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去私访,跟一农夫聊了几句,为何气的将县令斩首了?

摄影维度361


纵观历代帝王,对待官员,朱元璋绝对是最苛刻、最残酷、最无情的一个。

朱元璋曾经公开表示,他这辈子最恨的一类人,不是杀人犯,也不是强奸犯,而是贪官。每每回忆起孩提时父母被活活饿死的人间惨景,他无不悲痛欲绝。


当年,淮西大旱之时,元朝政府曾经开仓放粮,然而救命粮经过官员的层层盘扣之后,到了百姓手里,连米糠都没剩下。当时但凡有口吃的,他的亲人绝不至于饿死,说不定他也不会造反。

朱元璋对贪官恨的咬牙切齿。朱元璋规定,凡官员贪污超过60两,就要予以惩处,并且刑罚的措施非常残酷,有斩首,有凌迟,有挖心,有剁手脚。

不仅如此,朱元璋给官员开的工资也是异常的低,明朝一品大员的工资800石粮食,随官职大小依次递减,到了七品县令,就只有150石粮食了。


按照当时的物价,一石粮食大约相当于一两白银,也就是说,七品县令辛辛苦苦一年只能挣150两银子。相比之下,宋朝七品县令一个月的工资就是90两,宋朝两个月工资就比明朝一年的都要多。

明朝官员挣扎在贫困线和死亡线之间。

朱元璋还规定,百姓可以直接检举揭发腐败行为,一旦发现官员有贪污行为,可以立即将犯罪分子押送京师,凡阻拦者一律同罪。

这不,这天天气大好,朱元璋就想出去了解一下官风民情,为了体察真实民情,防止走漏消息,朱元璋谁都没告诉,他装扮成员外的模样,带着刘伯温以及几个贴身侍卫就出发了。


到了郊外,朱元璋发现庄稼长势良好,绿油油一片,心情大好,看来今天指定有个好收成啊!

朱元璋夸赞道:“今年年景不错啊,看来这个地方官治理的不错,值得表扬。”

一旁的刘伯温附和道:“还是皇上您治理的好啊!”

朱元璋龙颜大悦,心里美滋滋的,这时候,他们看到有个老农正在锄草,朱元璋就让人把老农叫了过来,他要亲自问询一番。

老农过来了,朱元璋和颜悦色地问道:“老人家,今年年景不错,风调雨顺,日子是不是越来越好啦?”

“好个屁!”老农不听此话则已,一听来了气了,接着吐槽道,“粮食收的再多也没用,还不够交税的。”


朱元璋脸色沉了下来,继续问道:“老人家,现在大明已经减税降费了啊,税收已经减了又减,降了又降,现在只需缴纳一成就够了!”

老农说道:“政策是好政策,可是俺们这不执行啊,俺们这还是按照元朝执行的,一律缴纳五成啊!”

“岂有此理!”朱元璋暴跳如雷,“走,老人家,随我一同去县衙,我当众办他!”

老农吓了一大跳,心想这是何许人也,口气居然如此之大。

到了县衙,朱元璋亲自审讯了县令,县令吓得魂不附体,当场供认不讳,朱元璋就把县令咔嚓了!

老农举报有奖,朱元璋赏了他十两银子,老农屁颠屁颠地回去了。


一半秋色


朱元璋在大家的印象里总爱微服私访,只要是去微服私访,就绝对能查出事情来。这时候摊上谁,谁就该倒霉把命给交出来了。

我们先说朱元璋巧遇农民的故事。

那一次正好是天气转暖,老朱在皇宫里坐不住了,他要出去看看,民间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了?还有庄稼是不是成熟了呢?

本来这一路上,朱元璋看到把头都压弯的麦子,迎着金灿灿的阳光,还是满心的喜欢的。

但是,当他见到一个老农的时候,听了老农的一番诉苦,气就不打一处来了。

原来要朱元璋在和老农聊天的时候,听老农说,不要看这个庄稼马上就要大丰收了,但是能给自己留下的不多。

朱元璋有点惊讶了,朝廷也没有要上征多少呀,为什么会剩不多少呢?

朱元璋继续和老农谈话,最后他才知道,原来都是这个地方的县令在作祟。事情的真相是,当地的老百姓除了给国家上缴粮食,另外,还要拿出收成的一半来孝敬县令。

你说老朱听到这样的话,怎么可能不气的。

所以,他回去就把县令给处死了。他在想为什么这个县令如此的胆大妄为呢?

原来他的朝中有人,正是每年要孝敬他们。在加上有什么事,让他们平日也照顾自己一下,所以,县令就这样鱼肉百姓了。索性朱元璋就一查到底,把和这件事有关的所有官员全部给处死了。

当然了这个事情,是不是真实,就另说了。毕竟案情重大,朱元璋也不是喜欢随便杀人的人,他只杀该杀的人。

民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辞,这说明朱元璋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我们再说一个朱元璋杀瓜农的故事。

话说刘邦在一年夏天外出的时候,他碰巧走到了一片瓜田,然后看到了一个瓜农。这个瓜农看到跟随朱元璋的几个人,都是气度不凡。

所以瓜农就主动给朱元璋切了一个瓜,但是,瓜农发现朱元璋吃瓜的时候有一个特点。

别人吃瓜,都是拿起半个瓜来,用勺子挖中间的,开始向两边吃去。

朱元璋却恰恰相反,他是先吃边缘的,最后吃中间的。

瓜农因为不解,他就告诉朱元璋,吃瓜应该先吃中间,然后再吃边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吃不到边缘,就不想吃了,最好吃的部位,没有吃到,岂不是可惜了。

若是从中间开始吃,自然就不同了。

一个瓜只有中间的部位最好吃,这样你可以保证每次一口,都是当前瓜的最好吃的部位。朱元璋细细品味,觉得也是这么回事。

朱元璋又和老农说了很多话,他觉得这个老农很有见识。就想请他去朝中当官,但是,这件事被老农给谢绝了。他说祖上有规定,后人不能当官。

朱元璋只好悻悻而归,但是,走到了半路,他还是派了人来,把老农给杀了。原因就是这样的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始终是个祸害,留着不如杀了的好吧。

就这样老农也一命呜呼了,当然了这个故事,也仅仅是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汉史趣闻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苦大仇深的皇帝了,他出身贫民,当过和尚,放过牛,做过乞丐,吃够了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的苦,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就励志于整顿贪官污吏,只要贪污五十两银子以上,就被处以“剥皮植草”的酷刑。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见到一片庄稼长势喜人,可是却见一农夫对着眼看的丰收唉声叹气。于是上前问明缘由,农夫说“这田种的没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朱元璋大惊,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来。原来此地县令是朝中一名大员的侄子,靠着这层关系当上了县令,无视朱元璋的三令五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让农民交税,还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给他,农民最后连饭都吃不饱!


朱元璋向来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常以万钧之势给以雷霆之击!遇到这样的贪官自然也不放过,当县令被抓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朱元璋亮明身份立了吓瘫了。回京以后,那位朝中大员也因此被杀。

朱元璋对功臣和贪官污吏动辄就是各种杀!他杀了15万贪官,手段也极其残忍,虽然铁腕下大明出现了难得的清廉之风,但是树敌太多,依然有人知法犯法。在这一点上,相比雍正治贪,还是稍逊一筹。


墨梅逸清寒


这只是一个故事,正史中并无记载,但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劳动人民的心中是一位为民做主的好皇帝,毕竟所有的故事都不会是空穴来风,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朱元璋因为自己出身的原因,鼓励农耕、奖励垦荒、提倡移民屯田和军屯,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可以说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皇帝可以做到像朱元璋一样对农民经济生活如此关注。


这一天,朱元璋想出去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了,于是啥都不说换上常服,带上两个侍卫便出了宫。到了郊外看到长势良好,不由得内心一阵欣慰。

想着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收获,老百姓肯定都过上了好日子。这个时候一声叹息,打破了朱元璋的怡然自得。


朱元璋抬头一看,发现一个农夫在哀叹连连。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料定这其中有内幕,于是便询问起老农为何叹气不止呢?老农说到他们当农夫的,辛苦大半时间,可结果是好好的收成却不是自己的,这才叹息。

朱元璋一听,心中布满了疑云,在交谈一阵后,朱元璋才明白了来龙去脉。


原来是当地的县令上任后,多年来一直在压榨农民,每家每户每年的收成都要被当地县令给霸占一大半。如此一来无论收成多高,被县令霸占后,怎么都是不够一大家子生活的。

朱元璋明白过来了,他看到的只是表象,他们当农民的明着看守着一大片农田,可以让一大家子生活无忧的样子,可实际上,因为县令的原因,他们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不仅让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幼时家穷,曾为地主放牛,有过被压榨的经历,体验过底层的心酸苦楚,他对这些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于是在回宫后,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把县令给抓了起来,处以极刑。县令被抓时还哭爹喊娘的说要见皇上,在知道朱元璋来视察过他们县以后顿时面如土灰。当地百姓在摆脱这些贪官污吏后,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来。


像素说


我一直再想一个问题:《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主角应该换成朱元璋。如题主所问,类似的问题看到的太多了,朱元璋不是在私访,就是走在私访的路上。朱元璋闲着吃西瓜,或者和农民兄弟唠嗑,或者没事烧个酒楼,

所有看似无意却是有心的聊天,结果不是哪个贪官革职查办,就是哪个功臣人头落地。朱元璋有那么闲么?他管着全天下的事,然后天下所有的事都得靠朱元璋决策,根据不完全统计,从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仅仅八天内,朱元璋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两百份文件,处理四百件事情,基本上夜夜加班,朱元璋如果穿越到现在,整个一位劳动模范,每天忙的要死,哪有机会微服私访?

最不理解的是,微服私访除了名头好听,还有什么好?这恐怕是古代皇帝干的最危险的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朱元璋就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一旦乔庄打扮,没人认识你个皇帝,想怎么折腾你就折腾你。最可怕的是万一私访的事情泄露,有投机分子直接取而代之,或者被敌人知道行踪组织刺杀。还有一系列各种意外,遇到个流氓投头子欺负,或者不讲理的地头蛇,或者查办的贪官狗急跳墙,再或者遇到人贩子……总之皇帝不会轻易出宫,更别提微服私访。

答案来了,看到朱元璋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分辨事情真假,和农夫聊几句把县令杀头……可能么?在古代严重的封建等级中,农夫敢随随便便指出县令罪状,然后和一个陌生人侃侃而谈?除非这个农夫是锦衣卫!这种小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出来,津津乐道?因为贫民出生的朱元璋,深知老百姓的生活不容易,当了皇帝以后对贪官更是嫉恶如仇,毫不手软。他这种做法,深受老百姓拥护。于是杀的贪官太多,各种各样的故事被流传……


我不是易中天


朱元璋是农民出生,在元末民不聊生,有的人易子而食,朱元璋大哥、姐姐都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父亲也是苛政没有钱交税,没有吃的饿死。朱元璋因此进到寺庙里当和尚,当了两年和尚,寺里没有多余粮食,朱元璋不得已为吃的四处流浪化缘,几次差点死在士兵手里,最后朱元璋没有办法就参加红巾军。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提着脑袋拼命,骨子里还是为了吃饭,虽然后来网络大部分人才,杀死陈友谅、灭了张士诚,把蒙古人赶回草原,这让他认识到逼急了人们的可怕,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逼急了将会把他赶下皇位,不仅不能吃饱,还可能被杀。

朱元璋是很怕这种事情,所有在政局稳定后,他对武将们说,将帅可废,江山不可丢。然后找借口大杀功臣,汤和、李善长、蓝玉等。就是为了稳定江山,不逼反下面的人,底层人们吃半饱没有关系,但如没有吃的,铁定造反。朱元璋是明白这个底线,因此会对手下人很严苛,一旦有这样的事,这将是他不能忍受的。


Hickaizen


有关朱元璋的故事比比皆是,凡是朱元璋微服私访的,一定会发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看上去并不那么难发现,都是浮于表面的事情,难道朱元璋反腐的力度还不够,还是民间编造野史的人存心为之呢!


话说,这一天,朱元璋再一次化装微服私访,朱元璋实际上长的很丑,我认为他化装老百姓也能从他那张脸上看出他是谁!天气晴好,秋高气爽,空气中传来稻香的味道。

当走出京城到了城外,又是一番景色,到处都是稻田,沉沉的谷穗都深深地低着头,朱元璋看到如此情景,和属下说: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属下自然是唯唯诺诺:是是,皇上说的对。


就这么一边走着,一边聊着,不知不觉走了很远,远远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当微风拂过,稻花的香气迎面扑来,朱元璋于是站在田边:你看着稻子长势,今年能够大丰收,老百姓不会饿肚子了。朱元璋话音刚落,旁边站着的一位农夫用眼睛斜了一下朱元璋,说道:稻子长的再好,收成再高也不是老百姓的,老百姓改饿肚子还是饿肚子。


朱元璋听到此话,心里甭提有多不高兴了,自己正看着眼前丰收的稻谷,却被来了一句老百姓吃不饱,饿肚子的话,实在是扫兴,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朱元璋来到这位农夫面前:不知道老者你刚才的话什么意思?


老者忙答道:稻谷长势是不错,今年也能大丰收,但是政府的税收太重了,我们种的粮食有三分之二都被政府收税,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我们的,辛辛苦苦干一年,到手的稻米没剩多少,家里人口多的根本就不够吃,当然要饿肚子。

朱元璋大惑不解,现在朝廷不是已经减轻赋税了吗?怎么这么高!

老者答道:朝廷降税,抵不过县官老爷加税!


朱元璋听到此话后,急忙与老者告别,带着属下回了京城,到京城后,责成有司衙门进行调查,最终如老者所说,确实是县官为了自己私立,私自增加赋税,导致民众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吃不饱,朱元璋下令将县官处死。


一蓑烟雨任平生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当上皇帝的人,因为他吃过底层人吃过的苦,他懂得底层人民有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在他当了皇帝之后,他特别能体桖民情。

一旦有官员鱼肉百姓,这件事若是被朱元璋知道了,那是准会被杀头的。

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一朝杀掉的贪官,就有十几万。

可见,朱元璋是想杀尽天下贪官的。但是,我们单看他杀的如此多的贪官的数量,就知道杀尽贪官是不可能的。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家好不容易,学完圣贤书,走上仕途之路。这一路走来,不可谓不艰辛。就冲这个,人家当了官,也得那么意思意思得,弄几两银子花花吧。

最终,朱元璋不得不制定各种刑法,来处置他们。

只要你们为民请愿,贪污的不是那么多,还说的过去,那就放你们一马吧,毕竟生活不易呀。

但是,一旦遇到什么贪官巨盗什么的,朱元璋是绝对的零容忍,绝对的要杀头的。

这不是有一年,朱元璋又去民间考察民情去了嘛。

正好那时候是麦收季节,金灿灿的麦子,在阳光下看起来十分的喜人,朱元璋也为农民有个好收成而感到高兴。

可是,当朱元璋遇到一个农民的时候,这个农民望着即将丰收的麦田,却是愁眉苦脸,望而兴叹。

朱元璋很是不解,他想了解了解,为什么面对大丰收的时候,农民脸上没有喜色。

于是,朱元璋就和农民聊了起来。

这一聊天,朱元璋听到后,自是气愤不已,他恨的是牙痒痒,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敢如此的鱼肉百姓。

原来呀,朱元璋得知,这个县里的县令,仗着朝中有人,竟然对人民横征暴敛。他们不但让农民正常的交赋税,而且还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给他。

这也就是说,农民基本上一年多的收成,全部都上交了。这样的人朱元璋不杀他,难道留着他过年嘛。

索性朱元璋就把这个人,和朝中的那个和他有关系的大臣一起给送上了屠场。

一般朱元璋遇到这种事,都是选择杀。

当然了朱元璋若是遇到好的人,他也会提拔重用的,正如有一年他在避雨的时候,和一个叫董茂的人聊了起来,他觉得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对事物有看法,有见解。索性,就提拔他为千户了。

总之,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爱恨分明的响当当的汉子,就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就是贪官眼里的恶神。


史学达人


这种故事,听听也就罢了,一看就是编的。

要知道,古时候,也是有“自媒体”在哪里胡说八道,吸引眼球,不定是哪一个茶馆喝茶的家伙为了让别人听他吹牛,顺嘴编了这么一个故事。

然而,大伙都爱听,于是传播开来!

谁不知道,朱元璋有名的劳模,你以朱元璋是康熙乾隆那样喜欢四处乱逛呢!

朱元璋连丞相都不愿意用,既没有明后期的”内阁“帮他,也没有大清那样的”军机处“帮他,他自己亲自每天十几个小时坐在办公室办公,哪有功夫去“微服私访”呢!

后来,朱元璋有一个子孙朱厚照,就是明武宗兼大明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厚照同学,最爱的是出宫胡混八混,其实也不是胡混八混,他只是想亲自上阵杀敌而已,亲自去民间过过小日子而已,结果被全体官僚骂到如今,说他是“昏君”。最后还横死在了宫外。

大清的乾隆康熙,为啥官僚们喜欢他们去“出宫乱逛”呢,不骂他们为“昏君”呢?

因为,乾隆康熙是被官僚们“安排”微服出访的,大将军朱厚照不接受官僚们的“安排”,后来不是“暴病”而亡了嘛。

朱元璋再厉害,也是一个普通人,不接受官僚们的“安排”出宫乱逛,很有可能被“暴徒”打死的,只要他接受了“安排”,会发生题目所说的事情吗?

不会!

  1. 这些个传说呀!是老百姓的口头创作文学,寄予着老百姓们的美好希望。
  2. 这个传说呀!是在编排大明朝的县令人人该杀!不会冤枉。

为什么古代有“采风官”?四处收集民间传说、歌谣、童谣、故事!就是为了收集“民声”!这种胡说八道的瞎话就是“民声”!

朱元璋如果在宫内看到了这个传说,也会明白怎么回事了,采取不采取行动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曹雪芹他家好几代人在“江宁织造”的位置上,有一大群收购蚕茧的工作人员可以深入千家万户,街巷里伯,这些人是专业的商业人员,和大清的官僚集团没有一丁点瓜葛,他们的工资也不用大清支付。

康熙就拿曹家当了“采风官”用,命令曹家每隔几天都要写一大篇“密折”上送北京,举凡街谈巷议,物价上下,民间传言,书坊流行等等所有针头线脑小事全部写上,不怕啰嗦麻烦。

像这种民间的胡说八道基本可以上达天听的,至于采取什么行动,就看皇帝个人了......。


葭明通半瓶历史


朱元璋作为一个布衣天子,从一介草民成长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足够励志,也足够传奇。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经历的传奇性,民间留下关于朱元璋的故事也是特别的多,真真假假都有,比如说火烧庆功楼,比如说微服私访遇瓜农。


不管民间传闻如何,朱元璋在位期间,确实是中国封建时代难得为农民考虑的皇帝。也许是朱元璋的出身让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无比痛恨,终洪武一朝,朱元璋都在与贪官污吏做斗争。

这不,朱元璋又出去微服私访,听到一个老农的叹气声,遂走向前和老农聊了起来。和老农聊完之后,朱元璋怒气冲天,把县令给杀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朱元璋朱元璋登上皇位,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朝代更替,总会“江山一片破碎,只剩断壁残垣”,明初洪武年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军队供给成了最大问题,直接威胁着中央集权的统治和巩固,一方面,国库空虚,明初,政治势力尚不稳定,百姓没有安居乐业的保障,另一方面,人口减少,土地上缺乏充足的年青劳动力,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农业问题的扩大。


在朱元璋执政期间,多次颁布发令,免除徭役,劳役,鼓励生育,振兴农业,修缮新建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从根本上来讲,农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国家之本。

前边说到,朱元璋出身贫农,自幼挨饿受冻,他自然明白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粮收的苦衷,在落后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下,农民是以个体户为经营单位的,自给自足全靠天时地利,但是没落的封建统治却重重的压在了农民的头上,沉重的赋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儿来。朱元璋听见老农的苦衷,自然“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故事还原一下,朱元璋微服私访,走到一片田地前,黄油油的稻穗灿灿发光,一望无际,朱元璋甚是兴奋,“收成如此甚好”,这时传来一叹息声,朱元璋询问原因,老者拭泪叹息“赋税沉重,收成再好,减去所交,温饱也无法保障”,朱元璋听到这话,这还得了?反了这群狗官了!这其实不难看出,朱元璋的另外一个特点,朱元璋讨厌贪官污吏,有历史表明:朱元璋在后期极爱惩罚贪官污吏,前前后后共杀了将近十五万人。从这不难看出,朱元璋对贪官那可真的是恨之入骨了啊。



朱元璋在位期间,一方面重视农业,另一方面就是惩治贪官。有时候一件事儿,就涉及上下级上万官员。史书记载:朱元璋专门对待贪官的办法,命令将其处死之后进行扒皮,用人皮和稻草,扎成稻草人,用以警示其他官员。所以在朱元璋执政期间,居然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贪官最少的时期,贪官甚至在当时绝迹于世了。如此严格的制服,就是为了让官员真正为老百姓干实事儿,而不是剥削老百姓。

朱元璋在朝时期,为了让农民们可以生活得更好,他针对当时的农业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吃得饱,穿的暖,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的统治者,他主张积极引进海外的种子,以达到增产保量的目的,让百姓从根本富裕起来,永远脱离灾难,永远都不要回到他的当初。

朱元璋自己多次颁布重视农业的法规条例,如此重视农业,竟然不知道农民生活困苦居然是出在这群贪官身上,肆意加重赋税,胡乱搜刮百姓钱财,毕竟自己农民出身,自己深有体会,以前是异族统治,不拿老百姓当人看,既然我都那么重视农业了,你们这些贪官们居然还敢私自收敛税收。所以对于官员欺负农民的行为非常地痛恨,一怒之下杀了县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