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旦戀上魏碑就不願意寫唐楷了?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是一人。覺得提問者喜歡看書,這個問題問法有些文藝氣息。

魏碑和唐楷相比,唐楷更適合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

魏碑是什麼,魏碑是指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目前來說現存的魏碑書體都是楷書,因此有時也把這些楷書碑刻作品稱為“魏楷”。

上圖是魏碑的印刷體和手寫的。可以很明顯看出來魏碑最大的特點,非常的自在自如,絕非千人一面,魏碑怎麼寫各自解讀。

評價最高的魏碑《張猛龍碑》,下圖為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明拓本。

詳細信息:《張猛龍碑》,北魏刻,明拓,剪裱裝冊,共36頁,每頁縱26.6cm,橫14.1cm。

這是評價最高的魏碑,大家鬥可以看出,筆畫和結構非常的自在。

直白的說:魏碑對基本筆畫的要求較低,結字方式變化非常多。如果以現在魏碑,那麼自由發揮空間非常的大。自由發揮的空間大,好壞優劣就難有評價標準。

然而唐楷,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三人的字代表唐楷的特點,筆畫精妙、結體嚴謹。

上圖柳公權《神策軍碑》,可見每個字的筆畫比魏碑精妙很多,結構也有非常的嚴謹。說的在直白點,唐楷的字比較”正“。

如果真的要練魏碑和唐楷,唐楷歐顏柳當然不好練。魏碑沒有明確的標準,當然也不好練。

魏碑和唐楷,當然是唐楷符合現在社會的需求。但是如果只是學學書法。沒有區別,就看你喜歡有標準的唐楷,還是喜歡非常自在的魏碑。

一人有感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選擇,魏碑和唐楷,你更喜歡魏碑,他更喜歡唐楷很正常。因為是他願意。

因為這個問題很文藝,是相對友善的表達,當然相對要溫和討論。

我們現在從魏碑借鑑而來的印刷字體如上,這樣的魏碑字體不夠自在的魏碑,或許喜歡的人反而少了。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曾聽一位書法家講,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他和一幫同學在北京跟著啟功先生學習書法。一次討論到魏碑,大家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請啟功當裁判。


啟功啥也沒說,第二天直接帶他們去故宮庫房,看一塊尚未刻完的碑。只見已刻的部分和我們在書上見到的一樣,稜角分別,而未刻的書丹部分,卻是圓潤遒勁,與碑刻部分迥然不同。關於這個話題,本文後面會講到。

近年來,在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展覽中,獲獎的楷書中,寫碑的佔了絕大部分,幾乎無獎不碑,哈哈。

其實說句實話,唐代在將楷書推向鼎盛的同時,也將楷書的發展之路堵死了,楷書由此開始走下坡路。

唐楷正應了那句話:讓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唐代將楷書的各種變化都已寫盡,將楷書的各種法度都已定型,照此發展,楷書只能按照規定的軌道去寫,這其實已經開啟了“館閣體”之門。

噴子們且彆著急噴,這不是我個人的觀點,翻開任何一本講書法史的書,都會提到這一點。

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唐楷確實很美,但它已失去發展空間。

碑學的研究始於宋代,但崛起於清中期。刻碑之風盛行於南北朝,但在人們對它研究之前,它一直作為一種實用書法在民間存在。

關於魏碑,我們要明白,它大多由書法家先寫於紙上或碑上,然後由工匠用刀斧雕刻,因此,它是一種再加工書法,這一點與篆刻類似。

而後人為它的金石刀斧之氣所吸引,又想通過毛筆來表現這種刀斧之氣。哈哈,人類真是個“怪物”,先用毛筆寫,再用刀斧刻,再用毛筆寫,寫碑,實際上是第三次創作了。



魏碑出現的重要意義,在於豐富了書法的審美類型,擴大了書法藝術發展的空間,同時證明了中國幾千年的書法文化,有著自我的發展、完善體系。

對於楷書,書法界有一個共識:唐楷因為規律性強,法度嚴謹,是書法入門的最好選擇。但若想在楷書上有更大發展,則還須在兩個方向有突破,一是要向魏晉小楷求韻味,二是要向魏碑求趣味。


清中期碑學的崛起有其特定原因,但碑帖融合,現在來看,確實是書法發展的一個大方向。

學習楷書,我們要明白最最重要的一點:魏碑雖然趣味性強,但其良莠不齊,更由於研究時間並不長,很多東西並未得到確認,故它只能是一種營養品,學習楷書,還是應該以唐楷為根本,我們只有在唐楷達到一定高度後,在有經驗的書法家的指導下,有選擇地吸收魏碑的營養。

否則,貿然學習魏碑,容易誤入歧途。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談點我個人的學習體會,以時間發展順序來說,從魏楷到唐楷是隨著社會物質、精神、經濟、文化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逐漸完美化的過程,就像電子管電視到液晶電視的發展變化一樣。

魏碑有他粗曠的美,唐楷有他精緻的美,就像兩種電視,他的工藝要求是不一樣的,但是液晶時代要造電子管電視,只要我願意,它就能造出來,相反在電子管時代,要想造液晶,那比登天還難。再打一個比方,讓繡絹的人去繡麻袋,一下就能繡得比較好,但讓繡麻袋的人來繡絹,不經一番嚴酷訓練是難以完成的。

唐楷可以高度嚴格地訓練書寫者的運筆控筆能力,要不信,你可以讓只寫魏楷的人試臨一幅唐楷,再讓只寫唐楷的人試臨一幅魏楷,立馬看出結果。

附一片我第一次試著臨寫的崔敬邕墓誌。



五味子433


為什麼喜歡上魏碑就不願意學唐楷?

這是不同的欣賞觀,而形成不同的書體摯愛,學習魏碑者也是十幾年的時間,一時有了時興,原來說到楷書,就是唐楷,而今楷書的形式很多了,魏楷近年來書展上多起來。

魏楷,北朝魏時的書體,由隸入楷,體貌百變,以方正凝重為主,多見於石刻,摩崖,造像,又稱北魏體。

筆氣渾厚,意態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體,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變化於整齊之中,藏奇倔於方平之內,皆極精妙出採。

而今書寫出彩者不是很多,因為魏碑體的多樣性紛繁,而具古意,沒有規範的體型,故書寫者無效尤氣倔之氣,無天真爛漫之相,且有造型之筆意,因為石刻筆意不是軟筆書能達及。

極致誘惑書者的原因,魏碑欣賞不被人所識讀,也沒有魏碑學之體驗,從表面上很難欣賞水平的高低。魏碑的形體具有簡易而法性少。對於隸書的結體諳熟,則有成功了一半,加之楷則的簡約,會有魏體之貌。拙樸古意。

唐楷的登峰造極,法度的精嚴,束之筆墨的活潑生動形象,縛之情性才智啟迪。由此受到冷卻,書展的推波助瀾,則有楷書的個性化,趨勢於魏楷融唐楷筆意,成自由結合體。

或許這就是鑽研魏碑,離開唐楷的些許緣故。

無論是唐楷還是魏楷,只要書寫出精妙,都屬於成功優秀作品。



狂喜淡墨a


提倡魏碑的人,沒有一個能夠在唐楷方面有所成績!

既然魏碑代表高水平,為什麼連低水平的唐楷都寫不明白呢?

學習書法是先接觸唐楷?還是先接觸魏碑?有誰會在第一選擇上選擇魏碑去學習?有嗎?多嗎?即使是有,也不多!那麼。為什麼最終選擇魏碑呢?

我的主觀認為是,這些人學習唐楷,而且唐楷寫的不甚突出,也覺得窮其一生也不會有太大的造詣了。所以,有些人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混淆視聽,而後世的不思刻苦還想在書法方面有所成績的人,對於這種取巧的方式更是趨之如騖,甚至達到詆譭二王的正統書法的地步。

我堅持那句話,說魏碑高明的人,你來寫一寫唐楷,敢嗎?


一笑貫長天


魏碑和唐楷是楷書裡面兩大流派,魏碑產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從出土的文物看,魏碑體一直是摩崖、刻碑和墓誌上的主要字體,說明當時的刻工就是這種風格,與寫的人無關,這種情況即使在王羲之時代也是如此,同時期出土的王、謝墓誌依然如此,郭沫若還依此斷定蘭亭是偽作。愚認為魏碑不是書寫的楷書,而是刻出來的楷書。由於刻工水平不同,所以風格上變化較大,摩崖等露在外面的字一般刻的工整精美,如《龍門二十品》,但墓誌等埋在地下的總體風格粗獷雄渾,如《李壁墓誌》等。




南北朝後期,楷書基本延續二王筆法,陳、隋時期智永的千字文就是代表,唐初褚遂良也屬於這一類風格。

而虞世南、歐陽詢則將楷書寫的平正規矩,法度森嚴,對唐代中後期影響較大,中唐顏真卿,晚唐柳公權延續這一風格,將楷書發展到了極致,並稱“顏筋柳骨”,成為了後世楷書規範書寫的範本。

隋唐建立科舉制度以後,後世科舉考試必須使用規範的楷書答卷,唐代楷書規範平正,正好合適啟蒙教學,這個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末科舉制度的滅亡。明末清代隨著書法復古運動興起,魏碑也和篆隸一樣受到重視,出現一批魏碑大師。書法成為純藝術形式後,書法的實用價值已經極大的減弱,對於楷書的審美也不侷限在平正優美,自然、靈動、個性、創新成為楷書創作的大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刻板規矩的唐楷自然缺少了以往的優勢,而魏碑的多樣性、豐富性給楷書創作帶來了廣闊的天地。近幾屆的國展魏碑作品已經成為楷書的主力,而簡單的學唐楷的作品基本上沒有了空間。這是時代的選擇,是審美的進步,也促使學唐楷的人不能就唐楷學唐楷,千萬不要簡單的認為臨像了就是好,臨的再像也不是自己的,要融會貫通,要打破傳統,完成在唐楷基礎上的適當創新。其實清代的何紹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以顏體為底子融入自己的筆意,自成一家,他的字你可以不喜歡,但他的方法值得借鑑。


張偉評論


首先說一旦戀上魏碑就不願意寫唐楷了這種感覺

是對的。🤔🤔🤔

魏碑楷書是中國書法史上最輝煌的藝術高峰,可以

講這個時代的書法是精彩紛呈琳瑯滿目,魏碑楷書

本身擁有最完整最豐富最高超的書法技藝,從歷史的

發展軌跡來看,這個時期遺留的摩崖造像墓誌等書法

作品完全有理由代表中國書法的最傑出的階段,在此

階段所呈現的藝術高度以後的各年代都沒有再達到過,

尤其像元氏的墓誌系列所呈現出來的那種精緻細膩和

技法上變化的豐富超難,把中國書法推向了峰頂,

展現了古代先賢在文明進步的旅程中所產生出來的巨大

智慧和能力,我一直認為如果把魏碑比作是書法藝術

高峰上的皇冠,那麼元氏墓誌書法則是這顆皇冠上的

鑽石明珠。🌠🌠🎆🎆🎈🎈

當然,唐楷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但我認為這個

高峰並沒有達到或者說超過魏碑楷書的高度,實際上,

唐楷的全部書法技巧是對魏碑時期的書法進行了簡化,也

就是唐楷的書寫難度遠在魏碑楷書的技法之下,唐楷書法

過多的展現出大唐莊嚴肅穆的氣息,由此也引發了相對

保守僵化的一面,與魏碑楷書的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

寬鬆藝術局面相比顯得十分呆板和無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

給後人學習書法帶來了很大的侷限性,而對於魏碑的學習

上來說今人可有太多的選擇,魏碑留下的書法珍跡眾多,

資料相對完整,在難度的選擇上保留了很大的空間,魏碑

所表現的書法特質也有很豐厚的層次梯度,各種書法段位

的學習者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適的遊走區間,所以,有很多

人一旦戀上了魏碑就會放棄唐楷,因為對於書法愛好者而言,

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書法風格定位是能使學習長久保持的

重要因素,魏碑給你的機會很多,它其中的魅力會吸引你

走向很遠。🤓🤓🌈🌈

附圖展示作品:清代【傅山草書立軸】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清代卷)



素里布衣楊半


一旦入了漢隸,魏碑也都不想練了,後期的書法法比較成熟,但是他們根本上規定的太死了,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效果,那也就不是藝術了,早期的作品雖然不夠成熟,但是路子比較寬廣,能夠容易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作為藝術家而言的額,自己的風格更為重要,我們都在探索人們能夠接受的,但是還沒有認識到的美學特點,才能為美學藝術更加豐富添磚加瓦。所以規矩既是九轉丹又是緊箍咒。


邁克爾趙趕驢


唐楷法度太嚴,新入者取唐楷是慕其法度,但走著走著就會感覺唐楷過於嚴格過於束縛,然後再取魏碑,筆法相對簡單而且筆畫舒展,可以靈活變換,有一種釋放自我的感覺,所以之後走了碑學之路,但是,這些人一定會時不時的看看唐楷,一定會!


阿q睡著了


唐楷是教科書,是美聲唱法

魏碑鄉野小花,是民間野史

我是老百姓,一草民。在書寫已經失去實用功能的當今,我書法審美的本能傾向了民間,它更質樸,粗獷且天真爛漫而自由,與我接近。

高、大、上的唐楷好!法度嚴謹,有廟堂之氣,與我太遠!

皇帝喜歡牡丹,知識分子喜歡梅蘭竹菊、老百姓喜歡閒花野草,偏好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