

葉嘉瑩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關心面越廣,他作品的生命就越豐富、越博大、越深厚。”

有“詩中聖哲”之稱的杜甫,無疑是這句話最好的明證。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的一生飽含血淚,他滄桑滿目,臉上總是佈滿憂國憂民的愁緒,他不超脫,也不自在,可他因此而足夠偉大!

杜甫一生必讀的五首詩,每一首都藏著一個千古名句


1、 少年意氣,風姿勃發——《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公元735年,23歲的杜甫赴東都洛陽參加科舉,卻落第而歸。當時杜甫的父親在袞州做司馬,他於是決定赴袞州省親,開始齊趙之遊。

那時的杜甫尚少年意氣,風姿勃發,一次落第並沒能摧毀他的信心。在五嶽之首的泰山,他慷慨地吟出自己的浪漫激情與壯志雄心。

杜甫一生必讀的五首詩,每一首都藏著一個千古名句


全詩由“望“字著筆,從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抒發著自己傲視凌雲的志向。

他躊躇滿志地許諾說:

總有一天呀,我杜甫一定要登上泰山絕頂,俯瞰群山,眾生皆小。

2、長安謀官,倍嘗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節選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天寶六年(747),唐玄宗下令,要天下有才能的人都到長安來應試。

抱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杜甫也迢迢趕到了長安,但結果卻是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所有應考士子,竟然無一得中,全部落選。

原來,這是權相李林甫的一場計謀,他為了顯示唐玄宗的聲名,便導演了這樣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

科舉不成,杜甫只得轉而求助權貴,每日裡到處投贈干謁,嚐盡了炎涼世態。

杜甫一生必讀的五首詩,每一首都藏著一個千古名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杜甫覺得自己,就像一隻折斷了翅膀的鳥兒,無力地從天空墜落;又像一條卑微而心比天高的鯉魚,一次次拼盡全力也無法躍過龍門。

3、 山河破碎,沉痛長鳴——《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次年六月,潼關失守,唐玄宗倉惶西逃。

那時的杜甫,在聽聞太子李亨即位的消息後,便連忙將家屬安頓在都州,然後隻身一人去投奔朝廷。

卻不料剛走到中途,就被叛軍抓獲,解送到了長安。昔日“萬戶搗衣聲”的長安城,如今卻是一片衰草連天,林木荒蕪。

杜甫一生必讀的五首詩,每一首都藏著一個千古名句


杜甫看著那一片花兒垂淚、鳥兒哀鳴的景象,不覺滿目悽然,淚溼沾襟。

4、登高望遠,遍佈滄桑——《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公元763年,歷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但這一場空前的禍亂所帶來的傷痛卻無法輕易彌補。

那時的杜甫年已五旬,憂愁已讓他過早地老去,霜發滿頭,眼眸間是無法掩飾的滄桑。

此後的詩人一路漂泊,從成都、嘉州、渝州、雲安,一直到公元766年,杜甫才終於定居在了夔州,在這裡他寫下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杜甫一生必讀的五首詩,每一首都藏著一個千古名句


詩人獨自登上了高臺,聽著那無邊落葉蕭蕭而下,看著那不盡長江滾滾東流,猿聲悽切,詩人的心也愈加悽楚。

他想到了自己少年時的凌雲志向,想到長安謀官時的坎坷苦辛,想到國破家亡時的刻骨沉痛,想到晚年漂泊、流落異鄉的孤寂落寞…..

那樣長久的一世,那樣短暫的一生,那種滄桑與悲涼,又哪裡是一杯濁酒可以消磨掉的呢?

5、一生心事,盡付於此——《蜀相》


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寫在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第二年遊覽武侯祠時所寫。

在這首詠古懷史詩裡,杜甫對蜀漢丞相諸葛亮予以了足夠高的評價,對他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對他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惋惜。

杜甫一生必讀的五首詩,每一首都藏著一個千古名句


可是詩人想表達的僅僅是對諸葛亮的惋惜嗎?

不是的,他也是在惋惜自己,惋惜自己半生的無成,惋惜自己才華的空負,惋惜自己遍體鱗傷的一生。

《蜀相》裡,短短56字,凝固著的何止是一個人的一生,更是另一個人畢生的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