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都会提前给自己和配偶准备一副棺材,请问这是什么现象和心态?不害怕吗?

游游小小生


在农村老人都会提前给自己和配偶准备一副棺材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一,从众心理

老社会穷人家死个人是用不上棺材的,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冠冕堂皇,轰轰烈烈的举办一场丧事,有的地方甚至吹吹打打,请戏班,做法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以上年纪的人,尤其过了六十岁,心里就有了想法,为自己和老伴准备一副寿器,也就是棺材。于是,他家有了,另一家也请人做就。那时候就是管顿饭的事,工钱比较低。

二,自我安慰

一旦做就寿器,老人心里坦然,觉得自己死后有了安身之地,不用儿女到时候操办,减轻他们一部分负担。

对于刚做就的寿器,老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感觉心满意足 了。做好寿器,也能意味着老人们可以长寿,放心无忧了。

其实 ,说白了棺材就是一堆木材,打造了一个人死后的用具,不至于尸骨直接埋于土中。

社会文明的进步,农村公墓的使用,让这种风气也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准备好棺材只是社会发展到一个时代的部分人的从众心里,也是一种迷信的产物。死后火化的好处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认识和习以为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