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瑞德两次假释为什么被拒?

三,瑞德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瑞德两次假释为什么被拒?


电影中出现三次瑞德申请假释的片段。第一次出现在片头,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展示,引出了瑞德这个人物,也引出了瑞德对整个电影故事的叙述与第三视角的补充。第二次出现在电影出现在电影的二分之一处。不过瑞德的运气并不太好,前两次都被干净利落的拒绝了。至于原因,并非政府部门是庸碌,而是有根据的,更有心理学层次的原因。

瑞德在这两次申请中,都是正面回答问题,反复强调自己已经准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后果是给检察官以他有一定目的性,只是有强烈想通过审核需求,并没有给人以他已经真正悔过获得新生的感觉。

第三次假释申请出现在临近结尾,瑞德不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以一种和过去自己区分甚至割裂开来的侧面回答的方式,这才是从心理层面的悔过与重生。

瑞德是怎样的人呢?

他练达沉稳,深谙世事,在监狱中混得游刃有余。按照他自己的“体制化理论”,他能预想到自己终会被肖申克监狱彻彻底底的体制化。他表面上反驳安迪的“希望理论”,其实真正展现的是监狱的生活的压抑与他内心世界的最真实表达。从他二次失败的假释申请就能看出来,他其实并未真正的审视自己的过去直面自己的过错,他一直在回避过去,并且对未来绝望。

直到假释失败的那天,安迪送他一支口琴,那是他的过去,也是他的希望,他当时还是逃避,只是在夜深人静时拿出来并试图把它轻轻吹响,眼神变得不再一样。他在想什么没人知道,所有的内心历程只有在第三次假释申请过程中有了最终的呈现。

瑞德作为监狱的老油条,最终获得了自我的救赎。

摇滚青年汤米与监狱老鸟瑞德的自我救赎与重生,都离不开电影的灵魂人物——安迪,我虽然不信奉宗教,然而从某些方面来看,让我想到耶稣基督释迦牟尼等布道者,无罪却降生苦难之地,度人中度己,污秽中重生。下回再讲电影的灵魂人物——安迪。

《肖申克的救赎》瑞德两次假释为什么被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