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果执行1亿玉碎计划,那将会变成什么惨象?

历史思想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组成了不少自杀式袭击队伍,但就日军总人数达到数百万而言,这些队伍占总人数比例并不大。在当时,疯狂的日本高层提出了一个“一亿玉碎”的计划,最终并没有展开,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那么如果这次计划日本人真的行动了,会有什么惨烈结果呢?

日本提出“一亿玉碎”,动员全国参与

1945年4月25日,日本大本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更加明朗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这个所谓的“一亿玉碎”的核心,就是让日本各地的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跟敌人战斗,不管以何种方式。当盟军在日本登陆时,日本大本营要求他们战斗,即便没有任何武器,即便明知道是找死,也要攻击盟国,不求瓦全,只拼一个玉碎。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很疯狂?若是换在其他国家眼中,这只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并没有实现的可能。事实上,日本确实开始全国动员,此时的日本由于盟国的一系列行为,当地的资源匮乏,并不能支持他们再次发动战争,可是日本政府依旧固执而疯狂,组织所有人参与训练,即便是柔弱的妇女和儿童,都不能幸免。

“一亿玉碎”计划,是日本高层愚弄民众

事实上,“一亿玉碎”只是东条内阁用来愚弄日本人民为侵略失败付出代价的舆论手段。日本军队虽然表面上动员了所有人训练,让他们参与战争,可实际上军部的高层们并没有率先实行这个计划。

一九四四年七月,日本首相小矶国昭一方面派人与蒋介石政府进行秘密谈判,企图从中国大陆撤军,尽全力对付美国,却遭到蒋介石的反对。另一方面,他奴役了数以万计的战俘,建造地下基地,试图为日本天皇和其他战犯寻求庇护,以逃避“玉碎”。

即使如此,当时日本所有人都热情高涨,但日本当时因为参与了很多战争,青壮年并不多,剩下的日本人是一些中老年人和体弱者,都是一些女人、老人和小孩,这样的情况下执行“一亿玉碎”?想想成功的几率就不大。

“一亿玉碎”,即便执行也不可能成功

这一点日本人也很清楚,他们知道玉碎的计划即使展开,也对盟国不能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到最后只能拼个玉碎,盟国瓦全,日本玉碎。对于日本的行为,美苏感受到了被日本挑衅的侮辱。

日本口中的“一亿玉碎”,一方面是为了抵抗盟国的登陆作战计划,另一方面,他们企图用这种行为吓退对方。战争中不怕会打仗的,就怕不怕死的,日本认为只要掌握主动权,让盟国畏惧,就拥有谈判的筹码。在这种绝望又“自信”的情况下,日本的玉碎计划只是一个空壳子罢了。

日本喊着“一亿玉碎”,实则只剩下空壳子

首先,日本的高层虽然口中喊着“一亿玉碎”,看似壮志踌躇,实际上他们并不想与日本一起死,这从前面提到过的就可以看出,日本天皇早就做好了退路,修筑了逃避之所。

其次,由于持续的战争和盟军的封锁轰炸,日本经济濒临崩溃。到1945年,日本的军事生产能力还不到战争初期的一小部分。由于缺乏资源和燃料,日本庞大的战争机器一直无法有效运转。

最重要的是,日本储存的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和盐,还不到每日消费量的一半。可以说,即使不登陆日本,单靠严格的封锁就可以使日本完全瘫痪,甚至饿死。

由此可见,“一亿玉碎”只是日本在毫无抵抗能力之下想到的和盟国同归于尽的办法,虽然动员了全国上下,想要抵抗盟国,但他们本身不具备优势,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与盟国叫嚣。

《世界近代史》等


汗青正浩


日本的一亿玉碎就是日本集合所以的兵力抵挡美国登岛计划,美国如果强登日本的话,会造成200万的伤亡,日本可能会造成500万的伤亡,日本当时的人口是7000万,如果美国强登日本的话,那么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加入这个队伍之中,小孩和老人自然也会加入,当年苏联攻到柏林的时候,德国还有700万的军队,德国却选择投降,就是因为这700万军队中有太多的小孩和老人,和苏联的队伍进行正面的强攻,那么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伤亡,老人和小孩子从来没有摸过枪,跟苏联的正规部队打起来就是以卵击石。



美国如果强登日本,很多的老人、妇女、小孩加入这个队伍中,日本伤亡会无限的扩大,不仅仅是士兵死亡,还有更多的老百姓是以战争之中,所以如果不是美国投下两个原子弹,日本的伤亡会前所未有,肯定会比现在的广岛和长屿的伤亡更大。

美国之所以选择投原子弹,而不强登日本,所以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领略到日本士兵的武道精神,美国争夺岛屿战的时候,日本士兵藏在树上或者树洞潜伏,然后偷袭美国士兵,日本狙击手就是把自己绑在树上,完全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美国反扑太平洋的时候,很多的日本已经被迫投降,但是这些日本的却不老实,从自己的裤裆里面拿出刀或者手榴弹和美国同归于尽,美国抓到日本的俘虏之后,都会把他们的衣服脱光,是给他们穿一条裤裆,为了避免他们私藏武器。

日本发动二战是有准备的,所以他们的将领和士兵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而且他们始终忠于天皇,投降对他们来说就是耻辱,所以他们不仅仅自己死亡,也要拉上更多美军垫背。



美国领略到了日本的武道精神之后,他们决定不强登日本,而是采用两颗原子弹让日本投降,美国没有把原子弹直接投到东京,给日本投降的机会,而不是把他们的天皇直接炸死,把铜镜炸掉,让日本更加的疯狂,美国没有想让日本直接灭火的想法,他们不仅仅要打,怕还要占领日本,所以现在美军还驻在日本,可以让日本臣服,给他们帮美国做事。


风暴吴逖


日本果真执行一亿玉碎的计划,那么他们的目的其实可以达到四分之三。

我的意思是他们是不是玉不清楚,碎是肯定的,所以执行一亿玉碎的结果就是一亿碎,碎成渣。但毕竟不是玉,所以只能说他们的目标是“一亿玉碎”,实际做到了“一亿碎”。

请了解李梅火攻

二战末期,为了应对美军即将进行的本土登录,日本发动一亿玉碎计划,企图最大限度的消耗美军有生力量,保证本土独立。

为减少军队的伤亡,美军启动了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轰炸计划由柯蒂斯李梅一手策划。

1945年2月24日凌晨, 174架B29“空中堡垒”在东京进行了实验性质的火攻,牛刀小试,焚毁2.56平方千米的市区;

1945年3月9日夜间,计划正式启动,334架空中堡垒直扑东京,两架领航飞机交叉投下信号弹后,剩余飞机投下约2000顿燃烧弹,41平方千米化为火海,26.7万栋建筑被夷为平地;

随后,317架B29夜袭名古屋,焚毁名古屋飞机制造中心周围五公里范围;

13日,300架B29在大阪投下1700吨凝固汽油弹,摧毁20.7平方千米的市区;

16日,轰炸神户;

4月13日,B29轰炸机群,再临东京,日本皇宫和宫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焚烧,明治神宫被彻底摧毁;

5月9日,300架以上的B-29轰炸机再次轰炸东京,摧毁56平方公里;

5月26日,500架B-29“回头看”,西部和北部一片火海。

(B-29空中堡垒)

小男孩和胖子降临

1945年8月6日 ,“小男孩”降临广岛,至少9万人死于非命;

1945年8月 9日,“胖子”砸向长崎,至少6万人死亡。

在日本人眼里,那个连续不断用几百架战机扔燃烧弹的家伙,得到了新玩具,如果不投降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其实我们现在知道,当时美国只有两枚原子弹,但是我们也知道原子弹只不过提升了美军的效率而已,单论轰炸致死的数量和造成的损失,“李梅火攻”要远远胜过这两枚原子弹,正是因为之前的疯狂进攻和之后原子弹的威力令日本人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在这样巨大的威力加持下的轰炸他们还能挺住几轮,压垮了他们。


假如日本继续一亿玉碎

我相信,即便是日本当时仍然不投降,坚持要一亿玉碎的计划付诸实施,那么我想美军也不会轻易踏足日本,只会开动战争机器,制造大量的凝固汽油弹让柯蒂斯李梅少将大展拳脚,同时,再次开始研究“大男孩”、“瘦子”,“不胖也不瘦”。。。直到这一亿碎完为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表彰李梅为二战结束所做杰出贡献贡献,1964年,日本政府授予火攻计划总负责人柯蒂斯李梅勋一等旭日大绶章,也就是日本最高等的勋章。

以上是作者的一点猜想,欢迎互相关注共同交流提高。


盘达说


一个狂热的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民族,如果真的全民皆兵,誓死“总玉碎”的话,毫无疑问,以美军为首的盟军将会遭遇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这之前的冲绳岛一战就几乎可以看成是这场未来“总玉碎”的小型预演。

冲绳岛位于日本本土南端,长约97公里,宽为2~18英里,此战美军共有55万人参加,最终伤亡数约为68,000人,战役中美军有35艘舰艇沉没,350艘受重创,海军的损失超过了以往所有战役的总和。日军岛上的全部守军10万之众除极少数被俘外全部战死。而当时岛上的15万冲绳平民也在守军以“国民不得当俘虏”的命令下被迫自杀或者直接被守军杀死。

由攻打日本本土之前的这一战的惨烈程度,可以想象在攻占日本本土时,盟军会招到何种猛烈的抵抗。他们不仅会遭遇三百多万日本本土守军,还有成千上万的自杀式飞机,自杀式潜艇,自杀式人操鱼雷,以及成千上万准备与他们同归于尽的妇女和儿童。根据美军战前的估算,如果开始攻击日本本土,估计盟军的伤亡人数将以百万计 。甚至之前被俘的几十万盟军战俘也会马上被日本人处决。

日本国防部于1945年4月20日本土决战前夕发布了《本土决战公告》。这篇公告公布的主要内容是士兵应当视死如归,身护天皇。还有一些其他必须得到执行的规定,比如:

决战期间,伤病人员不可撤到后线,要奋勇杀敌,决不退却。
禁止救护伤员。战斗部队不得撤退。运行部队里的每一单元都是作战单元,其中包括后援、补给、医疗等,都一律做好战斗准备。


没有武器的士兵要拾起战死的敌人的武器。负伤士兵和病号要和作战部队并肩前进并参加决战,不得落伍。

在《本土决战公告》发布后,传遍日本的口号是“男女老幼人人参战,到死方休”。人人都要学会唱一首歌,曲名是“亿万灵魂为天皇”。在决战来到时将会出现“亿万勇士光荣牺牲”的壮烈场面。

战后,一位日军海军上将永野修身曾说:即便没有苏军参战和两枚原子弹的投掷,我们也无法获胜,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持续战争很长一段时间,并导致敌人的大量伤亡。

而据美国海军雷蒙德·戴维斯将军战后在日本实地考察日军准备的防御阵地后说:在预计攻击日本时的伤亡人数时,我们观察的结果是日本已经在其本土用其所有的人力和物力,全力以赴去修筑堡垒、据点、漫长的地道和陷阱,并决心要在这些隐蔽的守护地点决一死战。一旦攻守战开始,双方伤亡的人数将大大超过以往那些我们所经历的可怕战役。以我在贝里琉岛的经验和我对大量美国军队的了解,日方将在进攻中誓死抵抗,我相信任何对伤亡的统计都将达到100万至200万之间。”


这难道真的就是日本执行了“一亿玉碎计划”后会出现的结果吗?

但是历史的真相却是,当时的日本,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想要实施“总玉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实力已经不允许了,更何况美国人刚焐热乎的“胖子”和“小男孩”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物质上,民以食为天,我们先说说吃吧。

二战中,日本本土的粮食,已经严重依赖外运,特别是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从上述地区输入的粮食,已经占到日本本土粮食消耗的近三成以上,大豆则占五成以上,蔗糖更是占到几乎九成。更要命的是,到1945年中期,日军在太平洋上败局已定,绝大部分海上运输线都已被盟军完全掐断,日本本土开始全民缺粮。

当战争接近尾声之时,几乎所有的日本家庭都不再以大米作为主食,甚至连平日用来果腹的薯类都进入短缺状态。政府甚至大力鼓励老百姓抓捕蚯蚓,老鼠,蜗牛等重口味来充饥。就连锯末也被大比例的混入面粉用以充饥。

到了1945年7月,日本政府再度下调配给标准,居民每天只给290克粮食,其中还多是甘薯、橡子面等杂粮。有些知道粮食供应内情的政府官员私下哀叹:到明年春天,日本只会剩下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

比"一亿总玉碎’来得更早的恐怕是“一亿全饿死”。

说完吃,再说穿。 打玉碎之仗总还是要穿衣服吧,不然真成原始社会里搞肉搏了。

日本战前纺织业非常发达,基本可以排进世界前三,但是自1939年开始,对民间销售的服装就开始实施管制,需要凭票供应了。到了1945年,棉布产量已经微乎其微了,且还要用来供应军需。唯一供给老百姓的,是一种薄如蝉翼的粗制布料,甚至有工厂的女工都开始赤裸上身干活,大街上很多人披着麻袋和水泥袋子遮体。

衣服没有穿的,鞋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做鞋的橡胶属于稀缺的战争资源,民用的皮鞋胶鞋基本上全部停产,没办法,日本人的传统鞋“木屐”和草鞋又开始大行其道粉墨登场了。

物质上如此捉襟见肘,那精神上呢,充盈着武士道精神的大和民族,真的还是不可战胜的吗?

不可否认,的确有那么一小部分狂热无比的军国主义分子是冥顽不化决心誓死抵抗的,比如,1945年6月,大阪的一名下级军官就曾倡议说:由于全国粮食缺乏,敌人入侵在即,我们需要杀死那些老幼病残的人。我们不能让他们拖累日本而导致灭亡。

但是,对于普通的日本民众来说,自1931年“满洲事变”爆发,他们的战争之弦已经紧绷了15年之久,而且,在即将战败的时候,日本当局还大肆鼓吹的“一亿玉碎”计划要求“所有的善男善女,一旦战败,就应该自觉自愿的集体自杀”,这似乎就是一个绝望的日本普通民众不得不接受的最终结局。

日本战败后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1944年春季本土刚开始遭受空袭前还有80%的日本人相信“天皇必胜”,到了1945年上半年却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日本人认为战争已经输了。1945年3月东京大空袭之后,当天皇罕见地出宫视察破坏情况时,并没有得到当地民众山呼海啸般的敬意,实际上,当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绝多数人的感觉是:总算得到了解脱。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论证的话,就是物质决定精神,肚子决定脑袋。你再怎么想拼个鱼死网破,奈何肚子不争气。人是铁,饭是钢,人一旦没了精气神,又何来玉碎的勇气和胆魄呢?!

日本天皇其实也很清楚这一点,他在后来的《终战诏书》中便公开承认“若继续战争,势必造成我民族之毁灭” 。

趣读大历史 | 在有趣的语境中,重读人类大历史,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后会有期。

进击的凯撒


在二战的末期,日本事实上已经穷途末路,但是当时面对盟军的攻击,日本人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当时日本军方的强硬派,直接提出了1亿玉碎计划,打算和盟军同归于尽,但这只能说是痴心妄想而已。



因为当时日本的精锐军队事实上在前线都拼得差不多了,引以为傲的世界第三的海军也被炸的只剩下几艘残余的军舰而已,根本不是盟军的对手。只要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失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再抵抗下去,只能够徒增伤亡而已。当然军方强硬派们只能够死咬着继续打下去,甚至玉碎,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他们是希望盟军在登陆的时候,通过玉碎行动给盟军造成重大的伤亡,从而迫使盟军同意和日本签订对日本比较有利的和约。但是盟军即使不在日本登陆,有的是办法让日本完蛋。在二战末期盟军有部科员,初期有5颗原子弹,其中两颗投到了广岛长崎,一颗做试验,另外一颗据说掉到海里去了,还有一颗,如果日本还不投降,就直接扔在东京。



其他的不说,以东京人口的密集,这颗原子弹绝对能造成几十万人的伤亡。而且美国当时完全掌握了制海权,日本根本无法从中国朝鲜等地运回粮食,日本本土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夏天还好,真正到了那年的冬天,盟军只要封锁,不用做其他什么事情,日本都会饿死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也就是说根本用不着动手,盟军只要封锁就能让日本亡国灭种。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这个所谓的“一亿玉碎”是二战后期随着日本在战场上的失利而提出的一个“疯狂”计划,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准备发动全日本的人们使用一切武器在本土和登陆盟军“一命换一命”,而这个计划也更像是日本在战败之前的垂死挣扎。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计划?

随着美国的参战,日本也迎来了最大的对手——美国,这个国家在太平洋战争中对日军的海上力量也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可虽然美国对于日本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日军带给美国的“创伤”也不小,在夺岛战役中,疯狂的日军即使就像地鼠一样东躲西藏也不愿意投降,并且给美军带去了巨大的伤亡。

所以那时候的盟军对于夺岛战役也十分的抗拒,并不希望再一次的陷入这种“泥潭”中去。

但随着战争天平的进一步倾斜,二战盟军对于法西斯国家的唯一要求就是“无条件投降”可是日本却不愿意这样。

因为按照盟军们的处理办法,日本的天皇也会是战争罪犯,这对于日本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提出这个计划也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利益”,使用全国民的生命来争取。

可这个条件也是盟军无法允许的,为了促使日本投降,盟军也使用了东京大轰炸以及原子弹来摧毁日本的防御。

也许现在的日本应该庆幸,因为在二战时期,除了美国之外,还有一个巨型国家“苏联”相对于美国的炸弹打击,苏联想出了一个更加“彻底”的方案。

如果那时候的日本一心执行了玉碎计划,这当然碎的成渣是没话说的,而且苏联的计划可以说的上是灭绝日本计划。

那时候的苏联考虑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所以苏联计划携带巨型炸弹投入到日本各大火山之中,从而引发全日本的大地震彻底毁灭日本。

那时候的苏联也不是空中楼阁计划,甚至研制了重达七吨的重型炸弹,就等着时机成熟之后就开始轰炸,可随着原子弹的不断爆炸,日本也迅速投降,这个计划也最终破产搁置。


娱乐吃瓜主


1945年8月,日本本土实际已经濒临饥荒状态了。


由于美国海空军实施的“饥饿战役”,通过布雷和潜艇,基本截断了日本本土和大陆的交通联系。因此,日本从中国等地掠夺的粮食、煤炭等物资都无法再运入日本列岛。



日本列岛的总人口,在1945年时7199万,按照每人每天300克的最低限度定量,每年也需要790万吨粮食。然而,1945年却是日本几十年来的最大荒年,秋粮产量只有570多万吨。因此,“以战养战”对中国进行粮食掠夺,是日本事关生死的事情。但1945年以后,这一点也基本做不到了。



所以说,只要日本想继续打下去,粮食在几个月内就会见底。1946年3月22日,驻日美军曾经统计,当时日本6大城市中,只有名古屋的粮食储备能够坚持25.7天,东京只能维持5.5天,横滨能够维持12.7天,京都只能维持6.6天,大阪能够维持14.2天,神户维持8.0天。这还是美国已经大量运来救济粮食的前提下。



由此可见,美国给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实际上拯救了7000万日本人。日本曾有一部架空的动画片,虚构日本没有遭到原子弹轰炸,结果战争延长几个月后依然战败投降,最后日本人口减少到了一半以下。(陶慕剑)


博物馆的狐狸


一亿玉碎计划。

1.何为“一亿玉碎计划”?



“一亿玉碎”计划是日本天皇亲自提出来的一种战略思想,目的就是保护节节败退的日本本土安全。这一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用自杀的方法消灭敌方有生力量,消减敌方的战斗力,最终实现战略平衡,让日本本土不受侵占。连这么残酷的手段都用上了,可见日本当时的确是无计可施了,就像赌徒输红了眼一样不计成本了。为了保卫国土,天皇怂恿人民用自杀的方法来对抗敌军,由于天皇在日本的影响力,这种方法的确让美国和苏联有些犯难,因为他们很清楚,强行攻打日本,即使是后来占领,也必将付出很大的代价,一时,玉碎计划效果初现。


2.粉碎“玉碎计划”。

在“玉碎计划”的号召下,截止到日本投降前夕,日军举全国之力集结了53个整编师团,超过230万的士兵,还有3000万预备役士兵加紧训练,一时间,日本妇孺童叟全民皆兵,单从人数上看,日本还是有很强大的队伍,但是这些人的战斗力非常弱,日本政府很清楚这个事实,天皇面对的是日本的海岸线已经全部被封锁,战略资源无法运到日本,日本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岛,为了快速击溃日军,盟军决定从各个方向同时进攻日本,为此,他们准备了数百艘舰船,以及从各个战场调集来的一百多万精锐部队作为第一部分的行动者,大批量的部队作为预备队及时跟进,考虑到日本可能会拼死一搏,盟军还申请使用生化武器,并且还被批准了。为了起到战略威慑作用,他们把这一粗暴的攻击计划就提前透露给了日本,为的是瓦解日本抵抗的信心。后来,原子弹顺利研制出来,盟军改变了策略,决定在日本实验一下原子弹的威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广岛长崎原子弹大爆炸,巨大的爆炸威力瞬间击垮了天皇抵抗的信心,马上就宣布无条件投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日本坚持“一亿玉碎计划”,日本的民众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日本也许会变成一座死岛。



智者说历史


日本如果执行1亿“玉碎计划”,将会出现什么惨象?

首先,这个“如果”是题主的意淫,在美帝投下“胖子”等二颗原子弹以后,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军国主义政府,早就失去了本土抵抗的决心,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已经是日本唯一的选择。毕竟,日本人自己也不想被灭族啊!

核弹的威力太大了,日本人也不知道美国人才造了几颗,除了实验和投到广岛,长崎的三颗,已经用光了。

其次,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当时也是在吹牛,日本当时人口最多时也就八千万,在多年战争以及美国人的“地毯式”战略轰炸之下,还不足这个数字。所谓的“1亿玉碎”计划骗人也是骗已。

第三,如果没有美国人投下二个核弹,日本人也支持不了多久了。如果真要硬撑,在盟国的进攻之下,在亚洲的和太平洋上的百万日本驻军恐怕会被消灭干净。

而且,不管盟军是轰炸还是登上日本列岛,杀红了眼的盟军,尤其是中国军队,恐怕会见了男人就会杀光,到时候,至少一到二千万日本少妇或女孩找不到男人,那不要太惨了啊!


南雷霆峰


即便不用原子弹,也不需要多大伤亡,让日本回到刀耕火种时代。

1.轰炸和围困,首先日本空军海军被消灭是无疑的,之后高空侦察机可以畅通无阻,没有战略纵深的日本,兵工厂最易被打击,即便兵工厂转入地下和山里,也不会有多少产能了;

2.破坏交通和电力,关键的交通节点和要塞可以攻击破坏,结果将是武器无法运抵前线,电力破坏可以使通讯中断,各个地区各自为战,加上弹药缺乏,基本上登陆部队突破第一防线后,就是屠杀;

3.关键产粮区投掷燃烧弹,使粮食近乎绝产,他们自己就乱了。破坏交通,运输困难;农村还有野菜吃,城市更没有吃的,会陷入崩溃;

4.硫磺岛之所以损失大,是战略所致,美军想打下来做机场,有点着急。其实要是不着急的话,绝断其后勤补给,放火烧山,等其自毙,完全做的到。

这样搞上一年,再登陆,就是给纸糊的帝国吹口气,基本就是单方面屠杀了,分析完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