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黌陽洞遺址,位於淄博市淄川區龍泉鎮北旺村村東農田南端的斷崖上。為一天然石棚,洞坐北朝南,原洞深100餘米,現大部坍塌。洞前有兩棵刺槐分立。當地流傳遼邦將北宋名將楊繼業屍骨存於此處,孟良曾來此盜取屍骨。現此洞已改建成村公墓,村民死後葬於此,現洞口已被封堵。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黌陽洞遺址南有一片楊樹林,南為淄川南過境線公路般河路,西150米為龍泉鎮北旺村,北為農田。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龍泉鎮般河路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龍泉鎮北旺村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楊家將一口金刀八杆槍,對宋朝的貢獻很大,當然我們對他們的崇拜不僅僅由於他們的悍勇,而是由於他們對國家的忠誠和那份愛國的赤子之心。

楊繼業在攻打佘王城時遇到了他的妻子,也就是佘太君。後來佘王城被遼軍攻破,楊繼業發兵來救,卻沒能拿下。當時遼國的蕭太后這個女人,她不僅有男人的胸襟,還有男人的韜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她知曉各類兵法甚至旁門左道,在她的巧妙佈陣下,宋朝軍隊只得如潮水般撤退,楊繼業也跟隨前行,他們最終來到兩狼山處,卻發現自己中了計,這裡才是蕭太后佈置下的奇陣,而他誤入其中只能束手就擒。

楊繼業不願意做戰俘,也不願意被別人砍殺,他帶著兩個兒子衝上山坡看到三個大字“李陵碑”,頓覺是一個上天的預示,說明自己將魂斷這裡,他思來想去,一頭撞死在石碑上。

這是蕭太后的安排,她也太富有心計了,她是想要勇猛的宋將為她服務,而楊繼業卻只想到不能像李陵一樣千古蒙羞,還不如以死明志,保全名節。在正史中,楊繼業是被俘不屈,絕食而死。無論是慷慨就義還是戰死沙場,都非常壯烈。楊繼業自殺後,他的兒子回頭看到父親目呲欲裂,死得很痛苦,心裡很受震動,抱著父親的屍體跟敵軍拼殺,有萬夫不敵之悍勇,然而還是寡不敵眾,兵敗身亡。

楊家將的男丁就剩下楊延昭一個人,可謂滿門忠烈,都為保護國家而死。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楊繼業戰死沙場後,蕭太后很為他的忠烈所感動,所以將他們的屍體運到黌陽洞安葬,好讓他不要暴屍荒野。

古人傳統,覺得人死後都要回老家,安葬在故土老家才能入土為安。楊繼業託夢楊延昭,囑其取回。所以楊延昭命盂良往遼邦黌陽洞盜取其父楊繼業屍骨。焦贊也暗隨至洞,孟以為是敵將,用斧劈死。當孟發現時,哀痛不已,後悔莫及。乃將楊、焦遺骨交老兵送回,自刺於洞前。

楊延昭知道這事也很懊悔,加上看到父親的屍體更加悲痛,結果病情嚴重,一病不起。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楊家將的故事我們不需要太較真是否真實,只需要體會漢民族這種抵禦外敵入侵的抗爭精神,很多人說漢民族骨頭軟,其實並不,漢民族只是不愛找事,但不表明好欺負。無論故事的真實性如何,我們要始終銘記愛國並不只是說說而已,楊繼業自殺殉國是一種愛國表現,兒子戰死同樣也令人敬佩,如今國家安定的我們卻不能忘記這種情懷。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龍泉鎮北旺村黌陽洞遺址,已不被人知道,淄川文化遺產文物卷有詳細記載,朋友們,如果感興趣,可以到此處去親眼目睹。

淄博淄川 龍泉鎮北旺村有個黌陽洞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