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没有得诺奖?

雷伯心语


1. 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国家设立,在那样一个年代,西方文明至上,难免以西方主导的价值观来评判作家以及作品的好坏。

2.诺贝尔评奖体系中,对作家的有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获得诺奖的长篇小说等一类的比较多。鲁迅视文章如匕首,讲究思想批判和社会效应,中短篇较多,长篇减少,体系评价上未必占优。

3.鲁迅先生有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写作体系,这让其声名鹊起,他本人并没有迎合诺奖。

4.诺奖本身尤其设置体系也有短板和不足,尤其是狭隘民族思维,鲁迅生活的年代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战乱纷仍,弱国无外交,也影响了对其评价。

5.诺奖只是体现一个作家或者作品的某一个方面,不获得诺奖也不影响鲁迅先生的伟大。


月白风best


首先,我们要知道是鲁迅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我觉得他完全有能力可以得奖(个人观点)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回归到为什么他拒绝提名?

上世纪30年代,鲁迅写过一封给学生台静农的信,里面很清楚的表达了他关于诺贝尔奖的看法: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请你转至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

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未名社出版物,在这里有信用,但售出似乎不多。读书的人多半是看时势的,去年郭沫若书颇行,今年上半年我的书颇行,现在是大卖《戴季陶讲演录》了,这里的书,要作者亲到而阔才好,就如江湖上卖膏药者必须将老虎骨头挂在旁边似的。

还有一些琐事,详寄霁野信中,不赘。

讯上九月二十五日

看完这封信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3点原因。

中国文人还不配

不仅仅是自己不配,乃至全中国的文人也不配。他不想因为肤色的原因,而被别人同情、怜悯,以此来获得诺贝尔奖。

怕影响自己的创作

鲁迅的风格本来就是依据他所见之中国,所以他没有写过长篇。在那个时期,他怀疑自己已经没有创作能力了,或者说得了奖之后会影响他的创作风格。拿了奖还有一个负担,故而还不如不去。

读书的人多半是看时势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爱看他的文章,或许只是因为这段时间他的名声比较大。如果哪一天他落魄了,大概也不会有人看他的书了。这和得奖没得奖关系不大。

不过,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客观因素,虽然说提名了也不一定就能拿到。可是我们也得认识到,那个时期中国白话文学还不够成熟,鲁迅先生并没有创作出长篇小说。

其次,欧洲之外的文学不受重视。以近代日本为例,日本在明治、大正年间也有很多优秀作家,但没说都拿了诺贝尔奖。

最后,我还有一些话想说:

有些人毕业10年了,还是在炫耀自己当年考上清华,这就说明考上清华已经是他人生的巅峰了。

有些人二三十多岁了,而还是在回忆自己的初恋,这只能说明初恋已经是他见过最好的女孩了。

有些人获得诺奖,会感到诺奖重于自己的作品,有些人即使获得诺奖,也只是对作品的一点粉饰。

像鲁迅这样子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大家还有很多,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人文类的诺奖很高贵吗?(没有抬杠的意思,当然我是拿不到)……我的意思是,就算没拿诺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类作家的作品地位——卡夫卡、乔伊斯、契诃夫、卡尔维诺、博尔赫斯他们都没拿诺奖。

综上,大家应该了解到了为啥鲁迅没得奖了。总之,我们不要再纠结有没有拿诺奖了,多读多学就是了。


湘大唐小生


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中国的文学作品被翻译到西方国家的太少。影响力也少。

中国文学系统和外国文学的系统有所不 同,因为文化间的差异,很难让外国人接受,而诺贝尔的评审们的观点大多是西方文化熏陶下的 ,鲁迅的文章写的好是一定的,但未必符西方评审的观点。鲁迅在学术上还是很谦虚的,他认为当时国人还达不到的诺贝尔奖的实力,曾经接到过邀请,他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他认为当时国人还达不到的诺贝尔奖的实力,所以他拒绝了。不过如果当时他接受也不一定就能获奖,那年的淘汰率很高。也有创作很多优秀的作家被淘汰了。作品老舍、沈从文都曾进入过评委的眼帘,但因为过世而没有获得。

以下是诺贝尔文学奖四点原则

诺贝尔文学奖第一原则:

诺贝尔文学奖第二原则:作者的洞察力。

诺贝尔文学奖第三原则:作者的语言技巧。

诺贝尔文学奖第四原则:为中文小说和戏曲开辟了新路。





欧阳润泽


鲁迅是中国文坛大师,也是世界文坛大师。鲁迅没有获得诺奖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一、鲁迅没有写出长篇小说,诺奖按小说评奖一定要有长篇力作。二、鲁迅没有长诗和系列诗作,更不能按诗歌类评上诺奖。三、鲁迅的杂文,堪称世界一绝,诺奖没有这个类别,也就与诺奖不沾边。

鲁迅称自己不配,梁启超也不配。梁启超的作品我读得少。鲁迅自己的评价也是客观的。

有人说,把鲁迅三方面的文学成就加起来,也够诺奖。鲁迅杂文方面的成就,是在当时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而形成的,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力也不好说。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过是中国文坛的胜利!这些年,有人骂莫言,随之有人跟着骂得很凶。我在想,骂莫言的人,是否读完莫言的作品,是否真正研究过莫言的作品,是否真正读懂莫言的作品。当然,我也不是说莫言的作品完美无缺!

我的时代需要鲁迅这样的大家,需求更多中国气派的大作!


传记人刘帮


鲁迅为什么没有得到诺奖?

我不是文字评论家,但读过鲁迅作品,他的文风充满了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用词讽刺,嘻笑怒骂甚至有点尖刻,在当时文坛上就有不少寃家对头,更不受旧社会当局接受,诺奖也有政治倾向的,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鲁迅得不到诺奖就可以理解了,但鲁迅的文学精神在文坛上仍具有重要地位!


浦江船长


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国家设立,在那样一个年代,西方文明至上,西方主导的价值观来评判作家以及作品的好坏。

一种奖项的评定主要有种原因,一是看人们期望的作者,对此奖是否有兴趣;二是看想参评的作者,其作品的三观等,是否与评委们的三观等是否吻合。

鲁迅当年未获奖,据说是不愿参评。.诺奖本身尤其设置体系也有短板和不足,尤其是狭隘民族思维,鲁迅生活的年代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战乱纷仍,弱国无外交,也影响了对其评价。

鲁迅先去曾经说过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愿意去挤,还是有的。





回忆经典的美丽好时光


背景:一九二七年,瑞典考古探险家到中国考察研究时,曾与刘半农商量,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由刘半农托台静农写信探询鲁迅意见。这年九月二十五日,鲁迅便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这封信。

静农兄: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摘自《鲁迅全集》第十一卷第58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毕竟话少呀


作为跨界巨匠,弃刀从文,鲁迅作品多次选入我们的课文。即使未获奖,但对文学界的影响,丝毫不减。

没得奖,最主要原因还得从他的牛气说起,直接拒绝被提名的机会。

上世纪20年代末,斯文海定来到中国,准备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被跨界巨匠婉拒,并附上一封信: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纵观全球,提名诺奖,但终其一生,未获奖的不在少数。

诗和远方有的时候高于生活的苟且!


箱子Booth


一种奖项的评定主要有种原因,一是看人们期望的作者,对此奖是否有兴趣;二是看想参评的作者,其作品的三观等,是否与评委们的三观等是否吻合。鲁迅当年未获奖,据说是不愿参评。



领袖诗人卢伟宗


鲁迅是直接拒接诺贝尔奖提名的。

一种说法是鲁迅先生只在国内出名,外国人不太熟悉鲁迅先生,肯定是不对的。

鲁迅不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还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真相是,鲁迅先生亲自拒绝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1927年,斯文海定从诺贝尔故乡到我国考察时,他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于是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鲁迅,在学术上还是很谦虚的,他认为当时国人还达不到的诺贝尔奖的实力。也即是,鲁迅自己拒绝了提名,原因是不想粉饰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