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胸怀宽广和有才情的人,绝不刻意摆着架子为自己造势。

一个真正胸怀宽广和有才情的人,绝不刻意摆着架子为自己造势。俗话说: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身份,是一个人权力、财富、学识、地位、成就、家族等方面的一个展现。太过执着于身份或者太有身份感,只能让人误入歧途,错失对人的真正判断。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人。有些人举止平凡,却成就非凡;有些人言行高调,却浅陋无知。

虽说谦卑并不能直接成就一个人,但却能促进一个人的修为,不轻易知足。

他们从不看轻别人,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不奢求完美,因为追求极致的路上永无穷尽。

人总是习惯通过炫耀,掩盖自身的不足,身份感亦然。

太过注重自己“身份”的人,往往局限于特定的角色中,不懂灵活做事,创造机会。

纵然英雄也有迟暮的一天,我们实在不必把自己看得太重。

真正优秀的人,是内敛的,有自知之明,因而能走得更远。

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社会不会因为你的眼泪,为你降低标准,生活不会因为你的脆弱,给你想要的一切。没有人在乎你的落魄,没有人心疼你的泪水。别人只关心你有没有本事,你会不会成功。

如果你不够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它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虽然听起来很冷,但这是事实。

别总是抱怨生活不够幸运,是你欠了生活一份努力,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未来美不美,取决于你现在拼不拼。

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

肉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减肥,蔬菜上涨是为了让我们低碳生活,墓地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活着,工资不涨是为了我们努力奋斗。

拿你有的,换你要的。这个世界一直如此,很残酷,却公平。

我们总是像智者一样去劝慰别人,却像傻子一样折磨自己,不要埋怨别人让你失望,很多时候,跟自己过不去的是自己。

生活总有点欺软怕硬。一个完全不懂拒绝的人,也不可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好听的话别当真,难听的话别较真,认真你就输了。

每天多一点点的努力,不为别的,只为了日后能够多一些选择,选择云卷云舒的小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人。

人生的路,难与易都得走。世间的情,冷与暖总会有。别喊累,因为没人替你分担。别言苦,因为没人替你品尝。别脆弱,因为没人替你坚强。

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三分钟热度。坚持才是王道,每一个你羡慕的收获,都是别人努力用心拼来的。你可以抱怨,也可以无视,但记住,不努力,连输的资格都没有!

胖就少吃,困就早睡;穷就多赚,不喜欢就远离;你自己都不不拯救自己,搞得上帝也很为难。

人生和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所有的烦恼不过三个原因:或者没学问,或者没修养,或者没钱。

在你远处的都是风景,在你眼前的才是人生。我们要学会欣赏远处的风景,也要懂得经营眼前的人生。

人生往往是这样,你以为的希望,其实是让你陷得更深的绝望;而你认为无尽的绝望,在一拐角却满眼希望。

抱着希望,难免会失望。期盼奇迹,难免不如人意。很多时候,不是生活多么残酷,是我们总喜欢死磕那渺茫的希望。

生活不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又迷惘,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

无论你今天面对什么,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奋斗下去,给自己一个肯定,你比想象中要坚强。

听着,别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在冷若冰霜的世界,没人会怜惜你,除了你自己!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也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但人生就是这样,先苦后甜总比一直苦下去要好。

态度决定一切,实力捍卫尊严!人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我们都得经历一段努力闭嘴不抱怨的时光,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去更酷的地方,成为更酷的人。

有修养的人,脸上和心里都很自然地刻着“尊重”二字。不管他的身份有多高,他能够始终如一地待人谦逊。上至长辈亲友,下至晚辈儿女,他都以尊重的态度去与之相处,从不抬高自己,从不贬低别人。

人的一生总会与太多人相知相遇,没必要将彼此之间的存在分个你高我低。

相反,与别人相处得出优越感的人,大可称之为愚昧。做人,就是这么一个理儿。

人这一辈子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凡最终胜出的勇者,往往身上都有种和善的气质。

最起码当你接触他时,你并不会觉得尴尬,气氛始终温和。

这是一种的气场,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格魅力。

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他比谁都清楚,对人恭敬其实是庄严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做人切记,勿以身贵而贱人。有这么一则古代笑话:有个才子家道中落,从之前的三餐大鱼大肉沦落到吃不饱睡不暖的地步,但他拼命掩饰自己的贫穷,还时常装阔气。

于是被一个小偷盯上了,小偷到他家里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个穷困潦倒的才子,不禁破口大骂。

才子听到后,赶紧出来跟小偷理论:“我可是本地大名鼎鼎的才子,能来到我家是你的荣幸。”

“不稀罕。”小偷不屑地说完后转身准备离开。才子连忙掏出仅剩的家传之宝,塞给小偷说:“我这么有名,怎么可能没钱,这个给你。你到外面可千万不要说我家很穷啊!”

很多人看完后,都笑这位才子竟爱慕虚荣到这程度,实在是活得太不通透了。

笑完一想,才发现生活中因为太有身份感而死要面子、硬摆架子的人其实不少。

“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可否认的是,活得体面、有尊严、有底气是每个人的正常需求,也是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但若是当爱面子成了习惯,甚至常常“打肿脸充胖子”,最终受苦的也是自己。

太爱面子,说到底,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背着太重的包袱前进,注定无法走得轻松自在。

《周子通书·过》中讲了一个故事:名医扁鹊有次去见蔡桓公,发觉了蔡桓公的病情,就提醒他:“您现在的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会加重。”

可蔡桓公不想承认自己是有病的人,坚决不理睬扁鹊,对扁鹊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充耳不闻,直到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而病死。

讳疾忌医的典故由此而来。为了维护面子,而不愿接受自己的缺陷或错误,最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时候活得太累,往往就是放不下面子。

任由膨胀的虚荣心蒙蔽自己的双眼,拒绝认清现实,自欺欺人。

很认同李嘉诚的一段至理名言:“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强装出来的面子,并不会给生活锦上添花,反而会徒增烦恼,甚至招来祸患,费力而又无所得,何必呢?

过于顾及脸面,不仅让自己受罪,让身边的人也跟着难过。

还会让人忽视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部分,错过机遇,错失幸福,错过真心。

相信我们都对以下的情况并不陌生:

父母初到城里,普通话讲不好,穿着土气,自己脸上觉得挂不住,于是发无名火。

孩子在公共场合闹腾,自己觉得丢脸,于是又打又骂,结果孩子更加大吵大闹。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在《背影》中,他觉得父亲是一个见闻不广、穿着和行为举止俗气落后的老头,和他走在一起甚至有点损自己的面子。

然而当他看到了父亲迈着蹒跚的步子越过月台,只是为了给自己买几个桔子,顿时泪水夺眶而出。

他不仅是被父爱的深沉伟大所感动,也是为刚刚因为爱面子而产生的羞耻感惭愧不已。

我想,朱自清应该是庆幸的。庆幸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可笑,继而好好珍惜那一份珍贵的父爱。

毕竟,因爱面子而没能好好珍惜和对待一份真挚的感情,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遗憾的呢?

有德行的人,从不摆架子,传说,苏东坡外出游玩,去到一座寺庙中歇脚。庙里的接待人员见他衣着简朴,便冷淡地说:“坐”,并随手拿起一杯茶,说:“茶”。

待苏东坡坐下来后,接待人员与他的交谈后发现,眼前之人才学过人,肯定来历不凡。

于是将苏东坡引至厢房之中,毕恭毕敬地说:“请坐”,并向底下的人吩咐道:“上茶”。

当发现苏东坡就是鼎鼎大名的诗人后,这位接待人员连忙作揖,并邀请苏东坡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中,“请上座”,接着又吩咐道:“上好茶”。

苏东坡临走时,这位接待人员请他题字留念,苏东坡挥笔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这位接待人员一开始刻意摆出架子,对苏东坡爱理不理,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显摆自己,结果反而凸显的是自己浅薄无礼的修养。

摆架子的人,太看重自身的身份,甚至为了显示自己比周围的人高贵,不顾他人感受,只会令人生厌。

而真正高贵的人,从不将自己局限在“身份”里,便不会被束缚。

他们不仅追求更高的天地,还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尊重他人,也善待自己。

有身份而不摆架子的人,自带光芒。不摆架子,让他们更平易近人,更有人格魅力。

北大校园里流传着一件趣事:

上世纪70年代,一位外地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前来学校报道,因为不熟悉地形,慌慌张张。

就在这时,新生看到了一位身穿旧式中山装、提着布袋的老者,便拜托他帮忙照看一下行李。

新生忙完手续已过正午,当他急急忙忙跑回去时,没想到老者头顶烈日,还站在原地。

新生连连道谢后,扛着行李就回了宿舍。

隔天开学典礼上,新生惊讶地发现,原来帮他看行李老人竟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季羡林也曾说过:“我最讨厌人摆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的低级趣味的表现。”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外界赋予他的名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通通坚辞不受,依旧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在季羡林眼里,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这些身份都是虚名。所以他成名之后作品依旧不断,从不怕稍有不慎会毁了自己的名声。

正是不看重身份感,始终保持着一颗不断进步的心,才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

格局大的人,从不刻意去摆架子为自己造势。他们自身已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无需虚张声势。

聪明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撕不开面子,放不下架子,活得太有身份感,说到底都是过于看重别人的眼光。

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做事就会有所顾忌,思前想后,陷入两难,便无法全身心投入。

与其在意那些飞短流长的冷言冷语,将自己缚于团团乱麻之中,不如忠实于自己,活得舒服自在。

人生路漫漫,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身份转换。

只有内心空洞的人,才会急切地想要通过各种标签,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

但人活一世,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专注于自身,就是最大的修行。

别人的眼光、别人的嘴,都是别人的。走好自己的路,才称得上人生赢家。

毕竟,身份只是一时的,而能真正让人与众不同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温暖和美好。

诸葛亮说:勿以身贵而贱人。意思是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引申过来就是说,不能因为别人身份高就高看他、巴结他、奉承他,别人身份低就看不起他、小瞧他、讽刺他。

一个人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的身份有多高、地位有多不俗,而在于他能够始终如一地待人谦逊。那些自以为尊贵,却小瞧天下人的,不值得尊重。那些只把身份高的放在眼里的,不值得交往。太有身份感的人,往往都走不远。

谦卑自守,放下身份优越感,中国人有个传统,或者说有种文化,叫酒桌文化。酒桌文化中的座位排序很有考究,尊卑亲疏可谓一目了然。这种文化代代相传,不管官场还是民间,都是乐在其中,其核心内容,就是以身份为准则的座位排号。

因此,在中国人的宴请席上,对应座位上的人,地位的高低、身份的尊卑,就非常明显的。被众星捧月、身居中位的,一定是其中官位最显的,被冷落的呆在角落里的,一定是混得不怎样的。

满清大学士纪晓岚去方外之地五台山玩,主持不认识他,看他打扮普通,开始冷淡,随着知道身份,越来越不同。纪晓岚要走的时候,方丈求他留字。纪晓岚略一思索,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

民间老话说:看人下菜碟。是说看来的客人不同,端不同的菜上桌子,意思就是对人不平等,不能一视同仁。看到身份比自己高贵的,就高看一眼。看到比自己低微的,就放肆一点。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有些人非常讲究身份感,善于寻找一切恰当的时机,来展示自己不一样的身份和地位,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这些人的优越感来自容貌、财富、学历、地位、权力,实则是来源于教养的缺乏,见识的浅薄,内心的自卑。

人际交往三种态度,俯视、仰视、平视。俯视者狂,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藐小了对方;仰望者弱,诚惶诚恐顶礼膜拜,藐小了自己;平视者和,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对方,也尊重了自己。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拒绝诸侯邀请,淡忘身份、平和对待。

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真实的修养,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视频,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弄洒了菜汤,知名人士裤衩冯连着骂了她十几分钟。期间,服务员一直陪着不是,旁人也进行劝阻,但裤衩冯还是不依不饶,最终把服务员都骂哭了。

这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是这样,仗着自己有点身份和地位,就喜欢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牛逼轰轰的样子以彰显自己很厉害。这种人最恶心、最没教养,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看一个人的教养,就看他怎么对待弱者。

一个人会欺下,必定就会媚上。对待比他弱的弱者肆意谩骂,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那对待比他强的强者便只会卑躬屈膝,一副哈巴狗的样子,嚣张跋扈对应着小心翼翼,自负对应着自卑。他们内心龌龊,是无耻的代名词。

一个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踩着别人来证明自己,也不需要刻意去讨好别人来显示自己。他们谦卑温和,让人如沐春风,不管是对同等的人,还是对比自己差的人,他们都以平视的角度,给对方尊重,也得到对方的尊重。

其实,很多平凡的人也是如此。正如苍木和几个好友经常聚在一起,要么按性别排座位,男士一边,女士一边;要么按类别,喝酒的一边,不喝的一边;如此没有高低贵贱、亲疏差别,只有彼此的尊重和情谊的珍重。

不管什么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对人恭敬其实就是庄严自己。更何况一时的身份地位,并不代表永恒,谁知道下一个哪个暂时比你弱的会怎样。漠视未来、漠视人格,是目光短浅;恃强凌弱,是修养低劣。

对人最好的态度,是平视对方,人际交往的真正态度,应该是: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而太有身份感的人,往往拥有两副面孔。对待强于自己的,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对待弱于自己的,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太有身份感的人,面对强者,容易迷失自己,把自己放在卑微位置,从而没有了自主,没有了人格,更没有自尊。面对弱者,容易自以为是,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忘乎所以,不懂得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所擅长的方向,社会的身份,只是根据分工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但无论是谁,无论多有名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他人的尊重。

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多么不同的身份,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置,多么平凡的岗位,都不该去俯视。每个人都有他值得尊重的地方,也有他让别人刮目相看的地方。待人,要从平视开始。

相对世界,人是卑微的。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千万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想要别人尊重,首先要自重,也别妄自菲薄。俯视的人趾高气扬,仰视的人卑躬屈膝,平视的人不卑不亢。抱着某种身份感不放,其实是自己的自卑作祟。

地位越高、内心越强大的人,越是没有架子,为人特别和善,反而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自以为是的人,巴结这个,瞧不起那个,其实内心极度自卑。人与人交往都是相互的,轻看别人就是轻看自己,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太有身份感的人,一般是走不远的,一个人太有身份感,必然会感到畏惧,畏惧权威、畏惧身份、畏惧财富、畏惧地位,从而使得自己思想上畏畏缩缩,行动缩手缩脚,放不开,最终必然万事难成。所以,太有身份感的人,一般都不会走得太远。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