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反烏托邦下的人性試煉場,在《旁觀者2》中感悟掙扎的人生。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用犀利的筆觸在《1984》中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人性在強權中被抹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受到嚴格鉗制,正如小說中描寫的一樣"自由即奴役,戰爭即和平,無知即力量"。而《旁觀者》也創造出了一個類似於《1984》的絕望世界,民眾之間相互監督、互相告發,為了追求利益不擇手段,遊戲通過黑色幽默的方式,為玩家展示了一個人性與道德掙扎的黑白世界,深刻的內涵使得《旁觀者》成為話題之作。兩年之後,續作《旁觀者2》更是直擊這個反烏托邦社會的核心,通過一位基層公務人員緩緩揭開了隱藏於黑暗中的秘密。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活下去,就需要拼命往上爬

《旁觀者2》是由Warm Lamp Games製作的一款策略冒險類遊戲,在前作中,製作組著重採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在旅館中窺探房客的秘密,抨擊了社會當中的陰暗面。然而,在《旁觀者2》中,故事層級大幅上升,玩家直接處於統治階級的核心處,作為一位新晉公務人員,一路過關斬將,向著最頂層的37樓拼搏成為了首要任務。初看之下,努力工作、迎接幸福生活似乎成為了本作想要表達的核心,但在"勵志"外衣的包裹下,攀爬權力金字塔的過程充滿無數艱辛與血淚,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遊走其間,如履薄冰,在夾縫中求生存成為了玩家的真實寫照。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雖然是《旁觀者》的續作,但《旁觀者2》與初代作品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它展開了一個全新的故事,一代的主角卡爾被替換,伊凡登場。本作的故事始於伊凡父親的墜樓身亡,因為存在繼承父業的制度,伊凡被統治階層徵用,從而陷入了權力的漩渦。是選擇在惡意競爭伸出援手,還是謹小慎微地收集同事把柄進行打壓,是觸碰光明還是與黑暗同流合汙?在《旁觀者2》中,玩家將經歷一次次掙扎的選擇,在這個反烏托邦的世界中,人性與慾望被無限放大,深刻的主題使得本作顯得極為沉重,但同時也更具魅力。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大道至簡,樸素的美術風格很好地襯托出遊戲主旨

絕望與掙扎是《旁觀者2》中兩個重要的關鍵詞,如何才能烘托出來這一氛圍? 在本作中,美術團隊以黑白兩色為基調,創造出了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置身於《旁觀者2》,黑白世界的獨特設計總能在不經意間展示出"危險"的氣息,進出每個場景,都需要通過紅外掃描,頻繁閃動的紅光在黑白世界的襯托下顯得十分亮眼,它的出現意味著嚴密的監控,意味著自由的喪失。穿梭於街道之上的行人,除了衣領與袖口存在著一絲白色,其餘部分幾乎被黑色所覆蓋。他們被剝奪了個性,宛如行屍走肉一般,行走於黑白世界。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旁觀者2》並沒有運用大量複雜或是華麗的特效,僅僅通過黑白搭配來體現反烏托邦的主題。大道至簡,往往最簡單的東西卻蘊含著強大的力量,從被黑色臉譜所覆蓋的各路行人,到遍佈於場景之中的監控器,在黑、白、紅的映襯下,整個世界被賦予了一股濃郁的神秘色彩。黑暗是考驗人性的溫房,《旁觀者2》通過簡單的色彩配合,成功地創造出了一個充滿絕望的環境,在這裡面,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不變的主題,玩法得到豐富

無論是初代還是續作,"反烏托邦"一直都是遊戲的核心思想,一個看似高大上的詞彙到底想要表達出什麼樣的內容?簡而言之,反烏托邦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會",在這一社會形態中,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實現自由,反而被關在自己親手建造的鋼筋水泥的牢籠裡,陰暗冰冷,氣氛壓抑成為了反烏托邦作品的特點所在。在主題方面,《旁觀者2》延續了前作的內核,思想深度得到了保證;為了進一步優化遊戲體驗,同時也在玩法上面進行了拓展。

在一代中,玩家所扮演的房東需要監視、收集房客的動向與違規證據,從而觸發劇情,推動遊戲。在《旁觀者2》中,主角伊凡為了還原父親遇害的真相,需要實現"晉升",只有逐漸接近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才能獲得更多的信息。在遊戲中,玩家一共擁有三次晉升的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將能夠體驗三種不同階層的工作。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最基層的上訪接待員是玩家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在聽取來訪群眾的訴求之後,需要將相關的信息填寫到表格之中,然後根據不同的內容,將他們帶到不同的辦公室。在《旁觀者2》中存在著一套殘酷的生存系統,遊戲前期因為身處底層,因而報酬也低得可憐,下班回家之後,桌子上滿滿的賬單讓人喘不過氣來。在生存壓力之上,是選擇向灰色交易低頭還是堅守本心?在遊戲開放性的模式之下,不同的選擇將會指向不同的結局,玩家可以肆意地遊戲中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也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等價交換"的原則使得《旁觀者2》更加貼近現實。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殘酷的晉升,需要"排除"其他競爭者

殘酷的生存條件之下,晉升成為了改善自身環境的重要依靠,而在《旁觀者2》中的世界,晉升之路充滿了鬥爭與血淚。在任人唯賢的基本標準之下,一方面需要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累積聲望值;另一方面,需要將其他競爭者驅逐出去,遊戲中的晉升機制就像"零和博弈"一樣,在嚴格的競爭下,一方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旁觀者2》提供了兩種排除競爭者的方案,首先,通過幫助他人來取得信任,最終以"以德服人"的方式讓競爭者自願退出,雖然這一方案看上去十分美好,但是卻耗時又費力,最簡單的方式則是栽贓與抹黑,通過"背後捅刀子"的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晉升。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當玩家逐漸掌握晉升方式之後,整個流程也會顯得更加順暢,表上看來,似乎應該做到了運籌帷幄,將整個遊戲玩弄於股掌之間,但卻始終無法擺脫整個黑暗的烏托邦世界。回頭來看,每次看似高效的決定卻充滿了自私與冷酷,它預示著玩家逐漸默默接受了腐化,成為了悲劇之下的一枚棋子。幡然醒悟之後,能夠深層次地感受到人性的搖擺,對於道德的拷問使得《旁觀者2》散發出強大的力量。

《旁觀者2》: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關於人性的思考

是致鬱還是治癒?遊戲世界中折射出人生思考

《旁觀者2》為玩家講述了一個關乎人性的驚悚故事,伊凡本來遠離權力的中心,但是在父親臨死前的刻意安排之下,他被迫捲入了風暴當中。對於人性黑暗面的刻畫,使得本作充滿了致鬱的氣息,難道人心真的經受不住考驗?為了真相,你可以選擇同流合汙,以殘忍的方式淘汰競爭者;但是,面對人性的拷問,你也能夠發出不屈的聲音,勇敢選擇堅守自我,"選擇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面。《旁觀者2》並不是以致鬱為核心,它藉助於反烏托邦的舞臺,向玩家傳達了不屈的精神態度,"當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與魔鬼戰鬥的人,應當小心不讓自己成為魔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