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偏僻的村莊,全村一個姓氏,百家姓查不到,自稱是皇室後代

世代繼承的,時代的變遷,人的夢,這些個都是擋不住的。

山東一偏僻的村莊,全村一個姓氏,百家姓查不到,自稱是皇室後代


在日常生活中你會見到各種各樣比較奇怪的姓氏,但是幾乎都會出現在《百家姓》裡。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籍。是由北宋時期的一位書生所寫的蒙學讀物,在中國流傳至今,影響極深。而在山東有一個偏僻的村莊裡,整個村莊的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竟然沒有,但他們卻自稱是皇室的後代。

一、皇室後代姓氏難尋

那個村莊便叫“昃家莊”,從裡繁衍出來的若干子孫大多集中在附近地區,“昃”作為姓氏,在全國為此獨有。在最近10多年間陸續出版的關於失傳的現存的姓氏書籍中都沒有記載“昃”姓。從這裡便可知道“昃”姓出現的歷史應該會很短,應該是在很快的時間內出現的姓氏。

山東一偏僻的村莊,全村一個姓氏,百家姓查不到,自稱是皇室後代


據說當地老百姓所說,他們是原本是明朝朱氏皇室的後裔。這一言論後來也被證實確實在歷史記載中有一些記載。明代憲宗朱見深的庶長子朱佑輝,在1487年,封為衡恭王,在1499年就藩於青州府,也就是如今的青州市南部。自從第一代衡恭王開始到明朝滅亡,青州衡王府經歷了莊王,康王,定王,穆王,憲王這幾代。

二、改姓只為活命

後來明朝覆滅,清兵入關之後,到了公元1645年,由於建朝初期。清政府遭到了眾多反抗清朝統治的運動,而清政府也開始著手於平定江山的準備。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鎮壓廣大人民反抗鬥爭的時候對明朝後代中式貴族也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如取消了他們的各項特權,剝奪了他們的資產與土地,用武力來鎮壓他們的反抗。不僅如此,為了能將他們一網打盡,還要把他們集中到京城,並對他們嚴加看管控制等。

山東一偏僻的村莊,全村一個姓氏,百家姓查不到,自稱是皇室後代


導致當時有很多明朝遺留的皇室子弟逃亡全國各地。後來有一些皇室子弟,還在江南多次聚集準備從事抗清復明的活動。因為當時的清朝京城是在北京,所以明朝遺留的皇室子弟在北方已經失去了公開的條件。他們只能更名換姓,到一些僻遠的山鄉來躲避這場災難

三、改姓者眾多

去比較遠山鄉避禍的人有很多史料記載,其中就有兩件涉及山東境內明代皇室成員因為擔心被捕獲而選擇逃亡,他們會更名換姓,喬裝打扮,到一些比較偏僻貧窮的山莊躲避。

比如從山西逃亡到山東蓬萊縣的明宗室朱充鮭就將名字改為梅雨。而明魯王府的宗室朱同改名為李小吾朱振會改名為孔氏等等。有很多例子,但這些都被查到並且抓捕上報了清朝朝廷。當時明代遺留的皇室子弟已經有讓朱姓的子孫隱居各地,隨著當地改名換姓的說法。就如同上面這幾個例子一樣。

明代末年李自成佔領北京後,便派兵駐紮在青州,後來衡王府中的一名將領由於對明王朝的覆滅心有不甘,就擅作主張殺了李自成在青州的將領。他殺完之後便找到衡王朱由橄希望他可以登機稱帝,舉兵反抗清朝恢復明朝統治。

山東一偏僻的村莊,全村一個姓氏,百家姓查不到,自稱是皇室後代


但是朱由棷卻沒有如同他的手下一樣有恢復明朝王氏繁華統治的決心。他比較膽小,不敢冒險騎兵反抗清朝,寧願聽天由命,甚至還主動向清朝政府投降。當時清朝政府正式建立初期,為了穩定大局著想,並沒有當即就要了朱由棷這一王府的性命。而是採取了安撫措施,也就是這樣才讓衡王府得以保存了一段時間。

四、“昃”姓由來

也就是清代順治皇帝初年,清朝政府當時給朱由棷安下了“叛亂之罪”,最後將衡王府抄斬導致當時青州衡王府的宗氏子弟也如同很多皇室子弟一樣到處逃亡,而來不及逃走的則被變賣為奴。就這樣富麗堂皇的青州衡王府被夷為平地。而有一部分的人跑到了萊蕪縣境內一個叫“坡莊”的地方。聽說“坡莊”是因為太陽西下落到坡後而得來的名字。而這一形象就像大明王朝滅亡,讓宗氏子弟,倍感無限哀痛。

於是他們從中受到了啟發,便以《千字文》這本書中的“日月盈昃”這一個詞語作為根據,把他們原有的朱姓改為“昃”姓。“昃”姓的本意,據《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日在西方時,側也。也就是太陽落山時候的樣子,太陽西下的意思。而在《辭海》中也有解釋”昃”一字的意思日西斜。這個姓氏由當時很多位商議而得來。

山東一偏僻的村莊,全村一個姓氏,百家姓查不到,自稱是皇室後代


從原有的朱姓改為“昃”姓之後,不僅可以逃脫了清朝士兵的追捕,保住性命,綿延子嗣為大明王朝留下血脈。而當時“昃”姓又寄託著對大明王朝的哀思,對它覆滅的悲痛。當然其中也包含著一些想要恢復大明王朝的用意。畢竟太陽西下第二天總會重新升起

博山這一縣城的正式設立,是在清朝雍正12年,也就是1734年。清朝初期就是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而它的位置剛好在清州與萊蕪之間。

從“昃家莊”的族譜中就可以知道“昃”姓最早的祖先是昃龍昃鳳倆親兄弟。正是由他們帶領著一家老小尋找到這個博白山西部群山之間並在這裡開始居住繁衍。由於在那個地方有很多土地可以用來耕作種糧食,維持生計。而它又屬於群山之間,相對而言極其安全。後來也是因為這個村莊交通不便,很少會有人到這個地方來。從那之後他們便開始留在這個地方定居,並且繁衍了後代,漸漸形成了以“昃”為主的“昃家莊”。這也就是“昃家莊”的由來。

山東一偏僻的村莊,全村一個姓氏,百家姓查不到,自稱是皇室後代


清代初期的山東籍著名學者王漁洋,他與博山縣城官員孫廷銓家有一定的親戚關係。後來兩家也經常來往,王漁洋經常與孫家聊天自然也會知道“昃”姓的出現。這個從他所寫的一本名叫《池北偶談》的書籍中就有記載關於比較奇特的姓氏裡面就有“昃”姓的記載。這可以說是最早的,也是唯一記錄了“昃”姓的清代時期的著作。王漁洋將自信寫在他的著作裡,也許也帶著一絲對明朝的一點思念。因為據記載他的家族中有許多是在明朝朝廷做過官的長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